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728538发布日期:2021-04-16 18:39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2.存在一种阀,其能够更换具有阀芯以及隔膜的部件更换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

321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阀中,为了将部件更换单元安装到主轴或从主轴拆卸,需要将部件更换单元以及主轴从支承部件拆下,非常费时费力。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阀芯单元的技术。(二)技术方案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阀,其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在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
结,而构成为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脱离。
7.也可以是,在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圆筒状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外周面呈朝向所述杆而前端变细的锥状。
8.也可以是,所述阀芯单元具有与所述阀体一同夹压所述隔膜的按压适配器,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的内周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内方而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侧形成有供所述更换环嵌入的嵌入槽,所述按压适配器具有: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第三面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杆的轴倾斜,并且随着朝向内方而接近所述阀座,所述更换环具有以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外周部,所述更换环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所述第三面侧端部的内径小,所述外周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使自由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形成为其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通过使所述阀盖接近所述阀座,利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夹压所述更换环,使所述更换环沿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利用所述环落下部使所述更换环向所述杆侧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更换环一边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缩径一边移动,并且将所述更换环嵌入所述嵌入槽,将所述更换环安装到所述阀盖。
9.也可以是,在使所述更换环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之后,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在所述杆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嵌入槽的所述阀座侧的端部抵接,处于缩径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利用其复原力一边扩径一边移动并嵌入所述嵌入槽。
10.也可以是,所述更换环设置在进行阀的开闭动作时不阻碍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的移动的位置。
11.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所述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
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将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卸下,将新的阀芯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所述连结孔,而将所述新的阀芯单元安装到所述杆。
12.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阀的组装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以及按压适配器,其夹压所述隔膜,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的内周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内方而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侧形成有供所述更换环嵌入的嵌入槽,所述按压适配器具有: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第三面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杆的轴倾斜,并且随着朝向内方而接近所述阀座,所述更换环具有以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外周部,所述更换环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所述第三面侧端部的内径小,所述外周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所述阀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使自由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形成为其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通过使所述阀盖接近所述阀座,利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夹压所述更换环,使所述更换环沿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利用所述环落下部使所述更换环向所述杆侧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更换环一边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缩径一边移动,并且将所述更换环嵌入所述嵌入槽,将所述更换环安装到所述阀盖。
