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入料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2274发布日期:2019-11-06 00:2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减水剂入料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输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减水剂入料管。



背景技术:

目前减水剂是一种维持混凝土坍塌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搅拌和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

现有的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将装载减水剂的运输车停靠在搅拌桶的位置,然后将减水剂送进搅拌桶内与搅拌桶内的水泥进行混合。减水剂是属于化学药品,所以一般将减水剂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的直射,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挥发,或者是导致减水剂的变质,所以在搅拌时,一般使用运输车辆将减水剂运送到靠近搅拌桶处,然后再将减水剂输送到搅拌桶内。

为了方便将运输车和搅拌桶连通以及方便减水剂输送完毕之后,将连接在运输车辆和搅拌桶之间的管道收起,一般使用软管将减水剂输送到搅拌桶内。搅拌桶上连通有一根进料管,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管,硬管与进料管螺纹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运输车连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管道在输送减水剂的过程中,因硬管和进料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水流的对软管和进料管之间的连接处的冲击作用,进料管和硬管的螺牙咬合不稳,使得软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软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造成减水剂的浪费,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减水剂入料管,具有两根管道连接处牢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减水剂入料管,包括输送减水剂的软管和连通在搅拌桶上的进料管,所述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管,所述硬管远离软管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凸起有不少于两个的插块,所述进料管靠近所述硬管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凹陷有与所述插块插接配合的凹槽,所述进料管套接于所述硬管,所述硬管的外侧壁上套接固定有防水密封圈,所述硬管上套接有抱箍,所述抱箍位于所述硬管与所述进料管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输送减水剂时,拿起硬管,使得凹槽与插块对准,然后将硬管插入进料管内,使用抱箍将硬管与进料管抱紧,硬管与进料管固定。直接将软管和进料管插接,使得在软管和进料管固定时,无需将整条进料管和硬管转动便可将软管和进料管固定,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力,方便硬管和进料管的固定。防水密封圈固定在硬管的外侧和进料管的内侧壁之间,增加了硬管和软管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减水剂不易从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渗出。通过使用抱箍将硬管和进料管抱紧,抱箍的内侧壁对硬管和进料管的外表面具有较大的抱紧力,硬管和进料管之间不易发生相互的脱离,防水密封圈在起到防水密封的同时,因抱箍的对硬管和进料管之间的抱紧力,防水密封圈被压紧在硬管和进料管之间,增加了硬管和进料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硬管和进料管不易相互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截面呈半圆形,插块的弧形面朝进料管中心轴的方向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凹槽插接时,插块的弧形面在插接时,形成导向面,使得插块在插入凹槽内时,凹槽呈半环抱状抱住插块,凹槽与插块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插块不易与凹槽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有两个,并沿进料管的轴向呈对称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插块,将两个插块与相对应的凹槽对准便可将硬管和进料管对准插接,使得硬管和进料管可以快速的对准插接,减少了工人在插接步骤的时间,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上同位置贯通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插块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穿设有螺钉,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硬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使用螺钉,进一步将硬管和减料管锁紧,螺钉在在平行进料管的方向上对进料管和软管的连接处均有限位的作用,使得硬管和进料管不易沿轴向相互的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硬管与所述进料管的连接处安装有搭扣,所述搭扣的母锁固定在所述进料管的外表面,所述搭扣的子锁固定在所述硬管远离所述进料管的一端,所述抱箍套接在所述搭扣的子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搭扣将硬管与进料管连接固定,子锁和母锁之间相互拉紧,进一步将硬管和进料管拉紧,硬管和进料管连接固定,当进料管和硬管的连接处产生震动时,硬管和进料管之间不易发生相互脱离,将抱箍套接在搭扣上,使得搭扣在锁定时,搭扣的子锁不易脱离母锁,使得搭扣的锁定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扣不少于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不少于两个的搭扣,多个搭扣同时将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锁紧,进一步增加了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连接的稳固性,使得硬管和进料管在输送减水剂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松动,造成漏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不少于两个的搭扣绕所述硬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搭扣均匀分布,使得搭扣对硬管和进料管连接处施加的拉紧力均匀,硬管和进料管之间连接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硬管伸进所述进料管的一端的端面呈倾斜状设置,其倾斜方向为从硬管的外侧向其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水剂流到硬管一端与进料管的内侧壁的连接处时,硬管呈倾斜状设置的一端对减水剂具有导流的作用,使得减水剂不易在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滞留,提高了管内减水剂流通的流畅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软管通过硬管和进料管固定,硬管和进料管插接,使得在固定时,只需将硬管插入进料管内,然后使用抱箍抱紧在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无需转动硬管和进料管便可使得硬管和进料管固定,方便工人的安装;

