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式球形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42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立式球形脚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类的活动脚轮,尤指一种直立式球形脚轮。
目前许多需移动的物品下面都装有球形脚轮,又称为万向轮,它既要有一定的承载重量能力,又要起到移动方便的作用,如医院的病床、手术台,家庭用的沙发、橱柜、大的家用电器,以及保险箱往往都装有球形脚轮。但所用的球形脚轮其结构是由底座、固定于底座的壳体、球形滚轮、中心轴所构成,底座安放在可移动物品下面,壳体用铆轴固定在底座上,并可绕铆轴作360°的平面圆周旋转,球形滚轮通过一沿其直径方向穿过的中心轴放置于壳体内,中心轴两端固定在壳体上,球形滚轮可绕中心轴转动,可移物品的方向改变是靠该球形脚轮的壳体绕铆轴作360°平面旋转而改变方向,可移物品的移动是通过球形滚轮绕中心轴转动而移动,即换向和移动靠二次完成,此种球形脚轮虽然一直被人们用来作为移动物品的万向轮,由于底座的受力点与球形滚轮与地面的支点不在一竖直线上,即支点与力点偏心,造成承载重量能力差,若移动物品时,球形脚轮要先换向后移动,所以换向运动时伴有旋转摆动,还造成装配支点和自身结构易损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球形脚轮的不足,提供一种支点与力点无偏心结构、承载重量能力大、在换向运动时无旋转摆动、结构牢固的球形脚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底座、半球形壳体、球形滚轮、护套、平面滚珠轴承所组成,该半球形壳体内壁均匀设置有三个同样规格的平面滚珠轴承,并通过三个滚珠轴承的芯柱将半球形壳体相嵌固定于底座上形成座壳,壳体的内半径小于球形滚轮半径,使得滚轮与滚珠形成单边接触,护套嵌套于半球形壳体端口边缘,使球形滚轮露出一部分在护套外,又不从壳体内脱落,这样就能使球形滚轮在半球形壳体内同时完成任意方向运转。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变了原来的球形脚轮结构,使改进后的球形脚轮的底座受力点与球形滚轮与地面支点无偏心,移动物品时,换向和移动都由滚轮同时完成,无需先经过换向后移动,减少了换向时的旋转摆动,增加了球形脚轮的承载重量能力和牢固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座壳的仰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该球形脚轮由底座1、半球形壳体2、和均匀设置在半球形壳体内壁的三个同样规格的平面滚珠轴承3、以及滚轮5和嵌套在半球形壳体2端口边缘的护套6组成,壳体2正好放置于底座1上设有凹型球冠11中,三个滚珠轴承3分别含有若干滚球31和挡圈32以及芯柱33,芯柱33将壳体2连同三个轴承3和底座1铆固,形成座壳4,护套6上端口61直径往下端口62直径逐步缩减并在其上端口61内壁挖设有一凹环台阶63,台阶63内径小于壳体2的端口外径,使护套6将壳体2端口套固,下端口62内径小于滚轮6的直径,使得滚轮5有部分露出护套6下端并与地面接触。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装置于移动物品下面的直立式球型脚轮,由底座(1)、半球形壳体(2)、平面滚珠轴承(3)、球形滚轮(5)、护套(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底座(1)上设有凹型球冠(11);b.在半球形壳体(2)内壁上均匀设置有三个同样规格的平面滚珠轴承(3),滚珠轴承的芯柱(33)将放置在底座(1)上凹型球冠(11)中的半球型壳体(2)连同三个轴承(3)与底座(1)铆固成座壳(4);c.护套(6)上端口(61)直径往下端口(62)直径呈逐步缩减并在其上端口(61)内壁挖设有一凹环台阶(63),其内径小于壳体(2)的端口外径,使护套(6)将壳体(2)端口套固,护套(6)的下端口内径小于球型滚轮(5)的直径,滚轮(5)有部分露出护套(6)外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立式球形脚轮,该球形脚轮由底座(1)、半球形壳体(2)、平面轴承(3)、滚轮(5)、护套(6)构成。在壳体内壁均匀设置有三个同规格的平面滚珠轴承(3),并将壳体放置在底座的凹形球冠(11)中并用轴承的芯柱将底座与壳体连同三个轴承铆固,当滚轮放置于壳体中后,再用护套将壳体嵌套,滚轮有部分露在护套外。该球型脚轮解决了支点与力点的偏心,承载重量能力小和移动物品所产生的旋转摆动问题。
文档编号F16C13/00GK2165281SQ9322586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1993年6月14日
发明者李志豪 申请人:李志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