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诊断装置以及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6410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核磁共振诊断装置以及诊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诊断装置(MRI装置)。
背景技术
MRI装置是利用核磁共振(NMR)现象来连续得到被检测者的检测部位的剖面图像以供诊断的装置。为了在被检测者的检测部位产生NMR现象,MRI装置产生磁场,需要使被检测者的检测部位进入该磁场内。
现有的MRI装置一般都是在强磁场内形成隧道状的孔,让被检测者躺在该孔内。在这种装置中,虽然容易产生强磁场,但是由于要让被检测者进入狭窄的孔内,所以存在着不易检查的问题。为此,就有了不使用隧道状的孔即空间而以支柱将磁体支起来产生NMR现象。支柱一般是如特开平8-140958号公报所述的那样取两根支柱支持磁体的方式,但也提出了以一根支柱来支持磁体的方式。
医生等在与检查同时要进行治疗的场合,特别是在作头部的检查时,要将针等器具插入检测部位,一边看着图像一边进行治疗。这时,由于医生等要进行好几项工作,或者要配置器具,所以大多需要左右两侧面的开放空间。在现有的装置中,要使被检查者从开放的3个侧面之中与壁(柱)对向的开放面,垂直于通过壁(柱)和测量空间中心的直线躺下,因此在对被检测者的腹部的测量部位进行治疗的场合,虽然医生可以站在与壁面对向的开放空间从而在左右两侧得到开放空间,但是被检查者所躺的床的支持机构和被检查者自身的头部和脚部所阻挡,实际上得不到宽阔的开放空间。在对头部进行治疗的场合,由于头部左右某一方与壁面(支柱)对向,所以开放空间仅限于与壁面(支柱)反对侧的空间,由于仅该侧是医生等可以接近的空间,因此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另外,在被置于狭窄的诊断室中的场合,诊断室的壁面与装置的间隙小,难以确保治疗所必要的开放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各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检查台周围形成连续开阔的开放空间区域、提高医生等接近被检查者的便利性、特别是能够形成180度或其以上的开阔的开放空间的MRI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操作性更加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配置在狭窄空间内的MRI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由包含圆形的检查台、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和至少支撑上述一对磁体内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所构成,能够连续取得一对磁体间形成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在上述检查台上滑动的滑移顶板、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的周围沿周围径向配设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具有上述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支撑装置,并且上磁体被上磁体盖所覆盖,下磁体被检查台主体所覆盖,上述支柱在上述上磁体盖和上述检查台本体之间,作为与上述滑移顶板共有同一平面的唯一支柱体而构成,该支柱体由通过上述检查台中心的连线所所定的宽度,小于检查台的直径等的宽度。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上述滑移顶板相对于通过上述检查台中心而向上述支柱体引出的回转中心线,从通过上述检查台中心成直角的线和支柱侧的转动中心线所形成的一方的范围内开始,到另一方的范围内结束的移动范围α1为20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角度,并且为上述支柱体所限制的范围内的角度而沿半径方向设置并在检查台上滑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比通过检查台的中心而与通过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支柱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线更位于支柱侧象限内、比从上述检查台在上述正交的正交线和检查台的周缘部相交的部分垂直于正交线而沿支柱方向延伸的线更向内侧后退的部分作为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架桥之间的连接部。