13.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阀,其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以及更换夹具,具有把持部和从把持部延伸的一对插入部,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
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夹具抵接部,将所述阀盖与位于上止点的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一同从所述阀体卸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移动至下止点,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夹具抵接部移动至所述夹具抵接部与所述阀盖的沿所述杆的轴的距离比所述更换夹具的厚度长的位置,将所述更换夹具插入所述夹具抵接部和所述阀盖之间,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夹具向上止点侧移动,在使所述更换夹具与所述阀盖抵接且使所述夹具抵接部与所述更换夹具抵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而构成为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脱离。
14.本发明的一方式为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可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以及更换夹具,具有把持部和从把持部延伸的一对插入部,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夹具抵接部,所述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阀盖与位于上止点的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一同从所述阀体卸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移动至下止点,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夹具抵接部移动至所述夹具抵接部与所述阀盖的沿所述杆的轴的距离比所述更换夹具的厚度长的位置,将所述更换夹具插入所述夹具抵接部和所述阀盖之间,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夹具向上止点侧移动,从而成为使所述更换夹具与所述阀盖抵接且使所述夹具抵接部与所述更换夹具抵接的状态,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将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卸下,将新的阀芯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所述连结孔,而将所述新的阀芯单元安装到所述杆。(三)有益效果
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阀芯单元的技术。
附图说明
1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打开状态的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嵌合圈部件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更换环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阀的阀芯单元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一个工序的说明图。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打开状态的阀的纵剖视图。图18是用于将阀芯单元卸下的更换夹具的说明图。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2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进行说明。
1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打开状态的阀1的纵剖视图。图2是阀1的嵌合圈部件5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阀1的更换环7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19.如图1所示,阀1具备:阀体2、阀盖3、杆4、嵌合圈部件5、连结环6、更换环7、阀芯单元10、握把8、指示器9。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阀1的握把8侧作为上侧,将阀体2侧作为下侧进行说明。
20.阀体2形成有阀室2a、与阀室2a连通的流入路径2b以及流出路径2c。阀体2的流入路径2b与阀室2a所连通的部位的周缘构成圆环状的阀座2d。
21.阀盖3呈大致圆筒状,通过使设置于其下端部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阀体2的上端部的内螺纹部螺合,从而以覆盖阀室2a的方式固定于阀体2。在阀盖3上形成有杆插入孔3a。此外,在阀盖3内周的上端部形成有内螺纹部3b。此外,阀盖3具有下表面3c,在下表面3c的内周侧,在整周上形成有第一倾斜面3d。第一倾斜面3d相对于杆4的轴倾斜,并且以内径随着从下端朝向上端而变小的方式(随着朝向内方而与阀座2d分离的方式)构成。此外,在阀盖3的内周面,在与第一倾斜面3d隔开预定距离的上侧的位置,在整周上形成有嵌入槽3e。
22.杆4插入阀盖3的杆插入孔3a。在杆4的上侧部形成有外螺纹部4a,外螺纹部4a与阀
