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0835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涉及机械设备润滑系统中使油箱内贮油升温的装置。
目前,从机械工业部部颁标准“XHZ型稀油润滑装置”(JB/ZQ4586-86)所列的性能参数中知公称流量<125升/分的稀油润滑装置采用管式电加热器加热方式公称流量>125升/分的稀油润滑装置则采用蒸汽加热方式。而国外稀油润滑系统基本上也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加热润滑油都是把热源置于油箱之中。上述的管式电加热器不适用于高粘度的油品和大容量的油箱加热;而蒸汽加热方式受蒸汽生产制约,投资大,运行过程复杂,油箱内蛇形蒸汽管路内部结垢或管路开裂后,不便清洗和更换。油中沉淀物覆盖管路表面后,影响传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该装置用齿轮泵将润滑油泵出贮油箱之外,使其在流动中被管路外的远红外线电热圈加热,而后返回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稀油润滑系统的贮油箱外安装一条输油管路,用联接于此管路上的齿轮泵将油箱内的贮油引出油箱外,贮油沿输油管路通过一段外部装有若干个远红外线电热圈的管路后,受电阻和远红外线双重加热作用迅速升温,然后由管路的另一端返回油箱。如此循环一段时间后,油温就会达到启动主泵所要求的温度。上述整个过程可通过带电接点温度计实现自动控制。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油流方向。
在稀油润滑系统贮油箱1外安装一条输油管路8,输油管路8的一端与贮油箱1的净油腔13相联通,另一端与贮油箱1的污油腔14相通,管路8的前端(靠近净油腔端)并联配置相同形式的两套齿轮泵6和16,泵压最好为0.63MPa,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条件有限时,也可只安装一套齿轮泵6。齿轮泵6和16的吸油口前与压油口后分别安装截止阀5、15和7、17,以便更换和维护齿轮泵6、16。截止阀7、17之后联接的一段输油管路(长度视油箱尺寸而定)的外部装有若干个用螺栓联接的开口式电热圈9。每只电热圈9的功率,外形尺寸和使用数目根据油箱的贮油量、加热速率而定。电热圈9最好选用远红外线电热圈。全部电热圈9应与不少于三组的动力源相接。动力源组数越多,温度控制的范围越宽。为制造、安装、运输及维护管路方便,在输油管路8靠近贮油箱1两端各安装一个截止阀4和12。在整段输油管路8的最低点设有一放油口并装有球阀11,必要时可通过此口排空整段管路内的存油。整个加热装置的运行过程可通过靠近贮油箱1的两端安装的两个配有开关3和23的带有电接点温度计2和22实现自动控制。电热圈9所覆盖的那部分管路受热后产生的线膨胀可利用其中间部位安装的不锈钢波纹管膨胀器10吸收,膨胀器10安装在输油管路8的直管段,且最好在多个电热圈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油加热装置的运行过程如下(1)打开输油管路8两端的截止闪4和12;(2)打开齿轮泵6或16两端的截止阀5或15,7或17;(3)启动齿轮泵6或16;(4)轮流或全部接通电热圈9的电源;(5)待油温达到要求后,切断部分电热圈9的电源,转入保温阶段;
(6)切断全部电热圈9的电源;(7)15-20分钟以后关闭齿轮泵6和16;(8)关闭截止阀4、12、5或15、7或17;至此一个工作周期结束。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耗低,热效率高,润滑油升温快,受热均匀,在热区停留时间短,不易分解。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占地少,易于制作,所有部件均为通用产品。管路8、齿轮泵6和16、阀门4、12、5和15、7和17,波纹管膨胀器10均采用法兰联接,拆装方便。开口式电热圈9安装容易,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分段进行维护和更换。装置对电气控制部分无特殊要求,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油的温升速率可通过改变电热圈9的接电数目,实现多级调节。无环境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稀油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贮油箱外部安装一条输油管路(8),输油管路(8)的一端与贮油箱(1)的净油腔(13)相连通,另一端与贮油箱(1)的污油腔(14)相通,输油管路(8)的前端配置一套齿轮泵(6),齿轮泵(6)的前后分别安装截止阀(5)和(7),截止阀(7)后联接的一段输油管路的外部安装多个用螺栓联接的开口式电热圈(9)。在输油管路(8)靠近贮油箱(1)两端各安装一个截止阀(4)和(12)。在整个输油管路(8)的最低点设一个放油口并配装一个球阀(11)。在输油管路(8)的直管段配装一个不锈钢波纹管膨胀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输油管路(8)的前端并联配置两套相同型式的齿轮泵(6)和1(6),齿轮泵(6)和(16)的前后分别安装截止阀(5),(15)和(7),(17)。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齿轮泵(6)和(16)的泵压为0.63MPa。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热圈(9)为开口式远红外线电热圈。
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油箱两端各安装一个用来控制和调整正电热圈的接电数目的带电接点温度计(2)和(22)。
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8)、阀门(14)、(12)、(5)、(15)、(7)、(17)齿轮泵(6)和(16),波纹管膨胀器(10)均采用法兰联接。
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润滑油的流动方向是由油箱(1)的净油腔(13),通过输油管路(8),升温后流至贮油箱(1)的污油腔(14),然后流过两腔间的隔板返回净油腔(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润滑油循环加热装置,涉及机械设备润滑系统中使油箱内贮油升温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是在润滑系统的贮油箱外安装一条输油管路,用联接于此管路上的齿轮泵将油箱内的贮油引出油箱外,贮油箱输油管路通过一段外部装有若干个电热圈的管路后,受电阻和远红外线双重加热作用升温,然后由管路的另一端返回油箱。上述整个过程可通过带电接点温度计实现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能耗低,热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占地少,易于制作。
文档编号F16N39/00GK2205484SQ9422139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2日
发明者付建林 申请人:陕西钢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