检查台一般做成圆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上述构成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的外观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1的平面剖面图。
图5是支柱6和检查台11(或箱27)的关系图。
图6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让护士站立的场合的关系图。
图8是与图6对应的操作例图。
图9是与图6对应的操作例图。
图10是变型例图。
图11是表示其它的实施例的公开外观图。
图12是图11的变型例图。
图13是比较例图。
图14是比较例的变型例图。
图15是操作盘配置的变型例图。
图16是图15的侧视图。
图17是操作盘配置的其它变型例图。
图18是图17的侧视图。
图19是床3的详细侧视图。
图20是图19的平面图。
图21是支持装置的变型例图。
图22是诊断系统构成图。
图23是图22的平面图。
图24是表示检查台11的变型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MRI装置的构成。图1和图2中,MRI装置1的台架2备有上磁体盖4、下磁体盖5、和作为支持装置的床3和支柱6及检查台11而构成。箱状的上磁体盖4在侧面具有大致垂直形成的横盖21、22,使得装置的外观良好。
在横盖21、22上分别设有操作盘23、24,能够进行MRI装置1全体的操作。具体地说,MRI装置1借助内设可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装置的计算机(未图示)而被控制。指令输入由操作盘23、24完成。操作盘23、24分别具有作为画面部的显示器41和作为输入部的操作开关42,能够在画面上确认输入的值以进行装置操作。
检查台11为近似圆形的箱状,包含具有水平圆形部28、在上端部的作为圆形接触面的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以及在下端部的圆形的踏板26的箱27。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和踏板26之间设有下磁体盖5,相对于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平行。检查台11的上表面为滑移顶板43的载置水平圆形部28。
箱27形成为与支柱6的支柱盖33一体化的箱状部分。与支柱盖33一体化的箱部29如图4所示,看其断面形状时呈台状的长方体形。从而,箱27由圆形的箱状部和长方体形状部所构成,其连接面为连接部30。还有,连接部30也可以是分离的结构。一体化的箱27是用于检查台11的箱,在其上形成检查台11。因此,检查台11下方的箱27包含下磁体盖5,覆盖住下磁体18。
如图1所示,在箱27具有箱本体部35、检查台11和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的场合,连接部30于可以在该两者上形成(表示为30a、30b)。
图4表示图3的VI-VI剖面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上磁体盖4内,配设上磁体17,而且在下磁体盖5内,与其置间隔、水平地对向配设下磁体18。上磁体17以及下磁体18分别呈圆盘状,被支持在具有确保磁通回路的功能的铁制的支柱本体16上,这些单元由其它的支柱31、32支持。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支柱6是由支持上磁体17及下磁体18的支柱本体16、和将其覆盖而形成的与上磁体盖4一体化的支柱盖33构成的、具有露出于外部的面的单元,并形成台架2的一部分。
在支柱6和检查台本体10之间,箱部29的上面设有架桥34。架桥34由配设成水平状的连接支柱6周围和检查台11的平面、和作为箱27、箱部29一部分的检查圆形接触面25所形成。
该支柱6,在本实施例的场合,是连接上磁体盖4和检查台本体10的唯一的构成体,能够使配置在检查台11周围的支柱6的配设区域(角度)变小。采用设置区域小的检查台11,如后所述,可以扩大床3的设置容许范围,提供连续的广阔的开放空间。
还有,可以在台架2内或支柱6内的空隙部配设隔热材料19。
图1中,在检查台11的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的周围的某个位置配设床3(支持装置)。
