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转向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690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减振器转向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转向接头。
【背景技术】
[0002]根据路状、行驶速度等不同,车辆主动调节车身高度来达到一个最佳的车身姿态,以满足多种路面的使用要求。具备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悬挂形式一般不采用麦弗逊形式,因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活塞杆会带动进油管一起旋转。因此,保证车辆总布置采用麦弗逊结构形式的前提下,既要做到车辆转向对固定车身相对位置的油管不受影响,还要保证高压工作条件下,高度自调节减振器内部的油气不得有泄露。
[0003]而现有车辆上的高度自调节减振器,在车辆转向时,减振器活塞杆会随之发生转动,而通过油管与减振器连接且固定于车身上的油栗会受到影响,油管会出现折弯等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油气泄露。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转向接头,目的是避免与减振器连接的油管在活塞杆转动时不会受到影响。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减振器转向接头,包括:
[0006]接头体,其套设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端部,且内部设有油道;以及
[0007]外壳体,其为可旋转的套设于接头体上,且设有用于与油管连接且与接头体内的油道连通的接口。
[0008]所述接头体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的大径段和外直径小于大径段外直径的小径段,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让小径段插入的轴孔。
[0009]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小径段之前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接口两侧。
[0010]所述密封圈为斯特封密封圈。
[0011]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接头体之间设有轴承。
[0012]所述轴承为单列深沟槽轴承。
[0013]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转向接头,通过设置与活塞杆连接的接头体和套设于接头体上的外壳体,外壳体并可以与油管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连接油栗,由于外壳体相对于接头体可旋转,因此在车辆转向使活塞杆带动接头体转动时,外壳体可保持不动,相应的也就可以避免油管和油栗受到影响,油管形态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减振器与油栗之间传递高压状态的油气不易泄露。
【附图说明】
[0014]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接头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接头体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外壳体的剖视图;
[0018]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转向接头的减振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中标记为:
[0020]1、螺母;2、轴承;3、接头体;31、大径段;32、小径段;33、油道;34、进油口 ;35、螺纹段;36、第一轴颈;37、第二轴颈;38、油槽;4、外壳体;41、接口 ;42、沟槽;43、轴孔;5、密封圈;6、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转向接头,包括接头体3和外壳体4 ;接头体3是套设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端部,且内部设有油道33 ;外壳体4为可旋转的套设于接头体3上,且设有用于与油管连接且与接头体3内的油道33连通的接口 41。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转向接头通过设置与活塞杆连接的接头体3和套设于接头体3上的外壳体4,外壳体4并可以与油管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连接油栗,由于外壳体4相对于接头体3可旋转,因此在车辆转向使活塞杆带动接头体3转动时,外壳体4可保持不动,相应的也就可以避免油管和油栗受到影响,油管形态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减振器与油栗之间传递高压状态的油气不易泄露。
[0023]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接头体3为回转体,其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的大径段31和外直径小于大径段31外直径的小径段32,外壳体4的内部设有让小径段32插入的轴孔43。大径段31和小径段32为同轴设置,接头体3内的油道33为从大径段31的远离小径段32的端面中心开始沿轴向朝向大径段31和小径段32内部延伸形成的圆形腔体,而且在小径段32的侧壁设有沿径向贯穿设置的进油口 34,进油口 34与内侧的油道33连通。由于外壳体4相对于接头体3为可旋转的,作为优选的,在小径段32的外圆面上设置一个沿整个周向延伸的环槽,作为容纳油液的油槽38。小径段32上的进油口 34设置一个,进油口 34与油槽38处于同一轴向位置处,且两者连通,确保经接口 41进入的油液能够经油槽38和进油口 34流入油道33内。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体4内的轴孔43为外壳体4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圆孔,轴孔43的直径与接头体3的小径段32的外直径相等,接口 41设置于轴孔43的一侧,接口41的轴线并与轴孔43的轴线相垂直,接口 41并与轴孔43连通。作为优选的,外壳体4与接头体3之间设有轴承2,接头体3还包括位于末端的螺纹段35、位于小径段32与大径段31之间的第一轴颈36以及位于螺纹段35与小径段32之间的第二轴颈37,第一轴颈36和第二轴颈37处用于安装轴承2。螺纹段35位于外壳体4外侧,螺纹段35的外表面设置外螺纹,用于安装螺母1,螺母1与大径段31相配合,对外壳体4在接头体3上的轴向位置进行限位;而且通过设置轴承2,轴承2优选为单列深沟槽轴承,外壳体4在接头体3上能够自如转动。
[0025]如图1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在外壳体4与小径段32之前还设置有密封圈5,且密封圈5设置于接口 41的两侧,密封圈5内圆面与小径段32的外圆面贴合。在轴孔43处的内圆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5的沟槽42,沟槽42在接口 41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各沟槽42中分别安装一个密封圈5,两个密封圈5位于两个轴承2之间,而且小径端上的油槽38和进油口 34位于两个密封圈5之间,提高了密封性,避免油液泄露。
[0026]如图1所示,密封圈5优选为斯特封密封圈,斯特封密封圈是由一个0型外圈和设置于外圈内侧的内圈组合而成,外圈为施力元件,提供足够的密封力,并对内圈起补偿作用。斯特封密封圈密封可靠,可以提高转向接头的密封性能。
[0027]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头体,其套设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端部,且内部设有油道;以及外壳体,其为可旋转的套设于接头体上,且设有用于与油管连接且与接头体内的油道连通的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体包括套设于活塞杆上的大径段和外直径小于大径段外直径的小径段,所述外壳体内设有让小径段插入的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小径段之前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接口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为斯特封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接头体之间设有轴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转向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单列深沟槽轴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转向接头,包括接头体和外壳体;接头体是套设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端部,且内部设有油道;外壳体为可旋转的套设于接头体上,且设有用于与油管连接且与接头体内的油道连通的接口。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转向接头通过设置与活塞杆连接的接头体和套设于接头体上的外壳体,外壳体并可以与油管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连接油泵,由于外壳体相对于接头体可旋转,因此在车辆转向使活塞杆带动接头体转动时,外壳体可保持不动,相应的也就可以避免油管和油泵受到影响,油管形态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减振器与油泵之间传递高压状态的油气不易泄露。
【IPC分类】F16L27/087
【公开号】CN205037002
【申请号】CN201520739446
【发明人】舒晓雪, 陈希中, 李川, 彭飞, 赵以伟, 章爱红
【申请人】芜湖天佑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