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5045发布日期:2019-12-24 20:4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水龙头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插管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冷热水龙头主要包括水阀、插管接头和喷管。喷管通过插管接头可360度无死角地旋转安装于水阀的出水口,但现有插管接头存在以下问题:公开号为cn204437537u的中国专利《一种过水无铅新型水龙头插管接头》中公开了一种插管接头,包括接头本体、c字形的旋转卡套和c字形的手感圈,喷管、旋转卡套和接头本体依次套设,且旋转卡套与喷管相互固定,旋转卡套与与接头本体可相互旋转,接头本体的表面装有若干与喷管内壁相抵触的密封圈,以保证接头本体与喷管之间的密封性,喷管、手感圈和接头本体依次套设且相互直接可以转动,同时喷管的下端与手感圈相抵触,以提高喷管的旋转稳定性和平顺性。

上述插管接头存在以下问题:部件较多,安装较为繁琐且生产成本较高,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漏水等情况,并且旋转的稳定性,平顺性依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管接头,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插管接头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管接头,包括内连接管、外连接管和第一限位机构,上述外连接管可转动地套设于上述内连接管,且外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之间设有使两者在轴心线方向上相互固定的上述第一限位机构,上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上环形凸起、下环形凸起和弹片一,上述内连接管的外侧壁设有上述上环形凸起和下环形凸起,上述外连接管的侧壁设有开口一,上述弹片一的一端固设于开口一,另一端设有朝外连接管内部延伸设置的限位部;当外连接管套设于上述内连接管时,上述下环形凸起与内连接管的下端相抵触,上述上环形凸起与限位部相抵触,且限位部位于上、下环形凸起之间。

进一步,上述弹片一与外连接管是一体成型的制品。

进一步,上述外连接管的外侧壁下端设有环形凸缘。

更进一步,上述外连接管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沿径向环形部分的凸块,且凸块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上述外连接管的外侧壁设有用于固定出水管的第二限位机构。

作为第二限位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结构:上述第二限位机构为弹片二,上述外连接管的侧壁设有开口二,上述弹片二的一端固设于开口二,另一端设有朝外连接管外部延伸设置的凸台。

更进一步,上述弹片一和弹片二左右对立地设置于上述外连接管。

更进一步,上述弹片一、弹片二与外连接管是一体式成型的制品。

作为第二限位机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结构:上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铆钉和固设于外连接管的预埋螺母。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环形凸起、下环形凸起和弹片一形成的第一限位机构使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可转动地相互套设在一起且两者之间不会沿轴心线方向相互移动,部件少且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以有效地提高两者转动的平顺性并保证使用寿命。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环形凸起、下环形凸起和弹片一形成的第一限位机构,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相互安装到位时,第一限位机构自动将两者在轴心线方向上相互固定。由弹片二形成第二限位机构,出水管与外连接管相互安装到位时,弹片二的凸台自动卡入出水管的安装孔内,装配起来极为简单且快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外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连接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一种插管接头,包括外连接管1和内连接管2。外连接管1可转动地套设于内连接管2的外部,并且外连接管1与内连接管2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用于使外连接管1与内连接管2在轴心线方向上相互固定的第一限位机构。

参照图1至图6,上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上环形凸起21、下环形凸起22和弹片一11。其中,内连接管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地设置有上环形凸起21和下环形凸起22,外连接管1的侧壁设有开口一101,弹片一11的一端固设于开口一101,弹片一11的另一端设有朝外连接管1内部延伸设置的限位部111。当外连接管1套设于内连接管2时,下环形凸起22与内连接管2的下端相抵触,上环形凸起21则与弹片一11的限位部111相抵触,且限位部111位于上环形凸起21与下环形凸起22之间,从而将使外连接管1与内连接管2在轴心线方向上无法相互移动。

参照图1至图6,更具体地,限位部111的下端面和上环形凸起21的上端面均为倾斜面,使得在组装过程中且上环形凸起21从限位部111的下方往上移动时,更容易迫使弹片一11朝外弯曲发生形变,让上环形凸起21顺利地移动至限位部111的上方并发挥其限位的作用。

参照图1至图6,外连接管1的外侧壁下端设有环形凸缘12,用于抵触出水管(图中未画出)的进水端。为了使出水管与外连接管1相互套接时更加稳固,外连接管1的外侧壁设有若干沿径向环形部分的凸块13,凸块13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更具体地,凸块13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等腰直角梯形,且凸块13的下端与环形凸缘12相连接。作为优选,外连接管1、凸块13与环形凸缘12一体成型。

参照图1至图6,此外,外连接管1的外侧壁还设有用于固定出水管(图中未画出)的第二限位机构。具体地,上述第二限位机构为弹片二14,外连接管1的侧壁设有开口二102;弹片二14的一端固设于开口二102,弹片二14的另一端设有朝外连接管外部延伸设置的凸台141。

参照图1至图6,弹片一11和弹片二14左右对立地设置于外连接管1。作为优选方案,弹片一11与外连接管1是一体成型的制品;弹片二14与外连接管1是一体式成型的制品。例如弹片一11、弹片二14和外连接管1可以是通过模压注塑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参照图1至图6,为了保证外连接管1和内连接管2之间的水密性,外连接管1与内连接管2之间套设有若干密封圈3。具体地,内连接管2的外侧壁设有两个上下排布的环形凹部201,每个环形凹部201装配有一个密封圈3,且密封圈3的一侧与内连接管2的外侧壁相抵触,另一侧与外连接管1的内侧壁相抵触。同样,在内连接管2的外侧壁设有一个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部202,以保证内连接管2与水龙头本体相连接时的水密性;在外连接管1的外侧壁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部103,以保证外连接管1与出水管相连接时的水密性。由于在相互连接的两个零件之间设置密封圈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性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环形凹部201、环形凹部103和环形凹部20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增减,并不局限于本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与水龙头本体、出水管的装配方式:(1)首先按照附图2所示的装配状态,将外连接管1、内连接管2和密封圈201组装成一个插管接头。(2)在每个环形凹部103内装配一个密封圈,然后将出水管(图中未画出)的进水端从上至下套于外连接管1,并使出水管与环形凸缘12相抵触,同时使凸台141卡入上述出水管的安装孔内。(3)在环形凹部202内装配一个密封圈,然后将内连接管2的下端插设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口。

综上可见,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环形凸起、下环形凸起和弹片一形成的第一限位机构使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可转动地相互套设在一起且两者之间不会沿轴心线方向相互移动,部件少且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可以有效地提高两者转动的平顺性并保证使用寿命。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环形凸起、下环形凸起和弹片一形成的第一限位机构,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相互安装到位时,第一限位机构自动将两者在轴心线方向上相互固定。由弹片二形成第二限位机构,出水管与外连接管相互安装到位时,弹片二的凸台自动卡入出水管的安装孔内,装配起来极为简单且快速,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7,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第二限位机构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二中第二限位机构的具体包括铆钉(图中未画出)和固设于外连接管1的预埋螺母4。安装出水管时,将出水管的进水端(图中未画出)的进水端从上至下套于外连接管1,然后用上述铆钉经出水管的安装孔打入预埋螺母4,从而将出水管与该插管接头的外连接管1相连接。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