盖3的内螺纹部3b螺合。由此,杆4相对于阀盖3以能够旋转且能够伴随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支承。构成为,当杆4位于上止点时,阀1为打开状态,当杆4位于下止点时,阀1为关闭状态。在杆4的下侧部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插入孔4b。此外,在杆4的下表面,以包围插入孔4b的方式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凸部4c。
23.嵌合圈部件5具有锪孔5a而呈环状。在嵌合圈部件5的锪孔5a的大径部压入有杆4的环状凸部4c。由此,杆4和嵌合圈部件5一体化,并且一体地进行动作。因此,杆4和嵌合圈部件5作为杆发挥作用。此外,环状凸部4c的长度构成为比锪孔5a的大径部的深度短,由此由环状凸部4c和嵌合圈部件5形成环状凹部5b。此外,在嵌合圈部件5和阀盖3之间夹设有o形环5c。
24.连结环6例如由具有挠性的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c字状。连结环6以跨越环状凹部5b和后述的连结槽11c的方式设置。由此,连结环6将阀芯单元10与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连结。连结环6相当于连结机构。
25.更换环7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在俯视观察下呈大致c字状。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以包含其轴的平面所切断的剖面形状呈圆弧状。更换环7的外径构成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自由状态)下比阀盖3的第一倾斜面3d的下端的内径大,并且具有上表面7b与阀盖3的下表面3c抵接的尺寸。此外,更换环7嵌入阀盖3的嵌入槽3e。另外,更换环7在通常的阀1的使用时不发挥作用,在后述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时发挥作用。即,在通常的阀1的使用时,嵌合圈部件5以及按压环13不与更换环7接触。上表面7b相当于第一面,下表面3c相当于第二面。
26.阀芯单元10具有:连结部件11、阀芯支架12、阀芯12h、按压环13、隔膜14和按压适配器15。如下所述,连接部件11、阀芯支架12、阀芯12h、按压环13、隔膜14以及按压适配器15一体地构成,能够作为一个部件进行处理。
27.连结部件11设置在杆4的下端,具有圆柱部11a和半球状部11b。圆柱部11a的前端部11d呈锥状并插入锪孔5a和插入孔4b。锪孔5a的下侧部和插入孔4b相当于连结孔。在圆柱部11a的外周面上,在与环状凹部5b对置的位置处形成有连结槽11c。半球状部11b呈大致半球状(半球与全球之间的形状),设置在圆柱部11a的下端。圆柱部11a相当于杆连结部,半球状部11b相当于阀芯连结部。
28.阀芯支架12具有:阀芯保持部12a、插通部12b、嵌入部12c。阀芯保持部12a呈大致圆盘状,且保持着由树脂形成的环状的阀芯12h。阀芯12h与阀体2的阀座2d抵接以及与阀座2d分离,从而进行流体通路的开闭。阀芯支架12以及阀芯12h相当于阀芯部。
29.插通部12b设置在阀芯保持部12a的上侧,呈朝向上侧而前端变细的带台阶的圆柱形状。在插通部12b的第一台阶部12d的外周面,在整周上形成有固定槽12e。嵌入部12c设置在插通部12b的上侧,呈大致圆筒状,并且形成有朝上方开口的嵌入孔12f。嵌入孔12f呈与半球状部11b对应的大致半球状(半球与全球之间的形状)。连结部件11的半球状部11b嵌入至嵌入孔12f。由此,阀芯支架12与连结部件11连结,阀芯支架12能够沿半球状部11b的外表面滑动。此外,嵌入部12c构成为直径比插通部12b小,由嵌入部12c和插通部12b形成第二台阶部12g。
30.按压环13设置在相对于隔膜14的与阀室2a侧相反的一侧,并具有圆筒部13a、凸缘部13b。阀芯支架12的嵌入部12c被压入圆筒部13a,从而按压环13被固定于阀芯支架12。圆
筒部13a的下表面13c的内径侧与第二台阶部12g抵接,圆筒部13a的下表面13c的外径侧位于比插通部12b的外周面更靠外侧。圆筒部13a贯通更换环7的贯通孔7c。凸缘部13b从圆筒部13a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向圆筒部13a的径向外方突出。凸缘部13b相当于环落下部以及夹具抵接部。
31.隔膜14以覆盖阀体2的阀室2a的方式设置,并保持阀室2a的气密。隔膜14具有主隔膜16和支承隔膜17。
32.主隔膜16由例如由镍合金、不锈钢形成为皿状的一张薄板(例如厚度:0.1mm~0.2mm)构成。主隔膜16与阀室2a直接对置,并与处理气体等流体直接接触。主隔膜16从其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具有第一外周部16a、第一中间部16b、第一内周部16c。
33.第一外周部16a与支承隔膜17的第二外周部17a一同设置在形成于阀体2的固定部2e和圆环状的按压适配器15之间,通过紧固阀盖3而被按压适配器15和阀体2在气密状态下夹压并保持。第一中间部16b以包含轴的平面所切断的剖面形状呈圆弧状。
34.第一内周部16c以从第一中间部16b的内端向下方弯折的方式形成。第一内周部16c的内周面与插通部12b的外周面抵接。由第一内周部16c的内周面在主隔膜16的中央部形成供阀芯支架12的插通部12b插通的第一插通孔16d。在第一内周部16c的第一末端部16e设置有凸部,在该凸部嵌入插通部12b的固定槽12e的状态下,通过电子束焊接、激光焊接等在整周上对该部分实施焊接w,从而第一内周部16c的第一末端部16e被固定于插通部12b。
35.支承隔膜17设置在主隔膜16的上侧、即相对于阀室2a的相反侧。支承隔膜17仅载置在主隔膜16上而未被粘接等。支承隔膜17由例如由金属、橡胶、树脂等形成为皿状的一张薄板(例如厚度:0.1mm~0.2mm)构成。即,支承隔膜17由与构成主隔膜16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成。支承隔膜17从其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具有第二外周部17a、第二中间部17b、第二内周部17c。
36.如上所述,第二外周部17a与主隔膜16的第一外周部16a一同设置在阀体2的固定部2e和圆环状的按压适配器15之间,通过紧固阀盖3而被按压适配器15和阀体2在气密状态下夹压并保持。第二中间部17b以包含轴的平面所切断的剖面形状呈圆弧状,下表面与第一中间部16b抵接。此外,第二中间部17b构成为径向的长度比第一中间部16b短。
37.第二内周部17c以从第二中间部17b的内端弯折的方式与主隔膜16分离,并朝向阀芯支架12的第二台阶部12g延伸。第二内周部17c与按压环13的下表面13c抵接。即,支承隔膜17内周侧的第二末端部17d与主隔膜16内周侧的第一末端部16e分离。另外,支承隔膜17也可以通过由第二内周部17c从按压环13承受按压力而一边对主隔膜16施加按压力一边与其抵接。此外,由第二内周部17c的内端在支承隔膜17的中央部形成供阀芯支架12的插通部12b插通的第二插通孔17d。