2.通过使用螺钉进一步将进料管与硬管螺纹固定,螺钉将对硬管和进料管具有限位的作用,使得硬管和进料管在其轴向上不易脱离;

3.通过使用搭扣,搭扣将进料管和硬管的连接处锁紧,使得在减水剂输送的过程中,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连接稳固,不易发生相互的脱离;

4.通过在硬管的外侧固定防水密封圈,增加了硬管伸入进料管部分和进料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减水剂不易从硬管和进料管的连接处流出到管道外,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硬管和进料管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1、软管;2、进料管;3、硬管;4、插块;5、搭扣;51、母锁;52、子锁;6、凸块;7、防水密封圈;8、通孔;9、通槽;10、螺钉;11、抱箍;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减水剂入料管,包括输送减水剂用的软管1和连通在搅拌桶上的进料管2,软管1靠近进料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硬管3,硬管3远离软管1的一端的内侧壁上凸起有不少于两个插块4,进料管2靠近硬管3的一端凹陷有与插块4插接配合的凹槽12,进料管2套接于硬管3,硬管3上套接有抱箍11。抱箍11位于硬管3与进料管2的连接处。

硬管3和进料管2的连接处固定搭扣5,硬管3的表面靠近进料管2的一端凸起有矩形的凸块6,搭扣5的母锁51固定在凸块6上,搭扣5的子锁52固定在进料口靠近硬管3的一端,当硬管3和进料管2插接时,凸块6靠近进料管2的一端与进料管2抵接。

当硬管3和进料管2套接时,抱箍11抱紧在搭扣5的母锁51上。

搭扣5不少于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搭扣5有三个,三个搭扣5绕硬管3的中心轴均匀间隔分布。

参照图2,插块4的截面呈半圆形,插块4的弧形面朝进料管2中心轴的方向凸起。在本实施例中,插块4有两块,并沿进料管2的中心轴的方向呈对称分布。

进料管2上与插块4位置相对处贯通进料管2和插块4设置有通孔8,通孔8上螺纹连接有螺钉10,硬管3上相应的贯通有通槽9,当通槽9与通孔8对准时,螺钉10穿过通槽9和通孔8,为了保持通槽9和通孔8的密封性,在螺钉10的外表面涂抹有防水层,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为丙烯酸敷设而成。

硬管3靠近进料管2的一端绕硬管3的周向固定有首尾闭合的防水密封圈7。防水密封圈7位于凸块6远离进料管2的一端的一侧。

硬管3伸进进料管2的一端的端面呈倾斜状,其倾斜的方向从硬管3的外侧向内侧倾斜。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为:

将插块4与凹槽12对准,然后将插块4插入凹槽12内,硬管3与进料管2插接,然后将子锁52与母锁51锁定,将抱箍11抱紧在子锁52上。

通过设置硬管3与进料管2插接,在安装时,无需转动硬管3或者进料管2便可将将硬管3和进料管2固定,减少了需要转动硬管3或者进料管2的人工,方便了工人的安装。

通过使用搭扣5将硬管3和进料管2进一步的固定,搭扣5在锁定时,子锁52和母锁51相互之间拉紧,进一步将硬管3和进料管2之间相互的拉紧,当硬管3和进料管2的连接处出现震动时,硬管3和进料管2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松动,减水剂不易从硬管3和进料管2的连接处渗漏。

通过将抱箍11抱在母锁51处,进一步的将子锁52和母锁51锁定,使得子锁52和母锁51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易发生自动的解锁,使得搭扣5对硬管3和进料管2的锁定效果良好。

通过在硬管3的外侧固定防水密封圈7,在将硬管3插接在进料管2内时,硬管3和进料管2夹紧防水密封圈7,防水密封圈7发生形变,使得硬管3和进料管2之间接触的地方更加的紧密,减水剂不易从硬管3和进料管2之间的缝隙处流出。

通过在使用螺钉10将进料管2和硬管3之间进行螺纹连接,螺钉10将进料管2和硬管3锁紧,当硬管3和进料管2受到震动时,硬管3和进料管2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松动。

当输送减水剂完毕,将螺钉10、抱箍11从两根管道的连接处取下,然后再将搭扣5解锁,然后将硬管3从进料管2内取出,便可将软管1与进料管2分离,然后便可将软管1收放起来,以便下次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