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齿轮箱的通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71745发布日期:2019-11-29 18:3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齿轮箱的通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齿轮箱,具体为齿轮箱的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发动机的传动齿轮箱上通常设有通气管路,可以将其内因机油温度上升而散发的油气排出,维持齿轮箱内气压的正常;该通气管路一般直接连通大气,但为防止在车辆行走时泥水从通气管路的出口进入齿轮箱或将出口封堵,通气管路会连通空滤器脏腔或净腔;这样的设计虽能有效避免上述的情况,却由于发动机通过空滤器进行吸气辅助燃烧,出现吸气气流经通气管路将齿轮箱内的机油吸出的情况,使齿轮箱内的机油消耗变快,影响齿轮箱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受空滤器影响,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降低齿轮箱非正常油耗的齿轮箱的通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齿轮箱的通气结构,包括空滤器,以及齿轮箱上的通气口,所述空滤器上设有独立于空滤器工作腔室的通气盒,所述通气盒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出气口之间设有迂回曲折的迷宫气道,所述齿轮箱的通气口经通气管连通至所述进气口。

所述空滤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通气盒包括盒体ⅰ和盒体ⅱ,所述盒体ⅰ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形,所述盒体ⅱ与第二壳体一体成形,空滤器的第一、第二壳体盖合后即盒体ⅰ、ⅱ完成拼合,实现通气盒的组装。

所述通气盒内设有挡壁形成多个通气腔室,每个相邻腔室之间经由通气孔连通,所述通气孔之间错位分布,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远离的腔室,使气流通道自进气口流经通气孔至出气口形成迂回曲折的迷宫气道。

所述空滤器包括夹设在第一、第二壳体之间的滤芯支架,所述挡壁滤芯支架延伸夹设在盒体ⅰ、ⅱ之间的支架挡壁和/或所述盒体ⅰ、ⅱ内壁延伸有的盒体挡壁组成。

所述盒体挡壁朝中部延伸并抵在所述支架挡壁上,通气盒内通过所述支架挡壁、盒体挡壁分隔成四个通气腔室,所述通气孔分别设置在支架挡壁、盒体挡壁上,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在位于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相对远离的腔室上。

所述出气口朝车辆内侧开设。

所述通气盒位于所述空滤器的尾端并倾斜设置。

所述通气盒位于所述空滤器靠车轮的一侧。

所述盒体ⅰ的周壁贴合套装在所述盒体ⅱ周壁外,盒体ⅰ的其中一段周壁与盒体ⅱ之间留有间隙作为出气口。

所述通气口和进气口处均设有连通内部的空心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有独立于空滤器工作腔室的通气盒,且在通气盒的进、出气口之间设有迂回的迷宫通道,防止水和灰尘进入通气管进而进入齿轮箱,实现齿轮箱内的油气排放同时具备优秀的防水防尘性能,并防止了齿轮箱出现非正常油耗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摩托车后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空滤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通气盒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通气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摩托车的齿轮箱的通气结构,包括空滤器2,以及齿轮箱1上的通气口11,空滤器上设有独立于空滤器工作腔室的通气盒3,通气盒3上设有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齿轮箱的通气口11经通气管6连通至所述进气口34,进、出气口之间设有迂回曲折的迷宫气道,防止水和灰尘进入通气管进而进入齿轮箱;实现齿轮箱内的油气排放同时具备优秀的防水防尘性能,即使在清洗车辆时出气口受到高压水的冲击也能防止水进入齿轮箱。

通气盒3可单独制造安装在空滤器2上,或与空滤器2一体成型,参照图3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空滤器2具有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通气盒3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1一体成形的盒体ⅰ31和与第二壳体22一体成形的盒体ⅱ32,巧妙地利用了空滤器2的分模结构,在组装空滤器2的同时完成通气盒3的组合。

通气盒3内部设有挡壁5形成多个通气腔室4,每个相邻腔室之间经由通气孔41连通,通气孔41之间错位分布,所述进气口34和出气口35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远离的腔室4,使气流通道自进气口34流经通气孔41至出气口35形成所述迂回曲折的迷宫气道,,实现防水防尘的功能。

空滤器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夹设有滤芯支架23,而通气盒3内的挡壁5可由滤芯支架23一体延伸夹设在通气盒盒体ⅰ、ⅱ之间的支架挡壁51和/或通过通气盒盒体ⅰ31、盒体ⅱ32内壁延伸的盒体挡壁52将通气盒3内部分隔形成多个通气腔室4。

具体如图4至图7所示,盒体挡壁52朝向中部的支架挡壁51延伸并抵在支架挡壁51上,通气盒3内通过支架挡壁51、盒体挡壁52分隔成四个通气腔室,分别为腔室a、腔室b、腔室c和腔室d,其中,表示a、b、d腔室的油气流向,表示a、c、d腔室的油气以及机油流向,通气盒3位于空滤器2的尾端并倾斜设置,便于车辆行走时将油气及机油排向后方,此时,腔室a和腔室b位于通气盒3的上部,而腔室c和腔室d位于下部,进气口34设置在腔室a上,当油气或油气伴随着机油从进气口34进入腔室a,一部分油气从腔室a最高处设有的通气孔进入腔室b,一部分油气和机油因通气盒的倾斜角度,受重力影响往下流,通过腔室a最低处设有的通气孔进入腔室c,然后腔室b与腔室c同样通过最低处设有的通气孔使油气和机油再统一流到腔室d内并由出气孔排出;而反过来水流或泥沙灰尘想进入齿轮箱,需越过多个高点才能进入通气管内,显然是难以进入的,从而实现通气盒的防水防尘功能;并且出气口35朝车辆内侧开设,通过通气盒本体遮挡行驶过程中湿雨环境下飞溅的水及异物,使雨水或泥水不能轻易通过出气口35进入通气盒2内。

如图8所示,为了简化通气盒3的制造,盒体ⅰ31的周壁贴合套装在所述盒体ⅱ32周壁外,盒体ⅰ31的其中一段周壁与盒体ⅱ32之间留有间隙作为出气口35,无需设计其它结构作为出气口35。

通气盒3还有多种设置方式设置在空滤器上,如:设置在空滤器2靠车轮的一侧,通过空滤器2本体与车身将飞溅的雨水或泥水遮挡,以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

另外,为了方便安装通气管6,通气口11和进气口34处均设有连通内部的空心立柱,通气口11和进气口34分别为空心立柱的内孔,通气管6可直接套装在空心立柱上。

图9中所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通气盒3内的挡壁5仅由滤芯支架23延伸的支架挡壁51组成,亦能形成迂回曲折的迷宫气道,实现防水防尘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实现原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与本实用新型等同的替换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