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0334发布日期:2019-05-31 21:0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连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压缩气体提高气体压力或输送气体的机器,在采矿业、冶金业、机械制造业、土木工程、石油化学工业、制冷与气体分离工程以及国防工业中,压缩机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之一,此外,医疗、纺织、食品、农业、交通等部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压缩机因其用途广泛被称为“通用机械”,连杆是压缩机的主要部件,现有的压缩机连杆一般通过螺栓连接两个配重单块,在连杆转动过程中,连杆大端对其内部的转轴进行多个方向的径向力做工,连接两个配重块的螺栓要受到轴向拉伸力与径向剪切力,螺栓容易变形,变形后的螺栓拆卸困难,或直接无法拆卸,导致对压缩机连杆的调试与更换无法顺利进行,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包括连杆,连杆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杆小端,连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左配重块的左侧,左配重块的右侧设有右配重块,左配重块与右配重块左右对称且相邻面接触配合,左配重块与右配重块的前侧分别开设半圆形透槽,两个半圆形透槽相邻侧内部相通且半圆形透槽所在圆中心线共线,左配重块的前侧开设上下对称的第一倒L型凹槽,第一倒L型凹槽的前侧、右侧分别与外部相通,第一倒L型凹槽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一倒L型块,第一倒L型块的上侧、下侧、左侧、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倒L型块的右侧分别与右配重块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倒L型块与右配重块为一体结构,左配重块的右侧开设上下对称的螺纹孔,右配重块的右侧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中心线共线,第一通孔内分别活动安装螺栓,螺栓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所述的连杆由外管、三角管、内管组成,三角管的为正三角管,且三角管的外棱角分别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内管的外周分别与三角管内侧的三个面固定连接,外管、三角管、内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杆小端的右侧或左配重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所述的连杆的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加强筋。

如上所述的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所述的连杆小端的右侧与左配重块的左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内管中心线共线,第二通孔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小端的内侧与半圆形透槽的内侧通过内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所述的第一通孔内壁的右侧分别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能够分别与对应的螺栓螺纹配合,螺栓外周的右侧直径小于内螺纹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所述的右配重块的后侧开设上下对称的第二倒L型凹槽,第二倒L型凹槽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二倒L型块,第二倒L型块的左侧分别与对应的左配重块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倒L型块与左配重块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对普通的连杆大端开放式的压缩机连杆进行改造,将连接配重块的螺栓所受的轴向拉力与径向剪切力转移到配重块自身,有效避免连接螺栓变形,使螺栓拆卸更加省力、快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分别反向转动螺栓,螺栓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螺栓沿对应的通孔向右移动至螺纹孔不再与螺栓螺纹配合,再向前移动右配重块,右配重块带动第一倒L型块向前移动至第一倒L型块完全脱离第一倒L型凹槽,将右配重块拿至一旁,再将转动杆放入左侧的半圆形透槽的内,用户再手拿右配重块,将第一倒L型块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内,第一倒L型块的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的后侧紧密接触配合,右配重块的左侧与左配重块的右侧接触配合,转动杆的右侧与右侧侧的半圆形透槽的内壁接触配合,再将螺栓分别插入对应的通孔内,分别正向转动螺栓,螺栓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配合,分别拧紧螺栓,左配重块与右配重块被螺栓固定连接,本装置带动转动杆时,转动杆对左配重块与右配重块的上下左右的推力与拉力均被第一倒L型块与第一倒L型凹槽形成连接结构吸收,避免螺栓所受轴向拉力的与径向的剪切力,有效防止螺栓变形,有利于左配重块与右配重块之间的拆卸与连接,方便本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