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549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液化天然气(LNG)气瓶内胆在绝热材料缠绕包扎完成后与外筒的套合装配有2种方案。其一:先将外后封头与外筒体竖立套合装配,其次绝热材料缠绕包扎完成后的内胆将由行车通过其分配头吊起并装入外筒体内,待另一侧内胆支撑钉与外后封头固定后松开行车,再将外前封头套入内胆分配头并采用木榔头轻微敲打,就可以完成套合装配。其二:将绝热材料缠绕包扎完成的内胆卧式平放推入外筒体内,操作工人将外前(后)封头插入内胆一端并抬起,此刻这一端的内胆与外筒体脱离;操作工人再根据外筒体中心高度来调整封头中心,并让其中心与外筒体中心保持一致,最后采用木榔头敲打外前(后)封头,这样就可完成套合装配。方案一采用行车将内胆吊装进入外筒体内并与外后封头固定时,因内胆与外筒体间隙小(10mm)且外后封头与外筒体已套合装配完成,人工无法查看支撑钉与外后封头的固定位置,完全凭借操作工人的感觉才实现与外后封头的固定。方案二需要2名操作工人一边扶住封头一边采用木榔头敲打才可实现套合装配动作。上述2种套合装配方案需要操作工人借助行车、木榔头等辅助工具完成套合装配动作,存在装配操作困难、效率低且敲打过程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等系列问题。

中国专利号CN201310122954.5公开了名称为“一种LNG车载气瓶内胆外筒套装装置及方法”的专利,该装置提供了一种直立套装工艺方案。该方案通过内胆提起装置将内胆放入外筒体内,并通过水平、上下行走机构完成内胆与外筒、外前(后)封头的定位及装配工作,但存在着装配操作繁琐且不够方便,整体装置占地空间大且高度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套合效率高的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NG气瓶内胆与外筒的卧式套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封头顶紧机构、辅助支撑机构和后封头夹抱机构;前封头顶紧机构包括前支架、前封头推进机构、前封头套管和前移动架;前封头推进机构横向安装在前支架上;前移动架滑动安装在前支架上,前移动架与前封头推进机构连接;前封头套管安装在前移动架上;辅助支撑机构位于前封头顶紧机构和后封头夹抱机构之间,其包括中支架、前封头升降机构、后封头升降机构和辅助输送机构;前封头升降机构包括前封头升降气缸和前封头支撑件;前封头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中支架上;前封头支撑件安装在前封头升降气缸的活塞上;后封头升降机构包括后封头升降气缸和后封头支撑件;后封头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中支架上;后封头支撑件安装在后封头升降气缸的活塞上;辅助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轮和输送轮升降气缸;输送轮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中支架上;输送轮安装在输送轮升降气缸的活塞上;后封头夹抱机构包括后支架、后封头推进机构、减速电机、后封头夹抱卡盘、顶紧机构和后移动架;后封头推进机构横向安装在后支架上;后移动架滑动安装在后支架上,后移动架与后封头推进机构连接;减速电机安装在后移动架上;后封头夹抱卡盘与减速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封头夹抱卡盘上设置有卡爪;顶紧机构安装在后封头夹抱卡盘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封头升降机构还包括前封头支撑轮,前封头支撑轮安装在前封头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封头升降机构还包括后封头支撑轮,后封头支撑轮安装在后封头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前封头升降机构、辅助输送机构、后封头升降机构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爪为四只,夹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前封头顶紧机构通过前封头套管支撑气瓶内胆分配头,有效保证了气瓶在套合装配过程中内胆与外筒体的自由分离,以便于中心高度的调整,减少了操作强度。

2、辅助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并调节外筒体与外前、后封头中心高度,以保证外筒体与外前、后封头顺利套合装配。

3、后封头夹抱机构通过减速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后封头夹抱卡盘运动,进而带动卡爪的夹紧松开动作,有效保证了夹抱固定后封头时中心高度不变;顶紧机构除用于将外后封头倾斜挂靠状态调整至竖直状态外,还用于辅助顶紧外后封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包括前封头顶紧机构、辅助支撑机构和后封头夹抱机构。