床3由床台7一部分的顶板45(支持台)和支持顶板45的支持台8(两者构成滑移顶板支持构件)组成,顶板7在其上面载置可以滑移的滑移顶板43,滑移顶板承载床垫44。另外,滑移顶板43设有滑移的支持板45。滑移顶板43借助滑移驱动机构(未图示)可滑移至检查台11上。此时,作为支持台的顶板45的前端部就成为相对于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的连接部9。通常,使连接部9与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接触,即在它们接触时使用,但也可以稍微离开一些使用。也可以使箱27从检查台圆形接触面25向内部方向后退。支持台8的周围为褶皱保护罩,在内部设有由铰链机构所构成的上下移动装置(未图示)。
图5表示图3的V-V剖面。
另外,图5示出了支柱6的宽度1与检查台11的直径等的宽度L的关系。通过从中心0引与支柱6的眼前侧的周缘角部接触的接触线(以下称为切线)M、N,将由M、N所定的宽度设为1(如果是长方形则为1),将检查台本体的直径设为L,本实施例具有的特征之一是采取唯一的支持体,并且采取<L。
图6是用于说明滑移到检查台11上的滑移顶板43与支柱6的关系、即滑移顶板43的配设界限的图。
上述的连接部30有使支撑滑移顶板43的支撑台8向支柱6方向的配设不能越过连接部30配设的功能,具有作为配设控制部或配设障碍部的功能。这是通过图5所示连接支柱6和检查台11的线比从作为检查台中心的正交线与检查台周缘部相交的部分垂直于正交线而沿支柱方向延伸的线更加向内侧后退而导致的构成。
滑移顶板43,在支持板45或支持台8不受箱部29阻止或磨损其配设的限度内,配置界限可能越过图示的位置而直至与支柱6接触。因而为得到广阔开放的空间,使支柱6的横方向宽度变狭窄而构成是重要的。因此如前所述,使1<L。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连接支柱与检查台之间的架桥34和检查台11的线(连接部30),比从通过检查台中心并与连接检查台中心和支柱中心的中心线R正交的正交线R’和检查台的周缘部相交的部分39出发而垂直于正交线R’向支柱方向延伸的线R”更加向后退。
然后,为了能够获得这样开阔的开放空间,滑移顶板43的设置位置可以如以下那样设定在检查台11的周围。
图6中,考虑通过检查台11的中心0而向支柱6的中心所引的中心线R和通过检查台11的中心0而垂直于中心线R所引的正交线R’时,分别由中心线R和正交线R’在支柱侧形成第1象限A及第2象限B,在支柱的相对侧形成第3象限D及第4象限C。
然后,滑移顶板43的设置位置的移动范围就被从实线所示的第1象限A开始,经过第4象限C、第3象限D而至第2象限B结束的范围所决定。
在图6的例子中,示出了支持滑移顶板43的支持台8接触连接部30、即因箱部29的架桥34而受到限制而不能向支柱侧移动的状态,此时的α3设定为70度。因而在本例中,能够经过第3象限以及第4象限,并以中心线R为界限按对象在第2象限B中移动。
该场合的移动范围为第3象限D和第4象限C的移动范围180度,加上第1象限A和第2象限B的移动范围(90-70)×2=40度共220度。这时α0为90度。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滑移顶板43的支持台48的构成、和连接支柱6与检查台11的连接部30的架桥34的构成,在α3取为45度时,移动范围为270度。
也就是说,如图6那样滑移顶板43的侧面从图上方看能够移动到与支柱6的眼前左右的周缘角部接触的场合,如虚线所示检查台11的中心0与滑移顶板43的中心线重合,并且通过将滑移顶板43的中心线和中心线R所夹的角度α3设定成45度左右,就能够得到更加开阔的开放空间。还有,从对被检查者观察的角度来看,由功能评价出发,希望的移动范围是从220度到240左右。另外,该移动范围也可以设定成从200度到270度左右更广的范围。
在上述例子中,描述了滑移顶板43的最大限制区域是由支柱6所限制的例子,但最大限制区域由载置滑移顶板43的保持台45(或者支持台8)与箱部29接触来限制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此时,例如可以选从200度到260度的范围。而且,该角度可以设定为从200度到270度的范围。
另外,图6中,α1表示床沿圆周方向的移动范围即设定范围,α2表示医生等站立在床3的左侧时的开放空间角度,而α3表示连接支柱6的中心和检查台的中心的中心线与床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还有,从图上可以看出有α0/2=α3的关系。
如图6所示,连接支柱6的中心和检查台的中心的中心线与床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α3设定为70度时,床3沿圆周方向的移动范围α1,亦即床3能够连接到检查台11的角度范围如上所述,为220度。
另外,开放空间α2为第3象限D和第4象限C的角度180度加上第2象限到支柱的角度后的角度,此时,将从检查台的中心引一根与支柱6的眼前侧的周缘角部接触的连线与中心线R所成的角度设定为30度左右时,开放空间α2就为180+(90-30)=240度,所以能够得到足够开阔的开放空间。
