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0924发布日期:2021-02-27 00:0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拉伸生产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生产流程中,薄膜进行纵向拉伸工序后需要进行横向拉伸,传统的夹具由链条和排布设置在链条上的夹紧器组成,夹紧器夹住薄膜后夹紧器在链条的牵引下沿着导轨前进以及横向拉伸;为了减少链条上各链节的传动磨损,使链节顺畅、平稳地工作,所以需要在链条上涂上大量的润滑脂,以减少链节间的传动摩擦;另外,夹紧器采用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使得导轨上需要涂上大量的润滑脂,以减少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损耗,由于夹具设置在长期高温状态下的薄膜横拉机箱内,润滑脂在高温状态下会碳化,会形成粉末粘附在薄膜上,影响产品质量。
[0003]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旨在对链条和夹紧器进行改进,使链条和夹紧去无需添加润滑脂进行润滑,解决润滑脂在高温状态下会碳化,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包括链条和多个设置在链条上的夹紧器,所述夹紧器包括基座、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的夹紧柄;所述基座通过第一导轮与导轨的外侧面滚动连接,所述基座通过第二导轮与导轨的内侧面滚动连接,所述基座通过第三导轮与导轨的顶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中心线为铅垂线方向;所述第三导轮的中心线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链条包括多组内链节和外链节,内链节与外链节通过芯轴、套筒、以及滚子连接;内链节与套筒相连接,外链节与芯轴相连接;所述套筒套设于芯轴外周,所述滚子套设于套筒外周;所述滚子与套筒之间设有第一无油自润轴承;所述套筒与芯轴之间设有第二无油自润轴承;所述链条穿过基座,所述基座通过插销与链条的外链节固定连接。
[0007]
所述夹紧柄的中部通过摆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夹紧柄的尾部朝上,夹紧柄的头部与基座的夹持面共同夹紧薄膜。
[0008]
所述夹紧柄的中部与基座之间设有弹簧套、弹簧套中设有弹簧,弹簧套的一端设有圆柱孔,另一端设有腰型孔;弹簧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销与夹紧柄连接且第一圆柱销插入圆柱孔中,另一端通过第二圆柱销与基座连接且第二圆柱销插入腰型孔中。
[0009]
所述第一导轮包括两个前后分布设置的第一上侧导轮和与之对应的两个第一下侧导轮;所述第二导轮包括两个前后分布设置的第二上侧导轮和与之对应的两个第二下侧导轮。
[0010]
所述第二上侧导轮设置在链条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下侧导轮设置在链条的正下方。
[0011]
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均通过螺栓与基座连接。
[0012]
每组所述内链节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内链板,两块内链板与套筒相连接;每组所述外链节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外链板,两块外链板与芯轴相连接;每块外链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销穿过的连接孔。
[0013]
所述基座包括上支架和底座,所述上支架上设有沉头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插销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头、销轴段、定位段、以及螺纹固定段,所述插销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沉头孔、两个连接孔、以及定位孔,所述限位头设置在沉头孔内,定位段设置在定位孔内,所述螺纹固定段穿过定位孔并拧入一个螺母。
[0014]
所述套筒的两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位于所述外链板与套筒之间。
[0015]
所述挡圈与外链板之间设有耐磨垫。
[0016]
