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7960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系统,具体涉及到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减振器的反弹限位器部位一般分为以下两种:1、采用厚度约为3?5mm的软质材料制成,一般是耐油橡胶或者耐磨聚氨酯等材料,该种限位器对车辆侧倾刚度无任何贡献;2、采用长度约为10mm的普通圆柱螺簧,该种限位器对车辆的侧倾控制也是有限的,而且其侧倾控制是线性的,即不能随着侧倾角的程度来调整侧倾刚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随着车辆侧倾的程度来提供合适的侧倾刚度,从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的减振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包括支柱及安装于支柱所设腔室内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伸出腔室外,活塞杆固定有联接件;所述活塞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浮动,并在活塞杆缩回时能够与联接件相抵;关键在于所述弹簧为变刚度弹簧,所述弹簧的刚度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
[0005]上述变刚度弹簧的结构有以下三种:
[0006]1、所述弹簧的各部位的簧丝直径相同,弹簧的螺旋角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
[0007]2、所述弹簧的各部位的螺旋角相同,弹簧的簧丝直径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0008]3、所述弹簧的螺旋角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且弹簧的簧丝直径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0009]用上述的变刚度弹簧来替代现有的两种技术,每个车辆通过匹配一种固定的指定的非线性的变刚度的弹簧达到侧倾刚度的可控。同时由于这根质量较轻的金属弹簧提供了足够的侧倾刚度,因此悬架主弹簧和稳定杆不用提供那么多的刚度,可以做的刚度比较小,提高了乘车的乘坐舒适性且降低了整车重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实施例1的变刚度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示:1、支柱;2、活塞杆;3、联接件;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支柱I及安装于支柱I所设腔室内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杆2伸出腔室外,活塞杆2固定有联接件3;所述活塞杆2上套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活塞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浮动,并在活塞杆2缩回时能够与联接件3相抵;关键在于所述弹簧4为变刚度弹簧4,所述弹簧4的刚度由靠向支柱I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3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6]上述变刚度弹簧4的结构如图2所示,弹簧4的各部位的簧丝直径相同,弹簧4的螺旋角由靠向支柱I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3的一端逐渐减小。
[0017]用上述的变刚度弹簧4来替代现有的两种技术,每个车辆通过匹配一种固定的指定的非线性的变刚度的弹簧4达到侧倾刚度的可控。同时由于这根质量较轻的金属弹簧4提供了足够的侧倾刚度,因此悬架主弹簧4和稳定杆不用提供那么多的刚度,可以做的刚度比较小,提高了乘车的乘坐舒适性且降低了整车重量。
【主权项】
1.一种减振器,包括支柱及安装于支柱所设腔室内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伸出腔室外,活塞杆固定有联接件;所述活塞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浮动,并在活塞杆缩回时能够与联接件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变刚度弹簧,所述弹簧的刚度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各部位的簧丝直径相同,弹簧的螺旋角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各部位的螺旋角相同,弹簧的簧丝直径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螺旋角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且弹簧的簧丝直径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随着车辆侧倾的程度来提供合适的侧倾刚度,从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包括支柱及安装于支柱所设腔室内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伸出腔室外,活塞杆固定有联接件;所述活塞杆上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浮动,并在活塞杆缩回时能够与联接件相抵;关键在于所述弹簧为变刚度弹簧,所述弹簧的刚度由靠向支柱的一端向靠向联接件的一端逐渐减小。车辆通过匹配上述固定的指定的非线性的变刚度的弹簧达到侧倾刚度的可控,提高了乘车的乘坐舒适性且降低了整车重量。
【IPC分类】F16F9/32
【公开号】CN205190624
【申请号】CN201520871296
【发明人】闫冬, 张国忠, 姜海波, 吴罡, 冯贺平, 高家兵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