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003发布日期:2020-01-24 11: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轮边减速器的齿轮进行润滑,前转向驱动桥的转向节轴颈内腔加注有齿轮油;随着轮边减速器和轮边制动器的工作温度升高,部分齿轮油会形成雾气,导致转向节轴颈内腔压力增大。为了降低转向节轴颈内腔压力,目前有以下几种措施:(1)如图1所示,用一根塑料通气管10的一端连通转向节轴颈2内腔,塑料通气管10的另一端通向大气,塑料通气管10上设置有塑料球11,受热的油气进入塑料球11冷却后回流至转向节轴颈2内腔,这种方式存在因塑料老化开裂或刮破而漏油、因安装位置空间小而不好固定塑料球11等问题;(2)用一根塑料通气管外接连通转向节轴颈内腔和桥壳的桥包内腔,将转向节轴颈内腔的油气引到桥包去,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轮边的齿轮油越来越少,导致轮边减速器的齿轮润滑不足、寿命降低,且由于转向节与桥包之间的部件较多、空间较小,通气管也容易被刮坏,导致齿轮油飞溅逸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它既能够保持转向节轴颈内腔压力稳定,又能避免齿轮润滑油的减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包括转向节轴颈和卸压回流阀,所述转向节轴颈的内端顶侧壁开设有卸压孔,所述卸压孔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接口,所述卸压回流阀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接头,所述外螺纹接头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接口的内螺纹锁紧配合。

优选地,所述卸压回流阀包括阀体、球体、弹簧和帽体,所述阀体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接头,所述阀体的中部设置有正多边形盘体,所述阀体的上部顶端设置有环形的卡接头,所述阀体的中心开设有阀孔,所述阀孔是由上部的出气腔和下部的进气腔组成,所述出气腔的直径比所述进气腔大,所述出气腔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所述球体放置于所述出气腔的底部且与所述出气腔的底面相配合,所述帽体扣设于所述阀体的上部且罩住所述出气孔,所述帽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卡接头的外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弹簧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顶住所述帽体和所述球体。

优选地,所述阀孔为轴向通孔,所述出气孔为径向通孔。

优选地,所述出气腔的底面为圆锥面或半球面。

优选地,所述出气腔的侧壁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出气孔。

优选地,所述正多边形盘体为正六边形盘体。

优选地,所述卸压孔为径向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通过卸压回流阀来保持转向节轴颈内腔的压力稳定,同时避免了齿轮润滑油的减少,占用空间小,非常适合安装在转向节的狭小空间内,不会被其他零件干涉到,不会老化,使用寿命长,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体积紧凑、安装方便且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常用降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向节轴颈和卸压回流阀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卸压回流阀主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卸压回流阀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阀体俯视图。

图中标记:1、桥壳;2、转向节轴颈;2-1、内腔;2-2、卸压孔;2-3、内螺纹接口;3、轮边减速器;4、制动器;10、塑料通气管;11、塑料球;20、卸压回流阀;21、阀体;21-1、外螺纹接头;21-2、正多边形盘体/正六边形盘体;21-3卡接头;210、阀孔;211、进气腔;212、出气腔;213、出气孔;214、底面;22、球体;23、弹簧;24、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润滑油雾气自动排放卸压装置,包括转向节轴颈2和卸压回流阀20,所述转向节轴颈2的内端顶侧壁开设有卸压孔2-2,所述卸压孔2-2的上部设置有内螺纹接口2-3,所述卸压回流阀20的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接头21-1,所述外螺纹接头21-1的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接口2-3的内螺纹锁紧配合。其中,所述卸压回流阀20为金属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卸压回流阀20包括阀体21、球体22、弹簧23和帽体24,所述阀体21的下部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接头21-1,所述阀体21的中部设置有正多边形盘体21-2,所述阀体21的上部顶端设置有环形的卡接头21-3,所述阀体21的中心开设有阀孔210,所述阀孔210是由上部的出气腔212和下部的进气腔211组成,所述出气腔212的直径比所述进气腔211大,所述出气腔21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气孔213,所述球体22放置于所述出气腔212的底部且与所述出气腔212的底面214相配合,所述帽体24扣设于所述阀体21的上部且罩住所述出气孔213,所述帽体24的内侧壁与所述卡接头21-3的外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弹簧23放置于所述出气腔212内且其上下两端分别顶住所述帽体24和所述球体2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加工,所述阀孔210为轴向通孔,所述出气孔213为径向通孔,所述出气孔213的数量优选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出气孔213对称分布于出气腔212的侧壁上,且出气孔213靠近于卡接头21-3;为了使球体22与出气腔212的底面214接触配合时密封效果更好,所述出气腔212的底面214为圆锥面或半球面,有利于球体22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卸压回流阀20安装在转向节轴颈2上,所述正多边形盘体21-2为正六边形盘体,通过内六角套筒或内六角扳手套住正六边形盘体,即可将卸压回流阀20固定安装在卸压孔2-2的内螺纹接口2-3处。为了方便加工,所述卸压孔2-2为径向通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转向节轴颈2内的齿轮润滑油受热产生油雾时,由于转向节轴颈2的内腔压力增高,油雾通过卸压孔2-2进入卸压回流阀20内,油雾中的一部分油颗粒与阀体21的进气腔211内壁和球体22的底部接触冷凝回流,油雾中的另一部分油颗粒和空气将球体22顶起后进入出气腔212内,油雾中的另一部分油颗粒与阀体21的出气腔212内壁和球体22的顶部接触冷凝回流,油雾中的空气由出气孔213排放出,此时弹簧23被压缩;当转向节轴颈2的内腔压力降低时,球体22在弹簧23的弹性作用下力回位,堵住进气腔211的出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但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任何简单的修改、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