在上述例子中,就支持滑移顶板43的支持台8接触到连接部30而不能够再往支柱侧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若考虑将支持台8从连接部30离开使得由连接部30的限制被取消的情况时,在该场合滑移顶板43的配设位置为直至接触到支柱6,而由支柱6限制。
即,滑移顶板43,在从上述支柱侧的一方的象限开始到另一方的象限内结束的设置可能范围α1为200度或其以上的角度内,并且是由支柱6所限制的范围的角度而面对上述检查台配设。
所希望的是,滑移顶板43,在从上述支柱侧的一方的象限开始到另一方的象限内结束的设置可能范围α1为240度或其以上的角度内,并且是由支柱6所限制的范围的角度而面对上述检查台配设。
图7表示将支柱6的中心线R和床3(滑移顶板43)的角度α3设置为70度时,让护士或医生站立在附近的情况。
α4是从通过检查台11的中心而与中心线R正交的线R’的支柱侧范围的一个第1象限A内开始的移动范围,表示直至第4象限C的中心线R线的角度范围,此时,移动范围α4为180-70=110度。
另外,将在第2象限内的护士或医生相对于床的移动范围,即到支柱为止的移动范围取为45度时,在第2、第3象限内的移动范围就为180-45=135度。
这样,上述移动范围就成为α2=110+135=245度,结果能够确保240度以上的角度范围。
在这里,有关开放空间角度的定义,是指图7的状态下,在滑移顶板43一般有大致相同的宽度为前提的条件下,床3的设置角度α3设定为70度时,从通过检查台11的中心0与中心线R正交的第4象限的正交线R’开始测量,直至支柱6的角度。
因此,图7所示的例中从中心0向支柱6的眼前周缘角部所引的连线N与中心线R所成的角度为30度时,开放空间角度就为减去第1象限A以及从中心0所引的连线N与中心线R所成的角度后的角度360-(90+30)=240度。即,相对于移动角度245度,能够得到240度这样开阔的开放空间角度。
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就是得到该开阔的开放空间角度,希望的是相对于200度以上的移动范围确保同等或以上的开放空间角度,在这些角度的大部分中,移动范围α1与开放空间α2重叠。借此,护士或医生可以活动的区域就扩大了,并且由于得到了开阔的开放空间角度,因此扩大了观看者对被检查者的观察区域。
图8以及图9表示与图7的状态相比使床3的设置场所沿径向回转进行设定,在图中移到下方时的例子。
图8的场合,虽然将床3的设置角度α3设置为115度,此时在床左右方向区域的开放角度α2A减少,但是仅沿径向回转设置的部分就使α2B的区域扩大,与上述减少的部分相抵消。
即,虽然左方向的开放空间角度α2A减小,但是由于右方向的开放空间角度α2B增加,所以总的开放空间实际上没有变化。
图9的场合,α3设为90度,该场合,在床左方向区域的开放角度α2A减少,但是仅沿径向回转设置的部分就使α2B的区域扩大,与上述减少的部分相抵消。
即,虽然左方向的开放空间角度α2A也减小,但是由于右方向的开放空间角度α2B增加,所以总的开放空间实际上没有变化。
图10所示的例子是表示将顶板45的两侧端切出缺口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使顶板45接触到连接部30时,能够使顶板45更靠近支柱侧。
即,这是由于,在两侧没有被切出缺口时,由于该顶板的端部接触到连接部30,仅没有切掉的部分就使顶板45远离支柱。
图11的例子表示虽然从设置面积来说有些不利,但使支柱6比图1所示的例子更加离开检查台11,而在其间设置架桥的例子。
在该例中也是,连接支柱和检查台之间的架桥34与检查台11的线(连接部30),比从通过检查台中心并与连接检查台中心0和支柱中心的中心线R正交的正交线R’与检查台的周缘部相交的部分39出发而垂直于正交线R’向支柱方向延伸的线R”更加向中心线R侧后退。在本例中,连接部30以及架桥34共同比垂直于正交线R’沿支柱方向延伸的线R”更加向中心线R侧后退。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开阔的移动角度α1以及开放空间角度α2,护士或医生可以活动的区域扩大了,并且由于得到了开阔的开放空间角度,就扩大了观看者对被检查者的观察区域。
图12的例子表示图11的变型例,架桥34的后退状况是由直线及曲线的组合形成的。
在该例中也是,连接支柱和检查台之间的架桥34与检查台11的线(连接部30),比从通过检查台中心并与连接检查台中心0和支柱中心的中心线R正交的正交线R’与检查台的周缘部相交的部分39出发而垂直于正交线R’向支柱方向延伸的线R”更加向中心线R侧后退。
在本例中,连接部30及架桥34也是共同比垂直于正交线R’而延伸的线R”更加向中心线R侧后退。
该场合的特征是,即使采用支柱6的大小与现有例同样大小的构成,由于架桥34的形状窍门,也可以将移动范围α1以及开放空间角度α2设定为等于或大于180度,例如220度。
采用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开阔的移动角度α1以及开放空间角度α2,护士或医生可以活动的区域扩大了,并且由于得到了开阔的开放空间角度,扩大了观看者对被检查者的观察区域。