前封头顶紧机构包括前支架1、前封头推进机构2、前封头套管3和前移动架18。

前封头推进机构2横向安装在前支架1上。

前移动架18滑动安装在前支架1上,前移动架18与前封头推进机构2连接,前封头推进机构2能推动前移动架18移动。

前封头套管3安装在前移动架18上。

辅助支撑机构位于前封头顶紧机构和后封头夹抱机构之间,其包括中支架7、前封头升降机构、后封头升降机构和辅助输送机构。

前封头升降机构包括前封头升降气缸4、前封头支撑件5和前封头支撑轮6。

前封头升降气缸4竖直安装在中支架7上。

前封头支撑件5安装在前封头升降气缸4的活塞上。

前封头支撑轮6安装在前封头支撑件5上。

后封头升降机构包括后封头升降气缸8、后封头支撑件9和后封头支撑轮10。

后封头升降气缸8竖直安装在中支架7上。

后封头支撑件9安装在后封头升降气缸8的活塞上。

后封头支撑轮10安装在后封头支撑件8上。

辅助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轮11和输送轮升降气缸19。

输送轮升降气缸19竖直安装在中支架7上。

输送轮11安装在输送轮升降气缸19的活塞上。

前封头升降机构、辅助输送机构、后封头升降机构依次排列。

后封头夹抱机构包括后支架12、后封头推进机构13、减速电机14、后封头夹抱卡盘15、顶紧机构16和后移动架17。

后封头推进机构13横向安装在后支架12上。

后移动架17滑动安装在后支架12上,后移动架17与后封头推进机构13连接,后封头推进机构13能推动后移动架17移动。

减速电机14安装在后移动架17上。

后封头夹抱卡盘15与减速电机14的电机轴连接,后封头夹抱卡盘15上设置有卡爪27,卡爪27为四只,夹持效果更好。减速电机14能驱动后封头夹抱卡盘15的卡爪27开闭,通过减速电机14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后封头夹抱卡盘15运动,进而带动后封头夹抱卡盘15的卡爪27的夹紧松开动作。

顶紧机构16安装在后封头夹抱卡盘15上。

顶紧机构16和卡爪27与前封头套管3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操作流程如下:

一、调整中心。

辅助输送机构的输送轮升降气缸19向上升起输送轮11,输送轮11将工件20(工件20由包扎完毕的内胆21套进外筒体22内部形成)从上料工位顶起并转接输送至辅助支撑机构上端。前封头升降气缸4向上升起前封头支撑件5和前封头支撑轮6,后封头升降气缸8向上升起后封头支撑件9和后封头支撑轮10,前封头支撑轮6和后封头支撑轮10将工件顶起,并将工件中心调整至与前封头顶紧机构和后封头夹抱机构中心一致。

二、组对外前封头。

1、人工将外前封头23挂靠在内胆21上端,保证内胆21的分配头28套进外前封头23。

2、启动前封头推进机构2,前封头推进机构2通过前移动架18向前推前封头套管3,使前封头套管3推进并套入分配头28,此时外前封头23逐步由倾斜挂靠状态转为竖直状态。待外前封头23调整至竖立状态时,前封头推进机构2停止动作。

3、通过前封头升降机构缓慢向下调整外筒体22中心高度,使内胆21逐渐脱离外筒体22,待内胆21完全与外筒体22脱开,同时外前封头23中心高度与外筒体22中心保持一致时,再启动前封头推进机构2,外前封头23即可插入外筒体22内侧,实现外前封头23与外筒体22的组对。

四、组对外后封头。

1、人工将外后封头24挂靠在内后封头25的支撑钉26上端,外后封头24处于倾斜挂靠状态。

2、启动后封头推进机构13,后封头推进机构13先前推后移动架17,后移动架17将后封头夹抱卡盘15向外后封头24端推进,待卡爪27移动至外筒体22端面对齐时,停止后封头推进机构动作。

3、启动顶紧机构16,此时外后封头24由倾斜挂靠状态逐渐向竖直状态转变,待外后封头24转变为坚立状态时,停止顶紧机构16动作。

4、启动减速电机14,后封头夹抱卡盘15收紧,卡爪27缓慢夹持外后封头24(该过程需调整外后封头24与后封头夹抱卡盘15的相对中心高度,由后封头升降机构实现中心高度的调节)。待四只卡爪27同时夹持住相对封头端面某一特定相同位置时,后封头夹抱卡盘15停止动作。

5、通过后封头升降机构缓慢向下调整外筒体22中心高度,使内胆21逐渐脱离外筒体22,待内胆21完全与外筒体22脱开,同时外后封头24中心高度与外筒体22中心保持一致时,启动后封头推进机构13,通过顶紧机构16的推动,外后封头24缓慢进入外筒体22内。待外后封头24完全进入外筒体22内时,停止后封头推进机构13动作,即实现外后封头24与外筒体22的套合装配。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各部分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