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3803发布日期:2020-04-10 15: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轴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



背景技术:

车用润滑轴承一般是用于汽车上传动杆的轴承,轴承需要具备良好的径向载荷能力和轴向载荷能力,目前多分为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但是目前的车用润滑轴承在使用时仍有些许不足之处。

目前的车用润滑轴承就双列深沟球轴承而言,不仅占用的体积大,且两列滚子容易发生打滑,导致磨损,且在外套和内套上分别设有凹形的滑道,从同一侧面看,滚子会与两圈滑道发生接触,这样容易发生磨损,寿命易受到影响,且润滑时,由于滚子的运动轨迹随机性较大,部分润滑油可以无法与接触面接触,导致润滑效果差,等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占用的体积大,且两列滚子容易发生打滑,导致磨损,由于滚子的运动轨迹随机性较大,部分润滑油可以无法与接触面接触,导致润滑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轴承外套、轴承内套和密封圈,所述轴承外套的内侧通过滚子与轴承内套转动连接,所述滚子等间距排列在轴承外套与轴承内套的间隙中,且滚子包括左扁球、右扁球和芯杆,所述左扁球与右扁球并列设置,且芯杆沿轴向穿插在左扁球与右扁球的空心孔中,所述左扁球与右扁球的截面沿轴向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且滚子的底端套设有保持架,所述轴承外套内侧面两端的边沿处分别焊接有外侧环道,且两个外侧环道分别与左扁球与右扁球的外侧面贴合,所述轴承内套外圆的中心线上焊接有里侧环道,且里侧环道分别与左扁球与右扁球的内侧面贴合,所述密封圈分别卡合在轴承外套与轴承内套间隙的两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包括托套和连接筋,所述托套与连接筋交错环形连接,所述托套分别套设在滚子的底端,且托套为椭圆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外套包括外套一和外套二,所述外套一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开设有四个,且四个插槽分别两两对称排列,所述外套二的侧面上与插槽相对应位置处焊接有插杆,所述插槽与插杆嵌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一和外套二顶端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的内部开设有注油腔,所述注油腔的垂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注油道一和注油道二,所述注油腔、注油道一和注油道二的截面组成f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一上的注油道一和注油道二分别关于左扁球对称开设,所述外套二上的注油道一和注油道二分别关于右扁球对称开设,所述注油道一贯穿外侧环道上内凹弧形的体壁。

进一步的,所述里侧环道沿轴向的截面为拱形结构,且里侧环道的最高处为凸起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的滚子设置有左扁球、右扁球和芯杆,通过芯杆穿插在左扁球和右扁球的中心构成滚子整体,由于左扁球、右扁球截面更窄,这样大大缩减了轴承的体积,使用更加方便,且左扁球、右扁球会同步运转,避免并列的扁球产生速度差,导致打滑,从而减少滚子与保持架间磨损的几率。

2.该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上设置有外侧环道和里侧环道,外侧环道焊接在轴承外套内侧的边沿处,里侧环道焊接在轴承内套的中心位置处,当滚子公转和自转时,外侧只会与一圈外侧环道相接触滑动,而内侧也只会与一圈里侧环道相接触滑动,相较于深沟球滚子的外侧与两圈滑道接触滑动,通过减少接触次数,大大提高了耐磨损性,且当轴承受到轴向载荷时,外侧环道和里侧环道均可以提供约束力,分别对左扁球和右扁球提供支撑力,避免了滚子的过渡磨损,且轴向承载力也更强。