38.按压适配器15呈环状,配置在阀盖3的下端且隔膜14的上侧。按压适配器15具有与阀盖3的下表面3c抵接的上表面15a,在上表面15a的内周侧在整周上形成有第二倾斜面15b。上表面15a相当于第三面。第二倾斜面15b相对于杆4的轴倾斜,并且以内径随着从上端朝向下端变小的方式(随着朝向内方而接近阀座2d的方式)构成。第二倾斜面15b的上端(外周端)位于比第一倾斜面3d的下端(外周端)更靠外侧,并且位于下表面3c的下侧。即,第二倾斜面15b的上端(外周端)的内径构成为比第一倾斜面3d的下端(外周端)的内径大。此外,更换环7的外径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构成为比第二倾斜面15b的上端的内径小,具有更
换环7的环外周部7a与第二倾斜面15b抵接的尺寸。
39.握把8安装在杆4的上端,作业者手动使握把8旋转而产生驱动力,从而杆4承受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并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握把8上形成有贯通孔8a。握把8相当于驱动构件。
40.指示器9固定在阀盖3的上端。在指示器9的上表面印刷有“开”以及“闭”的文字。构成为,使握把8旋转,当阀1处于打开状态时,“开”的文字可通过握把8的贯通孔8a被目视确认,当阀1处于关闭状态时,“闭”的文字可通过握把8的贯通孔8a被目视确认。
41.在本实施方式的阀1中,当通过握把8的旋转操作使杆4上下移动时,阀芯单元10上下移动,并且随之主隔膜16的内周部16c以及支承隔膜17的内周部17c也上下移动,从而隔膜14发生弹性变形,阀芯12h与阀座2d抵接以及与阀座2d分离,从而对流入路径2b和流出路径2c之间进行开闭。
42.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阀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43.图4~图8是阀1的组装方法的说明图。在图4中,阀芯单元10通过连结环6与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连结,更换环7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载置在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之上。通过将握把8(图1)向打开方向转动直到停止,从而更换环7的上表面7b与阀盖3的下表面3c抵接,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与按压适配器15的第二倾斜面15b抵接。因此,在阀盖3的下表面3c和按压适配器15的上表面15a之间具有间隙,在阀盖3和杆4之间也具有间隙4e。此外,阀盖3相对于阀体2处于未完全关闭的状态。
44.从图4所示的阀1的状态,如图5所示,通过扳手等拧紧阀盖3,使隔膜14与阀体2的固定部2e抵接,并进一步拧紧阀盖3,由此,更换环7被阀盖3的下表面3c按压而沿着按压适配器15的第二倾斜面15b缩径。并且,如图6所示,当阀盖3的下表面3c与按压适配器15的上表面15a抵接时,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与阀盖3的第一倾斜面3d抵接。
45.从图4所示的阀1的状态,通过将握把8(图1)向打开方向旋转,从而使按压环13上升,并使更换环7向上侧移动。由此,如图7所示,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沿着阀盖3的第一倾斜面3d移动,更换环7进一步缩径。其结果为,更换环7完全移动至阀盖3的内周侧。然后,当转动握把8(图1)使杆4移动到上止点时,如图8所示,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移动到与嵌入槽3e的下端抵接的位置。更换环7的环外周部7a为圆弧状,更换环7为缩径状态,因此,更换环7利用其复原力沿嵌入槽3e的斜面扩径并上升,与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分离,如图3所示,更换环7成为嵌入阀盖3的嵌入槽3e的状态。
46.这样,更换环7从杆4位于上止点的状态进一步上升而嵌入阀盖3的嵌入槽3e中。此外,打开状态的阀1中的、阀芯12h和阀座2d之间的距离构成为比嵌合圈部件5和更换环7之间的距离小。因此,即使对阀1进行开闭,嵌合圈部件5也不会与更换环7接触。因此,更换环7不会阻碍阀1的开闭动作。此外,在将阀盖3紧固在阀体2上时,由于杆4始终位于上止点附近,因此阀芯12h不与阀座2d接触。
47.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阀1的组装方法,能够容易地将更换环7嵌入阀盖3的嵌入槽3e中。由此,如后所述,能够容易地更换阀芯单元10。
48.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方法进行说明。
49.图9~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如图9所示,在杆4位于上止点的阀1(处于全开状态的阀1)中,利用扳手等转动紧
固于阀体2且夹压隔膜14的阀盖3,从而将其从阀体2松开。由此,阀芯单元10与阀座2d分离。在该状态下,将握把8向关闭方向转动,如图10所示,使杆4下降,从而使嵌合圈部件5与更换环7抵接。进而,通过将握把8向关闭方向转动,如图11所示,更换环7被嵌合圈部件5按压而缩径,并从嵌入槽3e脱离,如图12所示,从阀盖3向按压环13落下。由此,更换环7的外径恢复成自由状态。
50.接着,当将握把8向打开方向转动而使其上升时,如图13所示,更换环7的上表面7b与阀盖3的下表面3c面抵接。进一步将握把8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杆4上升,但由于更换环7的上表面7b与阀盖3的下表面3c面抵接,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与更换环7抵接,因此阀芯单元10无法上升。因此,如图14所示,仅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上升,通过连结部件11的连结槽11c的斜面,使力作用于连结环6而使其扩径,连结部件11从连结环6脱离。由此,解除由连结环6进行的连结部件11与杆4的连结。
51.在该状态下,通过将阀盖3从阀体2拆下,能够将阀芯单元10从杆4等拆下。并且,通过使用上述的组装方法将新的阀芯单元10的连结部件11的圆柱部11a插入嵌合圈部件5的锪孔a的下侧部以及杆4的插入孔4b,能够将新的阀芯单元10安装到杆4等。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阀1中,能够容易地进行阀芯单元10的更换。
