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的轴承保护用加热装置及轴承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012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并借助支撑装置连同绝热材料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主轴的内壁上,为轴承提供热源,解决了轴承润滑脂冻结和维持流态化的问题,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实现了柔性热源与风力发电机的主轴内壁的紧密接触的要求。
[0057]实施例一
[0058]如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在风力发电机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在A处的正视图。
[005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的轴承保护用加热装置1,其可以应用于外部套设有轴承的风力发电机的主轴上,加热装置I置于主轴的内部,通过主轴的内壁对套设于外部的轴承进行加热。在风力发电机中,定子和转子均有各自的主轴,定子的主轴简称为定轴,转子的主轴简称为动轴,根据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的不同,动轴与定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对于外转子内定子结构的风力发电机,动轴通过轴承套设于定轴上,这种情况下,上述的主轴为风力发电机的定轴,即加热装置设置在定轴的内部。对于外定子内转子结构的风力发电机,定轴通过轴承套设于动轴上,这种情况下,上述的主轴为风力发电机的动轴,即加热装置设置在动轴的内部。一般而言,动轴与定轴的配合需要两个轴承来完成,其中一个轴承靠近塔筒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称为塔侧轴承,另一个靠近叶片一侧,在本实用新型中称为桨侧轴承。
[00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图1所示的风力发电机为外转子内定子的结构,加热装置I应用于定轴22上,动轴23套设于定轴22之外。其中,加热装置I设置于定轴22的内部,位置上与轴承21所在位置相对应,这里所说的位置上的对应是指能够使得加热装置I从定轴22内部透过定轴22的轴壁对轴承21进行加热,即位置上应当是位于轴承21套设位置的附近。另外,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轴承21包括了桨侧轴承21a和塔侧轴承21b,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在桨侧轴承21a和塔侧轴承21b的对应位置均设置加热装置1,即在定轴22内部设置了两个加热装置1,不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只在其中一处设置加热装置1,以下以在桨侧轴承21a和塔侧轴承21b对应位置处均设置了加热装置I为例来进行说明。
[0061]图1中还示出了机舱24、叶轮25、导流罩26、塔筒27、定轴22、定轴内腔221和动轴23等部件,以准确的表达加热装置I的具体安装位置。
[0062]作为准备工作,在风力发电机2的定轴内腔221表面(或者动轴内腔表面)对应轴承21位置处涂抹一层l_2mm厚耐低温(_45°C — 80°C )的导热硅脂(阻燃性硅脂)。温度上限不需要考虑耐高温要求。冬季在现场施工时还需要配备热风枪等吹风设备,将定轴22的内腔表面清理擦拭干净,用热风枪等吹风设备热风吹干,之后对定轴22的内腔表面持续加热半小时直到常温20-30摄氏度,以在风力发电机定轴22内蓄热,从而满足操作过程中导热硅脂保持“流态化”,再涂抹导热硅脂。
[0063]加热装置I可以包括多个圆弧段11、柔性热源12以及支撑装置13,柔性热源12可以设置在圆弧段11与定轴22的内壁之间,支撑装置13可以对圆弧段11的内表面进行支撑,使柔性热源12紧贴于定轴22的内壁上。其中,加热装置I的位置与风力发电机2的浆侧轴承21a和塔侧轴承21b (图1中,左侧为风力发电机2的塔侧,右侧为风力发电机2的浆侧)所在位置相对应。通过支撑装置13与多个圆弧段11的组合,将柔性热源12挤压在多个圆弧段11与定轴22的内壁之间,使得柔性热源12与定轴22的内壁“紧密接触”,解决了柔性热源12与定轴22的内壁紧密接触的技术问题,“紧密接触”是柔性热源12向受热固体表面以热传导方式去加热固体的先决条件。柔性热源12为轴承21提供热源,解决了轴承润滑脂冻结的问题,延长了轴承21的使用寿命。
[0064]如图3所示,其为图2所示结构在A处的正视图。上述加热装置中,圆弧段11大小相同且数量为偶数个,每两个在定轴22的径向上相对的圆弧段11构成一组。圆弧段11可以为一组或者多组,这些圆弧段11优选为能够拼接呈一个圆环(圆弧段之间的拼接处允许有一定的空隙),这样能够对定轴22的一圈的内壁进行均匀加热。支撑装置13包括:与圆弧段11的组数相同的多组左旋支撑杆件131、右旋支撑杆件132以及双旋套筒133,双旋套筒133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左旋支撑杆件131和右旋支撑杆件132的一端,左旋支撑杆件131和右旋支撑杆件13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支撑在同一组的两个圆弧段11的内表面的中部。其中,圆弧段11由刚性材料制成,圆弧段11优选为半圆形圆弧段,这样,只需要一组圆弧段就可以构成一个圆环,从而对整个一圈的定轴22的内壁进行均匀加热,圆弧段11的厚度可以在5-6mm之间。在定轴22的内腔中,柔性热源12设置在上述圆环的外侧。通过设置支撑装置13和圆弧段11的组合,使柔性热源12紧贴于定轴的内壁上,这样的结构也能简化安装、拆卸过程,使得柔性热源12与定轴22的内壁接触的松紧程度可调节。此外,支撑装置13位于一组圆弧段11的中央,支撑装置13与一组圆弧段11之间存在空隙,使得定轴22的腔体畅通,使得支撑装置13和多个圆弧段11的组合不占据原动力电缆、通信的通道。便于日常维护、检查等工作。