简易连接式压缩机连杆,如图所示,包括连杆1,连杆1的左端固定连接连杆小端2,连杆1的右端固定连接左配重块3的左侧,左配重块3的右侧设有右配重块4,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左右对称且相邻面接触配合,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的前侧分别开设半圆形透槽5,两个半圆形透槽5相邻侧内部相通且半圆形透槽5所在圆中心线共线,左配重块3的前侧开设上下对称的第一倒L型凹槽6,第一倒L型凹槽6的前侧、右侧分别与外部相通,第一倒L型凹槽6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一倒L型块7,第一倒L型块7的上侧、下侧、左侧、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6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倒L型块7的右侧分别与右配重块4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倒L型块7与右配重块4为一体结构,左配重块3的右侧开设上下对称的螺纹孔8,右配重块4的右侧开设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8中心线共线,第一通孔9内分别活动安装螺栓10,螺栓10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8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对普通的连杆大端开放式的压缩机连杆进行改造,将连接配重块的螺栓所受的轴向拉力与径向剪切力转移到配重块自身,有效避免连接螺栓变形,使螺栓拆卸更加省力、快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分别反向转动螺栓10,螺栓10与对应的螺纹孔8螺纹配合,螺栓10沿对应的通孔9向右移动至螺纹孔8不再与螺栓10螺纹配合,再向前移动右配重块4,右配重块4带动第一倒L型块7向前移动至第一倒L型块7完全脱离第一倒L型凹槽6,将右配重块4拿至一旁,再将转动杆放入左侧的半圆形透槽5的内,用户再手拿右配重块4,将第一倒L型块7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6内,第一倒L型块7的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倒L型凹槽6的后侧紧密接触配合,右配重块4的左侧与左配重块3的右侧接触配合,转动杆的右侧与右侧侧的半圆形透槽5的内壁接触配合,再将螺栓10分别插入对应的通孔9内,分别正向转动螺栓10,螺栓10分别与对应的螺纹孔8螺纹配合,分别拧紧螺栓10,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被螺栓10固定连接,本装置带动转动杆时,转动杆对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的上下左右的推力与拉力均被第一倒L型块7与第一倒L型凹槽6形成连接结构吸收,避免螺栓所受轴向拉力的与径向的剪切力,有效防止螺栓变形,有利于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之间的拆卸与连接,方便本装置的使用。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杆1由外管101、三角管102、内管103组成,三角管102的为正三角管,且三角管102的外棱角分别与外管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内管103的外周分别与三角管102内侧的三个面固定连接,外管101、三角管102、内管103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杆小端2的右侧或左配重块3的左侧固定连接。将连杆1设计成管结构,节省材料成本,且三角管支撑性能、稳定性能好,保证连杆1的刚度与强度。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杆1的前侧与后侧分别设有加强筋11。根据连杆1的受力方向设置加强筋11,使加强筋11的起到最大的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连杆小端2的右侧与左配重块3的左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分别与内管103中心线共线,第二通孔12的内侧分别与对应的内管103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小端2的内侧与半圆形透槽5的内侧通过内管103连通。通过内管103连通连杆小端2与半圆形透槽5,能够使释放连杆小端2与半圆形透槽5内转轴对连杆小端2与半圆形透槽5内壁的压强,避免气爆产生,同时在内管103内注入润滑油,能够对连杆小端2与半圆形透槽5内的转轴进行润滑。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孔9内壁的右侧分别设有内螺纹13,内螺纹13能够分别与对应的螺栓10螺纹配合,螺栓10外周的右侧直径小于内螺纹13的直径。当螺栓10从对应的螺纹孔8内拧出时,螺栓10从第一通孔9内无法掉出,避免螺栓10与右配重块4分离,防止螺栓10丢失,同时通过转动螺栓10,使螺栓10与内螺纹13螺纹配合,能够将螺栓10分别从对应的第一通孔9内拧出,能够更换螺栓10。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右配重块4的后侧开设上下对称的第二倒L型凹槽14,第二倒L型凹槽14内分别活动安装第二倒L型块15,第二倒L型块15的左侧分别与对应的左配重块3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倒L型块15与左配重块3为一体结构。增加与第一倒L型凹槽6、第一倒L型块7中心对称的第二倒L型凹槽14、第二倒L型块15,能够进一步增加左配重块3与右配重块4之间的连接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