有益效果: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通过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对应抵压在导轨的内侧面、外侧面、顶面上实现夹紧器的定位,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沿导轨的导引方向滚动前行,夹紧器运动平稳;而且由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使得高速运动的夹紧器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导轨与导轮能够在无油润滑的工况下也能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无需采用大量润滑脂进行润滑。另外,第一自润轴承大大减少滚子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保证滚子的活动灵活性和使用寿命;而且,所述套筒与芯轴之间通过第二自润轴承连接,进一步减少套筒与芯轴之间的摩擦损耗,使得链条的传动更加平稳,延长了链条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自润轴承和第二自润轴承无需供油润滑,耐磨性能优异,在高温工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使得链条能够在无油润滑的工况下工作,链条无需使用大量的润滑脂进行润滑;从根本上解决润滑脂在高温状态下会碳化,会形成粉末粘附在薄膜上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中,夹紧器闭合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中,夹紧器开启状态的纵剖面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中,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图4中c-c剖视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中,链条的俯视图。
[002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链条、2-夹紧器、21-基座、22-夹紧柄、31-第一导轮、32-第二导轮、33-第三导轮、4-导轨、11-内链节、12-外链节、13-芯轴、14-套筒、15-滚子、16-第一无油自润轴承、17-第二无油自润轴承、5-插销、23-摆动轴、61-弹簧套、62-圆柱孔、63-腰型孔、64-第一圆柱销、65-第二圆柱销、10-连接孔、18-挡圈、19-耐磨垫、311-第一上侧导轮、312-第一下侧导轮、321-第二上侧导轮、322-第二下侧导轮、111-内链板、121-外链板、211-上支架、212-底座、213-沉头孔、214-定位孔、51-限位头、52-销轴段、53-定位段、54-螺纹固定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横向拉伸夹具,导轨的内侧面为朝向夹紧柄的端面、导轨的外侧面与内侧面的朝向相反。
[0027]
所述薄膜横向拉伸夹具,包括链条1和多个设置在链条1上的夹紧器2,所述夹紧器2包括基座21、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21上的夹紧柄22;所述基座21通过第一导轮31与导轨4的外侧面滚动连接,所述基座21通过第二导轮32与导轨4的内侧面滚动连接,所述基座21通过第三导轮33与导轨4的顶面滚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轮31和第二导轮32的中心线为铅垂线方向;所述第三导轮33的中心线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链条1包括多组内链节11和外链节12,内链节11与外链节12通过芯轴13、套筒14、以及滚子15连接;内链节11与套筒14相连接,外链节12与芯轴13相连接;所述套筒14套设于芯轴13外周,所述滚子15套设于套筒14外周;所述滚子15与套筒14之间设有第一无油自润轴承16;所述套筒14与芯轴13之间设有第二无油自润轴承17;所述链条1穿过基座21,所述基座21通过插销5与链条1的外链节12固定连接。
[0028]
实际装配中,链条1由内链节11和外链节12交替逐节连接构成,每个夹紧器2对应一组外链节12,夹紧器2通过插销5与链条1传动连接;链条1上的滚子15与链轮相接触,从而驱动链条1运动。夹紧器夹住薄膜后,链条1牵引夹紧器2前进,并在导轨4的导引下薄膜实现横向拉伸。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横向拉伸夹具通过第一导轮31、第二导轮32、第三导轮33对应抵压在导轨4的内侧面、外侧面、顶面上实现夹紧器的定位,第一导轮31、第二导轮32、第三导轮33沿导轨4的导引方向滚动前行,使夹紧器2运动平稳;众所周知,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的摩擦系数小,使得高速运动的夹紧器2与导轨4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导轨4接触面磨损小,所以导轨4与导轮在无油润滑的工况下也能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另外,第一自润轴承大大减少滚子15与套筒14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保证滚子15的活动灵活性和使用寿命。而且,所述套筒14与芯轴13之间通过第二自润轴承连接,进一步减少套筒14与芯轴13之间的摩擦损耗,使得链条1的传动更加平稳,延长了链条1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自润轴承和第二自润轴承无需供油润滑,耐磨性能优异,在高温工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使得链条1能够在无油润滑的工况下工作,链条1的外表无需使用大量的润滑脂进行润滑;从根本上解决润滑脂在高温状态下会碳化,会形成粉末粘附在薄膜上的技术问题。