图13所示的例子是比较例的示例,表示将支柱6的宽度取等于或大于检查台11的宽度的情况。
在该例中,连接部30以及周缘部39一致,R”也如图那样与架桥在同一条线上,移动范围角度α1以及开放空间角度α2分别被限制在大约180度。
图14所示的例子是图14所示的构成的变型例,它是通过变更床3的形状来扩大移动范围角度α1以及开放空间角度α2。
即,床3的支持台8或顶板45的形状依存于支柱6的形状,如图所示,与架桥34的接触部成一个角度而呈梯形。
虽然在该场合确实可以扩大若干开放空间角度α2,但移动范围角度α1为180度原样,伴随着扩大的形状变更,当床3相对于检查台11进行设定时有可能导致精度的欠缺。
另外,对于圆形的检查台,由于形状不同而不能设置,具有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其次就操作盘23的设置场所加以说明。
图1中,如前所述,覆盖上磁体17的台架2具有上磁体盖4,在该盖上沿大致垂直方向有横盖21,由这些上磁体盖4和横盖11构成盖。
在横盖21上,由连接检查台11的中心0和支柱的中心的中心线R、及通过检查台11的中心0与中心R正交的正交线R’所形成的一方的范围内或者双方范围的第4象限C、第3象限D内,设置有MRI装置1的操作盘23。
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第4象限C区域内,分别设有第1操作盘23、和设置在R线上的第2操作盘24,各操作盘具有同一功能或不同的功能。
如前所述,伴随着移动范围角度α1的扩大,在第4象限C或第3象限D区域的横盖21上设置和操作盘时,具有操作变得容易的优点。
图15和图16、以及图17和图18示出了操作盘设置的其它实施例。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例子中,操作盘23、24分别设在第1象限A区域及第4象限C区域。
另外,在这些操作盘之间的中央设有正面显示板(指徽标)52。正面显示板也可以显示制造者。正面显示板示出观看者看见时的正面。
在图17和图18的例子中,是作为正面显示设凹凸模式53的例子,操作盘23、24的配置与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例子相同。在该例中,还在支柱6上设置了第3个操作盘54,使其使用更加容易。
图19及图20是床3的详细图。图20表示图10的顶板45的详细情况,如图10中说明的那样,顶板45的两侧端,是按照使切有缺口的顶板45接触到连接部30时能够使顶板45接近支柱。
另外,使顶板45的接触部9的形状与检查台圆形接触面的形状吻合。借此,在检查台11的周围设置床3的作业可以变得容易,同时检查台与床之间还不会产生间隙。
图21表示支持装置的其它例子的实施例,取代床3而设支持机构60。支持机构60以外与图1所示的例子相同,移动范围角度α1,开放空间范围角度α2的说明也相同。
与前面的说明一样,支持机构60具有顶板45、滑移顶板43以及床垫44,顶板45的形状是比前面所说的顶板更短小的形状。
支持机构60在箱部29的部分与检查台11一体化,该支持机构60具备上下移动驱动装置61,上下移动驱动装置61的上下运动通过沿水平方向伸出的臂62而传送给顶板45,使顶板45即滑移顶板43沿水平方向移动。
另外,上下移动驱动装置61具有计算机控制的回转动作机构(未图示),回转动作是通过设在臂62内的铰链机构或马达的电子控制来使顶板45作回转动作。
通过设置该支持机构60,就能够控制借助操作盘23、24的操作,对滑移顶板43的配置位置、向检查台的滑移进行控制。
图22以及图23表示组合了上述的某个MRI装置和作为其它诊断装置的C型臂式X射线装置而构成的诊断系统的例子。
该诊断系统100在接近检查台的位置设有跨越滑移顶板43,即跨越滑移顶板43、床垫44、顶板45而配置的X射线摄像装置71。
作为该X射线摄像装置,适宜的是C型臂式X射线装置70,虚线表示使臂式X射线装置移动时的移动状态。
通过这样的配置,就能够用与MRI摄影相同的滑移顶板43,进行下肢动静脉摄影时所使用的步进摄影、成影剂跟踪摄影,使检查迅速,同时还减少了因被检查者移动造成的负担。
图24表示检查台11的变型例,①为四边形(床3的设置角度α3为45度左右)、②为五边形(床3的设置角度α3为72度左右)、③为六边形(床3的设置角度α3为60度左右)、④为八边形(床3的设置角度α3为45度左右)的例子,从这些例子可以理解,检查台不一定非得是圆形的。
在这些例子中,表示了移动范围角度α1受支柱6的限制的例子,但在有架桥34时因该架桥34和检查台11的连接部30而使滑移顶板43的设置范围受到限制的场合,可应用如图1所示的说明。
按照本实施例,MRI装置在检查台的上面和顶部的下面构成测量空间,在该测量空间的侧面即检查台的一侧侧面设支柱,以该支柱连接检查台和顶部这样来构成,关于其测量空间,由采用开放前面左右的结构的装置本体和连接在装置本体上的床台构成。
