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557733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及方法。该制造装置和方法,是用与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上的突起和沟槽同一形状的矫正杆矫正烧结含油轴承,使突起和沟槽的同心度一致,动压发生力均匀,并使轴支承力提高。
现有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方法,例如有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180229号揭示的方法。该方法如图1所示,形成内周面有若干个突起2和沟槽3的烧结含油轴承1后,进行烧结处理,使其具有可吸收油的多孔性。在该烧结状态使其含浸油后,压入构成马达的壳体内。在压入工序,将矫正杆4压入轴承的内周面,突起2被矫正成具有所需的内径。这时,在各突起2的内面,微细地形成的多孔性油吸收孔被阻塞,在沟槽3油吸收孔不被阻塞。
当把轴嵌入用该方法制造的烧结含油轴承1的内周面时,轴的外周面与各突起2相接。轴高速旋转时,从各沟槽3的油吸收孔供给油,与突起2之间产生动压,支承着旋转的轴。
但是,上述现有的烧结含油轴承1在烧结过程中产生收缩,突起2和沟槽3的同心度产生偏差。即,烧结时,由于未设置保持它们同心度的其它构件,所以各突起2和沟槽3的同心度偏差。因此,各沟槽3处的压力分布不同,动压不能保持一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将矫正杆的外周面形成为与烧结含油轴承的突起和沟槽的内径相同的外径,把该矫正杆放入烧结含油轴承内。用压力机压入,突起和沟槽被矫正杆矫正,使烧结含油轴承的突起和沟槽的同心度一致,从而动压发生力均匀,并且提高轴支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矫正杆、上部冲头和下部冲头;
矫正杆上设有突起矫正部,该突起矫正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的突起的内径相同;在突起矫正部的下侧设有沟槽形成部,该沟槽形成部与突起矫正部同心,其外径大于突起矫正部的外径并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上的沟槽的内径相同;从沟槽形成部到突起矫正部的下侧一部分,呈放射状地形成多个突起形成部,该突起形成部的外径小于突起矫正部的外径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上部冲头嵌合在矫正杆的上部,对烧结含油轴承加压,使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与上述沟槽形成部密接的同时挤入突起形成部;下部冲头嵌合在矫正杆的下部,将烧结含油轴承往上顶推,一边压缩已嵌入突起形成部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一边使其与突起矫正部的外周面一致。
图1是表示现有烧结含油轴承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烧结含油轴承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的a、b、c是表示本发明制造装置的断面图。
图4的a、b、c、d、e是表示本发明制造过程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制造装置的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烧结含油轴承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的a、b、c是表示本发明制造装置的断面图。该装置中备有矫正杆10,该矫正杆10嵌入已烧结处理的圆筒形烧结含油轴承14内。在该矫正杆10的上部,设有圆柱形突起矫正部11,该突起矫正部11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14内周面上的多个突起15处的内径相同。在突起矫正部11的下部,设有圆筒形的沟槽形成部12。该沟槽形成部12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14内周面的多个沟槽16处的内径相同。
矫正杆10上呈放射状地设有多个突起形成部13。该突起形成部13是沿轴向延伸的凹形沟槽,烧结含油轴承14在被压缩过程中挤入矫正杆10的内部而形成突起。各突起形成部13的前端朝着突起矫正部11延伸,在这些突起形成部13的前端部设有缓圆弧形的倾斜部13a。矫正杆10被中空形框17包围,在该框17与矫正杆10之间,分别设有从上方升降的上部冲头18和从下方升降的冲头19。
该构造的本发明装置中,形成在矫正杆10外周面的突起矫正部11的外径小于沟槽形成部12的外径,在它们的交界部形成台阶。它们的外径差与烧结含油轴承14的突起15与沟槽16的内径差一致。这样,把已烧结处理的圆筒形含油轴承14嵌入矫正杆10与框17之间。把在烧结过程中有了多孔性的烧结含油轴承14嵌合在矫正杆10上时,载置在下部冲头19的上面。如图3b所示,当上部冲头18下降时,烧结含油轴承14被压缩。在该压缩过程,烧结含油轴承14的内周面与矫正杆10的沟槽形成部12密接,其一部分挤入突起形成部13内。这时,烧结含油轴承14被压缩到多孔性油吸收孔不被阻塞的程度。
在压缩过程中与沟槽形成部12密接着的烧结含油轴承14的内周面,形成为烧结含油轴承14的沟槽16,构成该沟槽16的部分,油吸收孔不被阻塞。被挤入突起形成部13的部分形成为突起15。压缩完了后,上部冲头18与框17分离,同时下部冲头19渐渐上升。如图3c所示,下部冲头19上升后,烧结含油轴承14与矫正杆10分离。该过程中,已挤入突起形成部13的突起15一边通过突起矫正部11一边被再压缩。随着烧结含油轴承14的上升,突起15一边经过倾斜部13a一边被压缩,同时多孔性油吸收孔被阻塞。
烧结含油轴承14与矫正杆10完全分离后,内周面备有突起15和沟槽16的烧结含油轴承14便完成了。烧结含油轴承14一边依次通过形成在矫正杆10上的沟槽形成部12和突起形成部13、突起矫正部11,一边被压缩加工,这样,突起15和沟槽16的内径同心度能保持一致。另外,在制造过程中,沟槽16中油吸收孔不阻塞,突起15中油吸收孔几乎都被阻塞。使这样的烧结含油轴承14含浸油后,压入构成马达的壳体内,支承轴时,在轴旋转期间,油从沟槽16供给,在突起15产生动压,轴可旋转地被支承着。由于沟槽16与突起15的同心度一致,所以动压分布均匀,可提高旋转的精度度。
