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1593发布日期:2019-07-03 03:5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销售大部分整套的塑料燃油桶均由主体、螺纹紧固盖、出油咀及防尘盖组成;首次充注燃油时,用者须将螺纹经紧固盖拧开,取出出油咀,加注燃油,加满后有两个选择:1)将出油咀倒插回燃油桶内,套上防尘盖,重新将螺纹紧固盖拧紧,以作收纳,使用时拧开螺纹紧固盖,取出出油咀并套进螺纹紧固盖通孔内,重新将螺纹紧固盖拧紧(如图12);2)充注满燃油后直接将出油咀套入螺纹紧固盖通孔内,再将螺纹紧固盖拧紧,最后把防尘盖套在出油咀末端以作收纳(如图13);可是这样的做法存在的问题是:1)将出油咀倒插回燃油桶内,会使得出油咀在收纳期间一直浸于燃油液位下,当用户要取出出油咀时,难免会接触到燃油而导致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污染;2)将出油咀直接套入螺纹紧固盖通孔内,由于出油咀的长度一般大于150毫米,也就是说出油咀会向外延伸120毫米,不但收纳不方便,还会对出油咀造成意外碰坏。

再者,现今油桶所配的出油咀在燃油用尽需作补充时,用者须将螺纹紧固盖拧开方可注入燃油,为安全考虑,用者每次加注完燃油后都尽力将螺纹紧固盖拧紧,致拧开时要花更大力气,对使用者而言尤感吃力;而且,由于油桶的注油口与加油枪的枪管直径一般契合度较低,在此过程中油气会外泄,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该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收纳空间,避免油气的外泄污染环境,降低安全隐患系数,而且改变了传统出油咀加注燃油时拆卸再重新安装螺纹紧固盖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阀体和出油咀,所述阀体包括阀体本体、阀门和气阀芯,所述阀门安装在阀体本体的右端面,所述阀门中部设有气阀通道,所述气阀通道内安装有气阀芯,所述出油咀包括出油咀本体、气道支架和出油咀套筒,所述出油咀本体内部设有气道支架,所述气道支架与出油咀本体内部气道连接,所述出油咀本体的右端面安装有出油咀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本体左侧外壁设有矩形状凸缘,所述阀体本体左侧外壁通过凸缘安装有第一防尘盖,所述第一防尘盖左端面为密封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外来物进入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外侧带有法兰,所述法兰的右侧安装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的顶部带有第一鞘子,所述阀门的顶部通过第一鞘子连接有阀门弹簧,所述阀门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阀体本体的外侧,所述阀体本体的外侧设有弹簧盖,所述弹簧盖卡在阀体本体外侧阀门弹簧安装处,弹簧盖能够防止弹簧移位,同时,阀门弹簧使得阀门在每次使用后都能复位且达到密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外侧设有矩型侧槽,所述侧槽内安装有V型阀门密封圈,所述V型阀门密封圈的设计使汽油桶内因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产生的内压增大时得以把压力转换成对阀门槽内侧和阀体本体内侧的密封应力,同时这V阀门密封圈的设计可用较低的应力自然导进阀体本体形成密封,亦由于V型阀门密封圈两侧唇边壁厚较薄,对契合的工件真圆度要求较低,也可达到理想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气阀芯包括气阀螺帽、气阀弹簧、气阀密封圈和气阀螺丝,所述气阀芯能够在阀门中部的气阀通道进行往复运动并达到泄压和密封效果,所述气阀螺帽位于气阀芯的左端,所述气阀螺帽的右侧设有气阀弹簧,所述气阀弹簧安装在气阀螺帽右侧与阀门中央沉台之间,所述阀门的右端面安装有气阀密封圈,所述气阀密封圈右端面设有气阀螺丝,所述气阀螺丝套进气阀密封圈和气阀弹簧