3.该耐磨损性结构的车用润滑轴承的轴承外套上设置有f形的注油管道,注油道分别平行且位于扁球的两侧,这样注入的润滑油会分别与扁球的两侧接触,使得涂抹更加的均匀,大大提高了润滑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体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外套实体效果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注油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外套;101、外套一;102、外套二;2、轴承内套;3、里侧环道;4、滚子;401、左扁球;402、右扁球;403、芯杆;5、保持架;6、外侧环道;7、注油口;8、密封圈;9、插杆;10、插槽;11、注油腔;12、注油道一;13、注油道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6,包括轴承外套1、轴承内套2和密封圈8,轴承外套1的内侧通过滚子4与轴承内套2转动连接,滚子4等间距排列在轴承外套1与轴承内套2的间隙中,且滚子4包括左扁球401、右扁球402和芯杆403,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并列设置,且芯杆403沿轴向穿插在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空心孔中,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截面沿轴向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且滚子4的底端套设有保持架5,轴承外套1内侧面两端的边沿处分别焊接有外侧环道6,且两个外侧环道6分别与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外侧面贴合,轴承内套2外圆的中心线上焊接有里侧环道3,且里侧环道3分别与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内侧面贴合,密封圈8分别卡合在轴承外套1与轴承内套2间隙的两侧上,该轴承的滚子4为两个并列的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且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通过芯杆403进行电阻焊工艺进行连接,并进行抛光打磨,整体性更好,且结构强度更强,由于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同步运动,避免了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速度不一致,出现打滑的现象,且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与轴承外套1、轴承内套2具有四个接触区域,这样径向载荷也更大,同时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一面与外侧环道6发生滑动,一面与里侧环道3发生滑动,避免了同时使用两个外侧环道6或里侧环道3,减少了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同一滑动面接触的次数,大大提高了耐磨损性,且当受到轴向载荷时,外侧环道6和里侧环道3会分别对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产生约束力,通过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平摊压力,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6,保持架5包括托套和连接筋,托套与连接筋交错环形连接,托套分别套设在滚子4的底端,且托套为椭圆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并列的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通过设置相匹配的托套,使得托套能够与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的外侧面吻合,达到配合安装的效果,同时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滚动方向以及内侧面均未与托套接触,通过减少与保持架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与保持架5的耐磨损性。

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附图3,轴承外套1包括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外套一101的侧面上开设有插槽10,插槽10开设有四个,且四个插槽10分别两两对称排列,外套二102的侧面上与插槽10相对应位置处焊接有插杆9,插槽10与插杆9嵌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轴承外套1由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构成,在轴承组装时,通过插槽10与插杆9的过盈配合,使得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安装,且使得左扁球401与右扁球402能够很好的贴合在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内侧面的外侧环道6上。

请着重参照附图5,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顶端的外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注油口7,注油口7的内部开设有注油腔11,注油腔11的垂直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注油腔11、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的截面组成f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注油管从注油口7伸入至中注油腔11中,并进行注油,使得油液从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流入至轴承外套1的内部。

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4,外套一101上的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分别关于左扁球401对称开设,外套二102上的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分别关于右扁球402对称开设,注油道一12贯穿外侧环道6上内凹弧形的体壁。在本实施例中,从注油道一12流出的润滑油可以经过左扁球401和右扁球402与外侧环道6的接触面接触,而从注油道二13流出的润滑油可以经过左扁球401和右扁球402相对立的内侧面,在滚子4自转和公转的作用下,左扁球401和右扁球402沾染上润滑油的内侧面会与轴承内套2上的里侧环道3相接触,这样使得润滑油能够很好的到达滚动摩擦面,大大提高了耐磨损的效果。

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5,里侧环道3沿轴向的截面为拱形结构,且里侧环道3的最高处为凸起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相较于平面,更加有利于润滑油的流动,使得润滑油的涂抹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操作方式如下:

安装时,首先将保持架5套在轴承内套2上,再将滚子4一个一个放置在保持架5上的托套中,然后在滚子4上分别套设轴承外套1的外套一101和外套二102,并通过插杆9与插槽10相互过盈配合,接着将轴承外套1过盈配合在轴承座上,同时轴承内套2上过盈配合上汽车传动杆,接着往注油口7注入润滑油,润滑油经注油口7进入注油腔11,再分别经过注油道一12和注油道二13,从注油道一12涂抹在外侧环道6和滚子4的外侧面上,从注油道二13涂抹在滚子4的里侧面上,随着滚子4的滚动,润滑油充分与里侧环道3接触,使用时,传动杆带动轴承内套2转动,滚子4在轴承内套2上发生公转和自转,整个工作流程结束。

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