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446发布日期:2019-12-17 21:3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液压管路,风、水管路,注浆管路等都是高压管路,在施工和使用高压管路过程中,存在接头脱扣的风险,高压管路脱扣容易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等事故。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对高压管路接头处进行二次防护,目前二次防护均是采用铁丝绑扎连接方式进行安全防护,但该方式防护效果较差,安全性不高,且绑扎时用时较长,效率较低,装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高压管路二次防护效果较差、装拆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板的第一端铰接,铰接轴垂直于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的板面;

所述第一夹持板上面向第二夹持板的一边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夹持板上面向第一夹持板的一边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

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合在一起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合并能够形成两个通孔;

待防护的高压管路的接头两侧均设置有ω形的卡箍,卡箍卡在高压管路上,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处分别被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的两个通孔中;

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卡箍套在接头两侧的高压管路上,并将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调整至位于高压管路的同一侧,随后打开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使二者彼此分离,随后在将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合在一起,进而将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的两个通孔中,然后将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高压管路的二次防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措施,采用本装置进行防护时,防护效果较好,装拆方便,安全性较高,且绑扎时用时较短,效率较高,同时此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回收利用率较高。

优化的,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渐变的,且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靠近高压管路接头的凹槽深度较深。

由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渐变的,且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靠近高压管路接头的凹槽深度较深,因此,当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被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的两个通孔中时,卡箍的两个弯头会自然向外撑开,因此卡箍的两个弯头会沿着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槽底向凹槽深度较深的一端滑动,进而卡箍夹住高压管路会有一个向高压管路接头滑动的趋势,从而将高压管路拉向高压管路接头,以防止高压管路与高压管路接头脱离,防护效果较好。

优化的,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合在一起形成的通孔为等腰梯形,梯形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便于加工,且此种形状较为规则,卡箍的弯头在梯形的“腰”上滑动时也较为顺畅,防护效果较好。

优化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关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接触面对称。

优化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厚度相等,且两个夹持板上凹糟所在位置的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厚度设置成相等,且两个夹持板上凹糟所在位置的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保证夹持时,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受力均匀,使夹持更为稳定。

优化的,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螺纹孔,螺栓穿过通孔并拧在螺纹孔中。通过螺栓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连接在一起,结构、原理较为简单,且连接可靠。

优化的,所述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铰接设置有螺柱,此铰接轴平行于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铰接轴,所述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设置有豁口,螺柱绕铰接轴摆动时能够进入豁口中,螺柱上设置有螺母,螺母位于豁口远离螺柱铰接轴的一侧。

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合在一起后,然后把螺柱调整至进入豁口中,然后拧紧螺母,即可实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连接,操作简单,连接可靠。

优化的,所述螺母为蝶形螺母,蝶形螺母方便拧动,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卡箍套在接头两侧的高压管路上,并将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调整至位于高压管路的同一侧,随后打开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使二者彼此分离,随后在将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合在一起,进而将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的两个通孔中,然后将第一夹持板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板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高压管路的二次防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措施,采用本装置进行防护时,防护效果较好,装拆方便,安全性较高,且绑扎时用时较短,效率较高,同时此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回收利用率较高。

2.由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深度均为渐变的,且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靠近高压管路接头的凹槽深度较深,因此,当接头两侧的卡箍的弯头被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的两个通孔中时,卡箍的两个弯头会自然向外撑开,因此卡箍的两个弯头会沿着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槽底向凹槽深度较深的一端滑动,进而卡箍夹住高压管路会有一个向高压管路接头滑动的趋势,从而将高压管路拉向高压管路接头,以防止高压管路与高压管路接头脱离,防护效果较好。

3.梯形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便于加工,且此种形状较为规则,卡箍的弯头在梯形的“腰”上滑动时也较为顺畅,防护效果较好。

4.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厚度设置成相等,且两个夹持板上凹糟所在位置的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保证夹持时,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受力均匀,使夹持更为稳定。

5.通过螺栓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连接在一起,结构、原理较为简单,且连接可靠。

6.将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合在一起后,然后把螺柱调整至进入豁口中,然后拧紧螺母,即可实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连接,操作简单,连接可靠。

7.蝶形螺母方便拧动,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张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安装在高压管路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安装在高压管路时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安装在高压管路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未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

第一夹持板-1、第一凹槽-11;

第二夹持板-2、第二凹槽-21、豁口-22;

高压管路-3;

卡箍-4;

螺栓-5;

螺柱-6;

螺母-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1、第二夹持板2,所述第一夹持板1的第一端与第二夹持板2的第一端铰接,铰接轴垂直于第一夹持板1、第二夹持板2的板面。

所述第一夹持板1上面向第二夹持板2的一边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夹持板2上面向第一夹持板1的一边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21。

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板1与第二夹持板2合在一起时,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合并能够形成两个通孔;如图2所示,待防护的高压管路3的接头两侧均设置有ω形的卡箍4,卡箍4卡在高压管路3上,如图4-5所示,接头两侧的卡箍4的弯头处分别被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形成的两个通孔中;第一夹持板1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板2的第二端固定。

结合图1、4,所述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的深度均为渐变的,且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靠近高压管路3接头的凹槽深度较深。所述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合在一起形成的通孔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关于第一夹持板1和第二夹持板2的接触面对称。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持板1与第二夹持板2厚度相等,且两个夹持板上凹糟所在位置的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结合图1、4,所述第一夹持板1的第二端设置有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板2的第二端设置有一螺纹孔,螺栓5穿过通孔并拧在螺纹孔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综合参考图6-9,所述第一夹持板1的第二端铰接设置有螺柱6,此铰接轴平行于第一夹持板1与第二夹持板2的铰接轴,所述第二夹持板2的第二端设置有豁口22,螺柱6绕铰接轴摆动时能够进入豁口22中,螺柱6上设置有螺母7,螺母7位于豁口22远离螺柱6铰接轴的一侧。所述螺母7为蝶形螺母。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高压管路二次防护装置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将卡箍4套在接头两侧的高压管路3上,并将接头两侧的卡箍4的弯头调整至位于高压管路3的同一侧,随后打开第一夹持板1、第二夹持板2,使二者彼此分离,随后在将第一夹持板1、第二夹持板2合在一起,进而将接头两侧的卡箍4的弯头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形成的两个通孔中,然后将第一夹持板1的第二端与第二夹持板2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即可实现高压管路的二次防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铁丝绑扎措施,采用本装置进行防护时,防护效果较好,装拆方便,安全性较高,且绑扎时用时较短,效率较高,同时此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回收利用率较高。

同时由于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的深度均为渐变的,且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靠近高压管路3接头的凹槽深度较深,因此,当接头两侧的卡箍4的弯头被夹持在对应的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形成的两个通孔中时,卡箍4的两个弯头会自然向外撑开,因此卡箍4的两个弯头会沿着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21的槽底向凹槽深度较深的一端滑动,进而卡箍4夹住高压管路3会有一个向高压管路3接头滑动的趋势,从而将高压管路3拉向高压管路3接头,以防止高压管路3与高压管路3接头脱离,防护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