[0065]进一步地,两个圆弧段11( 一组圆弧段11)与两支撑杆(与同一个双旋套筒133连接的左旋支撑杆件131和右旋支撑杆件13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双旋套筒133与两支支撑杆之间可以采用梯形螺纹(或锯齿形螺纹)连接。在双旋套筒13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旋转双螺旋套筒133的加力杆134。加力杆134可以直接焊接在旋转双螺旋套筒133的筒壁上,也可以在旋转双螺旋套筒133的筒壁上开设一对通孔,加力杆134穿过上述通孔。通过旋转加力杆134带动双旋套筒133旋转,依靠双旋套筒133与两支支撑杆(左旋支撑杆件131和右旋支撑杆件132)之间采取“传力螺旋”结构,使得支撑装置13以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径向推力,径向推力推动两个圆弧段11向相反的径向方向运动,使得调节支撑装置13可以改变上述圆环的直径,从而迫使圆弧段11与柔性热源12 “紧密接触”。当定轴22的内径与上述圆环直径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两个柔性热源12的厚度数值时,表明柔性热源12已经被挤压在上述圆环与定轴22的内壁之间,实现了柔性热源12与风力发电机2的定轴22内壁的紧密接触。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充分考虑到了定轴内腔空间狭小(一般只能容纳一个工作人员进入)的问题,通过设置双螺旋套筒机构,并配合加力杆,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拆装维护,加力杆完全能够通过单手操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0066]如图4所示,其为图3所示结构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为了给柔性热源12提供稳定的挤压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对接弧段111,对接弧段111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圆弧段11 (上述同一组圆弧段11)的圆周方向的结合处,并可以与两侧的圆弧段11固定连接。使得圆弧段11对柔性热源12各个位置的挤压力均匀一致。
[0067]上述结构中,对接弧段111可以呈“T”字形,“T”字形的竖条可以(竖条的端部)直接抵接在定轴22的内壁上(即对接弧段111处可以不设置柔性热源),相邻的圆弧段11的侧壁可以与“T”字形的竖条的侧壁相抵接,“T”字形的横条可以与相邻的圆弧段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68]上述加热装置中,水平旋转加力杆134带动双旋套筒133旋转,使得两支支撑杆伸出或缩回,借助“传力螺旋”结构增大两个圆弧段11形成的圆的内径,当两支撑杆伸出时,随着上述圆的内径的增大,两个圆弧段11的结合处开始有间隙,直至间隙增加到可以在两个圆弧段11的结合处嵌入两个对接弧段111 (对接弧段111长15mm)时,将两个对接弧段111嵌入,然后停止旋转加力杆134。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得间隙逐渐增加到位(如15mm),并且使得两个圆弧段11对两个对接弧段111的压紧程度到位,实现了两个对接弧段111与相邻的两个圆弧段11 “紧密接触”,进一步调整柔性热源12与两个圆弧段11的压缩程度,使得柔性热源12与两个圆弧段11 “紧密接触”,之后将对接弧段111再分别与两个圆弧段连接(图4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对接弧段111与两个圆弧段11分别连接后,对支撑装置13产生一个反向的径向作用力,这样做同时也解决了双旋套筒133与两个支撑杆连接出现的防松要求。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成后,可以保证一组圆弧段11在径向上对柔性热源12的压力一致(即“紧密接触”程度一致),从而使得柔性热源12与风力发电机2的定轴22内壁“紧密接触”程度一致。其中,必须要保证柔性热源12与风力发电机2的定轴22的“紧密接触”。否则,柔性热源12本身的热容量很小,会在几分钟之内温度上升到几十度。柔性热源12自身是没有“自平衡能力”的,如果没有吸热系数较大的蓄热体吸热,柔性热源12自身将烧毁、失效,甚至引起火灾。
[0069]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量传递示意图(针对后轴承示意)。其中,Φ01至Φ?5分别代表如下含义:定轴22的外径,Φ?2:轴承内圈的内径,OD3:轴承内圈的外径,Φ?4:轴承外圈的内径,Φ?5:轴承外圈的外径,Φ?6:动轴23的内径。柔性热源12通过支撑装置13和圆弧段11的组合支撑后,柔性热源12与风力发电机2的定轴22的内壁“紧密接触”,图5中定轴22内部向上的箭头表示柔性热源12散发热量的路径,滚动体213中向下和向上的箭头为轴承21转动产生的热量流通路径,轴承外圈211中向下的箭头表示动轴23转动产生的热量的流通路径,柔性热源12散发的热量经过定轴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