52.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阀21进行说明。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53.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阀21的阀芯单元10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方法的一个工序的说明图。
54.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阀21中,按压环23的圆筒部23a的外周面23c呈朝向嵌合圈部件5而前端变细的锥状。如图16所示,在更换阀芯单元10时,在更换环7从阀盖3向按压环23的凸缘部23b落下时,由于被该外周面23c引导而落下,因此能够使更换环7落下至期望的位置。圆筒部23a相当于引导部。
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阀21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相同的作用效果。
56.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31进行说明。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57.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打开状态的阀31的纵剖视图。
58.本实施方式的阀31不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的更换环7。因此,在阀盖33的内周面上未形成嵌入槽3e。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阀31不具有更换环7,因此无法如同第一实施方式的阀1那样在没有夹具的情况下将阀芯单元10从阀31卸下。
59.接着,对阀31中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方法进行说明。
60.图18是用于拆下阀芯单元10的更换夹具40的说明图。图19~图23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芯单元10的更换方法的说明图。另外,在图20~图23中,省略了阀体2的图示。
61.如图18所示,更换夹具40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在俯视观察下呈矩形的平板状,具有把持部41和从把持部41延伸的一对插入部42。在一对插入部42之间形成插入空间43。一对插入部42之间的距离构成为比连结部件11的圆柱部11a的外径大,比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的外径小。
62.然后,如图19所示,在杆4位于上止点的阀31(处于全开状态的阀31)中,利用扳手
等转动阀盖3而从阀体2拆下。使握把8向关闭方向旋转,如图20所示,使杆4下降至下止点。由此,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移动到其与阀盖3的下表面3c的沿着轴的距离比更换夹具40的厚度长的位置。
63.接着,如图21所示,以按压环13位于插入空间43的方式将更换夹具40的一对插入部42插入嵌合圈部件5和按压环13之间。从图21所示的状态,使握把8向打开方向旋转,使杆4、嵌合圈部件5、阀芯单元10以及更换夹具40上升,从而使更换夹具40的把持部41与阀盖33的下表面3c抵接。
64.进一步将握把8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杆4上升,但由于更换夹具40的把持部41与阀盖33的下表面3c面抵接,按压环13的凸缘部13b与更换夹具40的把持部41以及插入部42抵接,因此阀芯单元10无法上升。因此,如图22所示,仅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上升,通过连结部件11的连结槽11c的斜面,连结环6被扩径,连结部件11从连结环6脱离。
65.如图23所示,通过将更换夹具40向下侧压下,能够将阀芯单元10从阀31的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拆下。然后,通过将新的阀芯单元10的连结部件11的圆柱部11a插入嵌合圈部件5的锪孔a的下侧部以及杆4的插入孔4b,能够将新的阀芯单元10安装到杆4等。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阀31中,能够容易地进行阀芯单元10的更换。
66.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或变更等。
67.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杆4上下移动的驱动构件为手动式的握把10,但也可以是自动式的驱动构件。作为自动式的驱动构件,可以是流体式的驱动构件。具有这种结构的阀也能够获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阀1、21、31相同的效果。
68.此外,支承隔膜17也可以与主隔膜16一体地构成。此外,也可以由球塞构成作为连结机构的连结环6。在其为球塞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使球塞埋没在连结部件11的圆柱部11a中,球塞的前端的球进入环状凹部5b。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圆柱部11a上形成连结槽11c。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球塞埋没于形成杆4的插入孔4b的部分,使球塞的前端的球向插入孔4b内突出,该球进入连结槽11c。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环状凹部5b。附图标记说明
69.1、21、31

阀;2

阀体;2a

阀室;2b

流入路径;2c

流出路径;2d

阀座;3、33

阀盖;3d

第一倾斜面;3e

嵌入槽;4

杆;4b

插入孔;5

嵌合圈部件;5a

锪孔;5b

环状凹部;6

连结环;7

更换环;7a

环外周部;7b

上表面;8

握把;10

阀芯单元;11

连结部件;11a

圆柱部;11b

半球状部;11c

连结槽;12

阀芯支架;12h

阀芯;13、23

按压环;13a、23a

圆筒部;13b、23b

凸缘部;14

隔膜;15

按压适配器;15a

上表面;15b

第二倾斜面;16

主隔膜;17

支承隔膜;23c

外周面;40

更换夹具;41

把持部;42

插入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