与气阀螺帽拴紧,其中,气阀弹簧为气阀密封圈提供应力,实现对阀门密封作用,在进行排油前,气阀螺帽受出油咀内的气道支架推动时把气阀弹簧压缩打开气道,以泄除油桶内的压力,降低排油时桶的内压而造成“突、喷”的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咀本体的左端安装有第二防尘盖,以防止外来物进入出油咀,对出油咀内部造成污染,所述第二防尘盖的外侧安装有绳带,所述绳带连接出油咀本体,免于第二防尘盖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咀本体外侧设有挂钩,所述挂钩便于在排油时挂着油箱边缘,减少人力支出,所述出油咀本体外侧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安装有限位块,防止出油咀本体意外后移而打开阀门,造成燃油泄漏,所述滑道内安装有两条出油咀弹簧,所述出油咀套筒的外侧安装有弹片,所述出油咀套筒导入出油咀本体滑道内,所述弹片伸进滑道内,所述出油咀弹簧对出油咀套筒产生推应力,当外力解除后帮助出油咀本体前移恢复初始状态,出油咀本体在使用后自然复位,恢复自锁及脱开阀门状态,以达到密封效果,所述出油咀本体与出油咀套筒之间安装有油咀密封圈,所述油咀密封圈能够有效防止排油初始空气经油道进入油桶内产生负压而导致“打呃”现象,所述滑道的上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的一端抵住弹片上方,所述解锁按钮的另一端安装在卡槽上,所述解锁按钮按下时,安装在滑道内的弹片将往下压脱离限位,进入另一通道使出油咀本体得以后移而打开气阀芯,从而排油,由于出油咀本体后移后,弹片进入排油段滑道后就无须继续按住按钮,直到排油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道支架的侧面设有若干片鳍片,使用时支撑着出油咀套筒内部气道支架保持在油道中央,不至于过分偏移,所述其中一片鳍片外右延伸至气道支架的末端,用以推开阀门,同时,气道支架中央右端突出部分可推开气阀芯,从而达到泄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咀套筒右侧内壁设有与阀体本体凸缘相匹配的卡槽装置,所述出油咀套筒通过卡槽装置旋进阀体本体,所述出油咀套筒的外侧设有凹台,所述凹台内放置有解锁弹簧,所述凹台的两侧设有通孔,所述凹台顶面通过第二鞘子安装有套筒解锁按钮,所述套筒解锁按钮的右端下方设有止回齿,所述解锁弹簧对套筒解锁按钮施予之应力可转化成套筒解锁按钮另一端至止回齿之下压力,使套筒解锁按钮止回齿砥着阀体本体侧面凸缘,防止逆转松脱,按下套筒解锁按钮达至解锁功能,放手后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本实用新型将燃油咀分成阀体和出油咀两部分,阀体通过原油桶自带的螺纹紧固盖13安装在油桶出口处,排油时,按下套筒解锁按钮,通过出油咀本体内的卡槽装置旋进阀体本体,卡住凸缘,使得出油咀安装在阀体上,然后通过出油咀上的解锁按钮精准排油,排油结束后,把出油咀拆开,再分别在阀体和出油咀的开口端套上防尘盖;充油时,只须打开阀体上的防尘盖,将油枪用力往阀体内下压即可顶开气阀芯从而打开阀门进行充油,充油结束后直接拿出油枪,套上防尘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将燃油咀分成阀体和出油咀两部分,阀体可以长期固定在燃油桶上,而且在阀体自螺纹紧固盖向外延伸部分不超过20mm,节约了收纳空间;同时,阀体还可配合其它装置以实现多功能使用,当桶内燃油排尽可到加油站充注,充注时,无须将螺纹紧固盖拧开,直接用加油枪将阀门推开即可加油,而且其顶部边缘可与油枪管形成相对密封效果,随着燃油高速注入,与之相对的油气被油枪的油气回收系统吸入回收,溢出油桶外的油气微乎其微,降低环境污染,完成注油后只须将加油枪缓缓拔出,阀门即自行关闭,达到密封效果,排油时套上出油咀,即可实现排油功能,又或套上电动汽油泵,以实现简易操控式精准排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油咀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油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油枪加注时的使用效果图;