并且,按照本构成,在测量空间的周围,由于没有阻挡医生等接近的物件,所以医生等可以接近检查台的左右两方,由于能够更加接近被检查者,所以能够进行对被检查者的回应,或根据需要与检查同时使用医疗器具进行对被检查者的治疗。
另外,由于使连接在装置本体上的被检查者所躺的床台成为分立的床台,因此可以相对于测量空间从前方、左右分别连接。
为此,可以采用(1)将床台连接在测量空间的前侧,医生从左右两侧接近的构成;(2)使床台接近支柱的左右一侧而连接,使左右一侧宽阔开放的构成,从而能够紧凑地配置在室内,并且具有以下效果能够按必要确保医生们使用治疗器具检查时所必需的开放空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由于能够使具备能在检查台上滑移的滑移顶板的滑移顶板支持装置(如床3)的配设的移动范围大幅扩大,所以能够使与移动范围角度有很大重叠的开放空间范围角度大幅扩大,从而能够易于进行对被检查者的检查或诊断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由包含圆形的检查台、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至少支撑上述一对磁体内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和配设在该支柱和上述检查台之间的架桥所构成,能够连续取得在一对磁体间形成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在上述检查台上滑动的滑移顶板、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的周围沿周围径向配设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具有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支撑装置,并且上磁体被上磁体盖所覆盖,下磁体被检查台主体所覆盖,比通过上述检查台的中心而与通过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支柱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线更位于支柱侧象限内、比上述检查台在上述正交的线上的宽度更小的宽度的部分为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架桥之间的连接部。
2.一种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由包含圆形的检查台、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至少支撑上述一对磁体内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和配设在上述支柱和上述检查台之间的架桥所构成,能够连续取得一对磁体间形成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在上述检查台上滑动的滑移顶板、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的周围沿周围径向配设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具有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支撑装置,并且上磁体被上磁体盖所覆盖,下磁体被检查台主体所覆盖,比通过上述检查台的中心而与通过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支柱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线更位于支柱侧象限内、比从上述检查台在上述正交的正交线与上述检查台的周缘部相交的部分垂直于正交线而沿支柱方向延伸的线更向内侧后退的部分作为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架桥之间的连接部,并且上述检查台备有圆形侧面部,外延形侧面部的端面作为上述连接部。
3.一种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由包含圆形的检查台、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至少支撑上述一对磁体内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和配设在该支柱和上述检查台之间的架桥所构成,能够连续取得一对磁体间形成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在上述检查台上滑动的滑移顶板、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的周围沿周围径向配设