图5是表示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即,备有步骤100~170。在步骤100,将烧结含油轴承14形成为圆筒形。在步骤110,对已成形的烧结含油轴承14进行烧结处理,使其形成微细油吸收孔。在步骤120,把已烧结处理的烧结含油轴承14嵌合在矫正杆10上。在步骤130,用上部冲头18加压烧结含油轴承14,烧结含油轴承14被压缩,其内周面与矫正杆10的外周面密接。在步骤140,在上述密接过程中,烧结含油轴承14的内周面与形成在矫正杆10上的沟槽形成部12的外周面密接,自动地形成沟槽16,同时由突起形成部13形成突起15。在沟槽16形成的过程中,油吸收孔不被阻塞。在步骤150,烧结含油轴承14被压缩后,上部冲头18上升,与矫正杆10分离。在步骤160,下部冲头19上升。在步骤170,当下部冲头19上升,烧结含油轴承14与矫正杆10分离,这时,突起15被矫正杆10上的突起矫正部11压缩,突出形成为所需的高度。在突起15被压缩到所需高度的过程中,形成在突起15上的微细油吸收孔被阻塞。经过了上述各步骤后,在烧结含油轴承14的内周面上便形成了同心度一致的多个突起15和沟槽16。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把已烧结处理的烧结含油轴承嵌合在矫正杆外周面上后,用上部冲头加压,使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与矫正杆的外周面密接。在该过程中,由于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也与形成在矫正杆外周面的沟槽形成部密接,所以沟槽内径被自动设定。沟槽内径被设定后,利用下部冲头使被压缩的烧结含油轴承与矫正杆分离,这时,突起被突起矫正部压缩成所需高度,其内径自动被设定。因此,在制造过程中,用矫正杆决定烧结含油轴承的突起及沟槽的内径,所以,它们的同心度一致。因此,把轴嵌入烧结含油轴承内高速旋转时,在各沟槽产生的油压力保持一定,突起处的动压均匀,可提高旋转支承轴的精度。
权利要求
1.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矫正杆、上部冲头和下部冲头;矫正杆上设有突起矫正部,该突起矫正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的突起的内径相同;在突起矫正部的下侧设有沟槽形成部,该沟槽形成部与突起矫正部同心,其外径大于突起矫正部的外径并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上的沟槽的内径相同;从沟槽形成部到突起矫正部的下侧一部分,呈放射状地形成多个突起形成部,该突起形成部的外径小于突起矫正部的外径并具有一定的深度;上部冲头嵌合在矫正杆的上部,对烧结含油轴承加压,使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与上述沟槽形成部密接的同时挤入突起形成部;下部冲头嵌合在矫正杆的下部,将烧结含油轴承往上顶推,一边压缩已嵌入突起形成部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一边使其与突起矫正部的外周面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突起形成部的上部侧外周面与突起矫正部的下部侧外周面之间,设有圆弧形倾斜部,挤入突起形成部内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周面的一部分在上升过程中,一边经过上述倾斜部一边渐渐被压缩,与突起矫正部的外周面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烧结含油轴承被上部冲头压缩时,与矫正杆的沟槽形成部密接的部分,形成为烧结含油轴承的沟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烧结含油轴承被下部冲头顶推而离开矫正杆时,嵌入在突起形成部内的烧结含油轴承的一部分被压缩而形成为突起,同时,在该压缩过程中油吸收孔被阻塞。
5.烧结含油轴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备有以下步骤第1步骤,将烧结含油轴承成形成为中空形的圆筒;第2步骤,烧结已成形的烧结含油轴承,形成油吸收孔;第3步骤,将已烧结的烧结含油轴承嵌合在设有突起矫正部和沟槽形成部的矫正杆上,该突起矫正部和沟槽形成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上的突起和沟槽的内径相同。第4步骤,利用上部冲头对烧结含油轴承加压,使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与沟槽形成部及突起形成部密接;第5步骤,在烧结含油轴承被加压的过程中,使其内周面与沟形成部密接而形成为沟槽,同时使烧结含油轴承的内周面挤入突起形成部而形成突起;第6步骤,使压缩烧结含油轴承的上部冲头与矫正杆分离;第7步骤,下部冲头上升,使烧结含油轴承与矫正杆分离;第8步骤,在烧结含油轴承与矫正杆分离的过程中,突起被突起矫正部压缩,突出形成为所需的高度,同时油吸收孔被阻塞,最终完成烧结含油轴承。
6.一种烧结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把经过烧结处理的、形成了油吸收孔的烧结含油轴承嵌合在设有突起矫正部和沟槽形成部的矫正杆上,该突起矫正部和沟槽形成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上的突起和沟槽的内径相同,利用上部冲头对烧结含油轴承加压,使其内周面与沟槽形成部和突起形成部密接,在烧结含油轴承上分别形成沟槽和突起;被加压的烧结含油轴承与矫正杆分离的过程中,突起嵌入矫正杆上的突起矫正部,这时,突起再被压缩而突出形成为所需的高度,同时油吸收孔被阻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旨在使烧结含油轴承的突起和沟槽的同心度一致,使动压产生力均匀,提高轴支承度。矫正杆上设有突起矫正部,该突起矫正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上的多个突起的内径相同。在该突起矫正部的下部,设有沟槽形成部,该沟槽形成部的外径与要形成在烧结含油轴承内周面上的多个沟槽的内径相同。设在该矫正杆上的突起形成部,是沿轴和延伸的凹状槽,烧结含油轴承被压缩的过程中挤入该凹槽而形成突起。矫正杆被中空状的框包围,在框与矫正杆之间,设有沿上下方向升降的上部冲头和下部冲头。
文档编号F16C33/14GK1203132SQ9712019
公开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4日
发明者郑大铉 申请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