图7为阀体和出油咀非工作时的效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出油咀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出油咀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俯视图;

图12为改进前出油咀倒插回燃油桶的示意图;

图13为改进前出油咀直接套入螺纹紧固盖通孔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出油咀;3、阀体本体;4、阀门;5、气阀芯;6、出油咀本体;7、气道支架;8、出油咀套筒;9、凸缘;10、第一防尘盖;11、法兰;12、密封垫;13、螺纹紧固盖;14、第一鞘子;15、阀门弹簧;16、弹簧盖;17、阀门密封圈;18、气阀螺帽;19、气阀弹簧;20、气阀密封圈;21、气阀螺丝;22、第二防尘盖;23、滑道;24、出油咀弹簧;25、弹片;26、油咀密封圈;27、解锁按钮;28、鳍片;29、凹台;30、解锁弹簧;31、第二鞘子;32、套筒解锁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3所示,一种安装在燃油桶用作充/排燃油的组合装置,它包括阀体1和出油咀2,所述阀体1包括阀体本体3、阀门4和气阀芯5,所述阀门4安装在阀体本体3的右端面,所述阀门4中部设有气阀通道,所述气阀通道内安装有气阀芯5,所述出油咀2包括出油咀本体6、气道支架7和出油咀套筒8,所述出油咀本体6内部设有气道支架7,所述气道支架7与出油咀本体6内部气道连接,所述出油咀本体6的右端面安装有出油咀套筒8。

所述阀体本体3左侧外壁设有矩形状凸缘9,所述阀体本体3左侧外壁通过凸缘9安装有第一防尘盖10,所述第一防尘盖10左端面为密封结构,所述阀体本体3外侧带有法兰11,所述法兰11的右侧安装有密封垫12。

所述阀门4的顶部带有第一鞘子14,所述阀门4的顶部通过第一鞘子14连接有阀门弹簧15,所述阀门弹簧15的另一端安装在阀体本体3的外侧,所述阀体本体3的外侧设有弹簧盖16,所述弹簧盖16卡在阀体本体3外侧阀门弹簧15安装处。

所述阀门4外侧设有矩型侧槽,所述侧槽内安装有V型阀门密封圈17。

所述气阀芯5包括气阀螺帽18、气阀弹簧19、气阀密封圈20和气阀螺丝21,所述气阀螺帽18位于气阀芯5的左端,所述气阀螺帽18的右侧设有气阀弹簧19,所述气阀弹簧19安装在气阀螺帽18右侧与阀门4中央沉台之间,所述阀门4的右端面安装有气阀密封圈20,所述气阀密封圈20右端面设有气阀螺丝21,所述气阀螺丝21套进气阀密封圈20和气阀弹簧19与气阀螺帽18拴紧。

所述出油咀本体6的左端安装有第二防尘盖22,所述第二防尘盖22的外侧安装有绳带,所述绳带连接出油咀本体6。

所述出油咀本体6外侧设有挂钩,所述出油咀本体6外侧设有滑道23,所述滑道23内安装有限位块,所述滑道23内安装有两条出油咀弹簧24,所述出油咀套筒8的外侧安装有弹片25,所述出油咀套筒8导入出油咀本体6滑道23内,所述弹片25伸进滑道23内,所述出油咀本体6与出油咀套筒8之间安装有油咀密封圈26,所述滑道23的上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有解锁按钮27,所述解锁按钮27的一端抵住弹片25上方,所述解锁按钮27的另一端安装在卡槽上。

所述气道支架7的侧面设有若干片鳍片28。

所述出油咀套筒8右侧内壁设有与阀体本体3凸缘9相匹配的卡槽装置,所述出油咀套筒8通过卡槽装置旋进阀体本体3,所述出油咀套筒8的外侧设有凹台29,所述凹台29内放置有解锁弹簧30,所述凹台29的两侧设有通孔,所述凹台29顶面通过第二鞘子31安装有套筒解锁按钮32,所述套筒解锁按钮32的右端下方设有止回齿。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