[0030]
具体的,所述夹紧柄22的中部通过摆动轴23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21上,夹紧柄22的尾部朝上,夹紧柄22的头部与基座21的夹持面共同夹紧薄膜。实际应用中,夹紧器通过闭夹机构和开夹机构的作用实现闭合或开启。
[0031]
优选的,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夹紧柄22的中部与基座21之间设有弹簧套61、弹簧套61中设有弹簧66,弹簧套61的一端设有圆柱孔62,另一端设有腰型孔63;弹簧66的一端通过第一圆柱销64与夹紧柄22连接且第一圆柱销64插入圆柱孔62中,另一端通过第二圆柱销65与基座21连接且第二圆柱销65插入腰型孔63中。该腰型孔63沿弹簧套61的长度方向延伸。
[0032]
夹紧器2闭合过程如下:其初始状态为开启如图3所示,当夹紧柄22受到内侧作用力时,即图3中的箭头a所值方向的力,夹紧柄22绕摆动轴23做顺时针转动,夹紧柄22头部向下摆动压紧基座21的夹紧面,此时,第一圆柱销64在夹紧柄22的带动下随之向下转动,弹簧套61随着绕第二圆柱销65逆时针转动,同时弹簧套61沿其腰型孔63向右滑动,第一圆柱销64和弹簧套61一起向右移动,使得第一圆柱销64向第二圆柱销65靠近,它们之间的距离缩小,弹簧66被压缩,当摆动轴23、第一圆柱销64、第二圆柱销65的中心连成直线时,第一圆柱销64和第二圆柱销65的距离最短,弹簧压缩量最大;当夹紧柄22的尾部不再受力时,因此时第一圆柱销64的中心线低于第二圆柱销65的中心线,弹簧66施压夹紧柄22使夹紧器2保持闭合状态。
[0033]
夹紧器2开启过程如下:其初始状态闭合如图2所示,当夹紧柄22收到外侧作用力时,即图2中的箭头b所指方向的力,夹紧柄22绕摆动轴23做逆时针转动,夹紧柄22头部向上摆动与基座21的夹紧面逐渐脱离,此时,第一圆柱销64在夹紧柄22的带动下随之向上转动,弹簧套61随着绕第二圆柱销65顺时针转动,当夹紧柄22的尾部不再受力时,夹紧柄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转动,直至夹紧柄抵触在基座后停止,此时第一圆柱销64的中心线高于摆动轴23及第二圆柱销65的中心线,夹紧器2开启,弹簧66推着夹紧柄22使夹紧器2保持开启状态。
[0034]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3,所述第一导轮31包括两个前后分布设置的第一上侧导轮311和与之对应的两个第一下侧导轮312;所述第二导轮32包括两个前后分布设置的第二上侧导轮321和与之对应的两个第二下侧导轮322。通过多个导轮的共同定位作用,夹紧器2沿导轨4移动顺畅、平稳。
[0035]
优选的,请参阅图2和3,所述第二上侧导轮321设置在链条1的正上方,所述第二下侧导轮322设置在链条1的正下方。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夹紧器2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0036]
优选的,请参阅图2和3,所述第一导轮31、第三导轮33均通过螺栓71与基座21连接,第二导轮32通过固定销轴与基座连接。便于第一导轮31、第二导轮32、第三导轮33与基座21实现可拆卸连接,即使导轮发生损坏,也便于更换。
[0037]
具体的,请参阅图5和6,每组所述内链节1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内链板111,两块内链板111与套筒14相连接;每组所述外链节12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外链板121,两块外链板121与芯轴13相连接;每块外链板121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插销5穿过的连接孔10。所述芯轴13与两块所述外链板121为过盈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无油自润轴承16的外圈与滚子15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无油自润轴承16的内圈与套筒14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自润轴承17的内圈与芯轴13间隙配合,第二无油自润轴承17的外圈与套筒14过盈配合。
[0038]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述基座21包括上支架211和底座212,所述上支架211上设有沉头孔213,所述底座212上设有定位孔214,所述插销5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头51、销轴段52、定位段53、以及螺纹固定段54,所述插销5自上而下依次穿过沉头孔213、两个连接孔10、以及定位孔214,所述限位头51设置在沉头孔213内,定位段53设置在定位孔214内,所述螺纹固定段54穿过定位孔214并拧入一个螺母55,该螺母55的上表面与底座212的下表面相抵实现上支架和底座的连接。
[0039]
优选的,请参阅图5,所述套筒14的两端设有挡圈18,所述挡圈18位于所述外链板121与套筒14之间。所述挡圈18套设在芯轴13上,可以对套筒14进行定位,防止套筒14发生
轴向窜动。
[0040]
为了减少挡圈18与外链板121的磨损,所述挡圈18与外链板121之间设有耐磨垫19。
[0041]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