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605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蹄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7073531u于2018年03月06日公开了一种大力矩制动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所述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为圆弧形,且两者的弧形凹槽相向设置且相互组合成马蹄形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的固定端分别设有安装卡口,一圆柱销通过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上的安装卡口将两者相互可转动式连接,所述第一制动部及第二制动部的另一端相互远离并形成马蹄形的安装空间的缺口。

这种制动蹄的结构复杂,而且筋板和面板的刚度不高,制动性能不强,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制动性能好的制动蹄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制动蹄结构,包括弧形的面板和弧形的筋板,筋板的外边固定设置在面板的内壁上,其结构特征是所述筋板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沿筋板的长度设置,突起与面板的内壁设有间隔。

进一步,所述突起的宽度小于筋板的宽度,突起与筋板的外侧边缘之间设置有间隔。

进一步,所述突起的长度小于面板内壁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突起呈弧形设置在筋板的中部,突起的左右两端为弧形过渡;或者,突起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和直线复合过渡。

进一步,所述面板的侧壁朝外突出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与筋板相接。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为二个以上的设置在面板侧壁的上下两端,面板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分别夹设在上下设置的加强筋之间,筋板左右两端的部分侧壁分别压接在开口的内壁上。

进一步,所述筋板左右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呈半圆形和弧形;筋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孔,该连接孔位于突起上和/或位于突起的外侧且靠近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进一步,所述筋板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其中,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突出于开口且突出于面板外,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左右两端的部分侧壁分别压接在开口内壁的上下两端,第一筋板的端部和第二筋板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小于开口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突起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朝上突出设置在第一筋板的中部且形成弧形突起,连接孔位于弧形突起的外壁和/或外壁边缘上,第二突起朝下凹陷设置在第二筋板的中部且形成弧形凹槽,连接孔位于弧形凹槽的内壁上和/或外壁边缘上。

进一步,所述筋板为二排以上且朝外突出对称设置在面板的内壁,二排以上的筋板之间通过连接柱和/或销柱穿过连接孔后相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筋板上设置有突起,该突起沿筋板的长度设置,突起与面板的内壁设有间隔,在汽车制动的过程中,制动蹄受到驱动机构的驱使从而压向设置在制动蹄外侧的制动鼓,加强筋能够增加面板的整体强度,降低了面板因受力过大而变形的程度,提高了面板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制动效果。通过对筋板的冲压形成突起,在保证筋板作用不变的前提下既能减轻筋板的重量,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通过改变筋板的形状,一定程度下能够增加制动蹄内的空间从而有效的散热;突起的拱部水平压力小,能抵抗较大的顶压,增加筋板的耐压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筋板为二排以上且朝外突出对称设置在面板的内壁,二排以上的筋板之间通过连接柱和/或销柱穿过连接孔后相接,可以通过在多个筋板之间焊接有连接柱或者销柱,提高多个筋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多个筋板设置在面板的一侧,面板另一侧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相接并产生强烈摩擦时,多个筋板对面板能够更具有支撑能力,从而增强制动效果。连接孔还可以用于制动蹄内部的散热或者减轻筋板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凹槽为弧形,若用于插入销轴的第二凹槽为圆孔时,当制动蹄绕销轴转动至圆孔端处时,制动蹄外侧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内壁始终存在一定间隙,导致摩擦片的磨损不一,降低制动能力,因此第二凹槽呈弧形设置,当制动蹄绕插入第二凹槽内的销轴转动时,同时向后移动,制动蹄及外侧的摩擦片能向着制动鼓的内壁平移,增加了摩擦片与制动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制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制动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动蹄的轴向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面板,1.1为加强筋,1.2为开口,2为筋板,2.1为突起,2.2为第一凹槽,2.3为连接孔,2.4为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5,本制动蹄结构,包括弧形的面板1和弧形的筋板2,筋板2的外边固定设置在面板1的内壁上,其结构特征是所述筋板2上设置有突起2.1,该突起2.1沿筋板2的长度设置,突起2.1与面板1的内壁设有间隔。

所述突起2.1的宽度小于筋板2的宽度,突起2.1与筋板2的外侧边缘之间设置有间隔。

所述突起2.1的长度小于面板1内壁的长度。

所述突起2.1呈弧形设置在筋板2的中部,突起2.1的左右两端为弧形过渡;或者,突起2.1的左右两端为圆弧和直线复合过渡。

所述面板1的侧壁朝外突出设置有加强筋1.1,该加强筋1.1与筋板2相接。

所述加强筋1.1为二个以上的设置在面板1侧壁的上下两端,面板1左右两端的侧壁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开口1.2,该开口1.2分别夹设在上下设置的加强筋1.1之间,筋板2左右两端的部分侧壁分别压接在开口1.2的内壁上。

所述筋板2左右两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分别呈半圆形和弧形;筋板2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孔2.3,该连接孔2.3位于突起2.1上和/或位于突起2.1的外侧且靠近第一凹槽2.2和第二凹槽2.4。

所述筋板2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其中,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突出于开口1.2且突出于面板1外,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左右两端的部分侧壁分别压接在开口1.2内壁的上下两端,第一筋板的端部和第二筋板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小于开口1.2的宽度。

所述突起2.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第一突起朝上突出设置在第一筋板的中部且形成弧形突起,连接孔2.3位于弧形突起的外壁和/或外壁边缘上,第二突起朝下凹陷设置在第二筋板的中部且形成弧形凹槽,连接孔2.3位于弧形凹槽的内壁上和/或外壁边缘上。

所述筋板2为二排以上且朝外突出对称设置在面板1的内壁,二排以上的筋板2之间通过连接柱和/或销柱穿过连接孔2.3后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