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具有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支撑装置,并且上磁体被上磁体盖所覆盖,下磁体被检查台主体所覆盖,比通过上述检查台的中心而与通过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支柱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线更位于支柱侧象限内、比上述检查台在上述正交线上的宽度更小的宽度的部分为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架桥之间的连接部,并且上述检查台有圆形侧面部,上述圆形侧面部,从上述支柱侧的一方的象限开始,至另一方象限内结束,以200度或200度以上270度或270度以下的角度形成,圆形侧面部的端面被当作上述连接部,上述滑移顶板在该角度范围内面对上述检查台而配设。
4.一种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由包含圆形的检查台、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至少支撑上述一对磁体内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和配设在上述支柱和上述检查台之间的架桥所构成,能够连续取得一对磁体间形成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其特征在于,设置能在上述检查台上滑动的滑移顶板、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的周围沿周围径向配设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具有上述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支撑装置,并且上磁体被上磁体盖所覆盖,下磁体被检查台主体所覆盖,比通过上述检查台的中心而与通过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支柱的中心的直线正交的线更位于支柱侧象限内、比上述检查台在上述正交线上的宽度更小的宽度的部分为上述检查台和上述架桥之间的连接部,并且上述滑移顶板,在从上述支柱侧的一方的象限开始,至另一方的象限内结束的设置可能范围α1为200度或其以上的角度内,而且是由上述支柱形成限制的范围的角度面对上述检测台而配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期检查台具有圆形侧面部,该圆形侧面部的端侧被当作上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覆盖上磁体的盖,该盖沿大致垂直方向有横盖部,在该横盖部上,在通过上述检查台中心成直角的线和支柱体的对面侧的回转中心线所形成的一方的范围内或双方的范围内设置有核磁共振诊断装置的操作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沿水平方向以及回转方向驱动上述滑移顶板的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何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接近上述检查台沿上述滑移顶板的上下方向设有X射线摄像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诊断装置(MRI装置)。为了在检查台周围形成连续的开阔的开放空间区域,使医生更加容易接近被检查者,该核磁共振诊断装置是由圆形的检查台(11)、夹着该检查台而上下配置的一对磁体(4)、(5)、以及支持上述一对磁体内至少上侧配置的磁体的支柱(6)构成,能够连续取得形成于一对磁体间的空间内的被检查者的剖面图像的核磁共振诊断装置,其设有在检查台(11)上滑移的滑移顶板(43),承载该滑移顶板并在上述检查台周围沿周围配设在径向的滑移顶板支持构件(45),具有滑移顶板的滑移驱动装置的床3等的支持装置。上述支柱(6),在台架(2)和上述检查台本体(10)之间,使设在支柱(6)和检查台之间的架桥(34)和检查台(11)的宽度l,小于通过上述检查台中心而与中心线R正交的线R’所定的检查宽度(检查台的直径等)L。
文档编号G01R33/48GK1972629SQ02812898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8日
发明者神村成自, 深水竜介, 竹越勇, 岩崎正克, 吉野仁志, 前田常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医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