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2324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薄膜破损检测装置,特别是指应用于注塑成型表面装 饰技术中,用以检测薄膜破损的检测装置。背景技术
IMD(In Molding Decoration,即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 讯、家电、电子、汽车、仪表、仪器、医疗器、玩具、化妆品等行业,是一种 崭新的塑胶装饰工艺技术,其可三维变化,增加设计者的自由,从而能设计出各 种个性化造型的产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IMD技术可以实现注塑成型、装 饰一体化、 一次完成,又能做出各种不同的特殊效果,如拉丝纹、背透光性、 凹凸点纹等等,极具装饰性及功能性。IMD技术是替代塑胶制品喷漆、电镀加 工最好的新工艺,减少注塑的后续加工工序,在塑胶工业上推广、普及,能真 正实现节能、环保的意义,将为社会及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由于IMD产品集装饰性功能性于一身,注塑件的图文、色彩在模内注塑时一次 成型,减少了后加工的环节。IMD模内转印工艺是将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膜机将膜片与塑模型腔贴 合进行注塑,注塑后有图案的油墨层与薄膜分离,油墨层留在塑件上而得到表 面有装饰图案的塑件,在最终的产品表面是没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膜片只是 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载体,其优势在于生产时的自动化程度高和大批量生产的成 本较低,因此得到业界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IMD注塑已逐渐由传统小件转移 至大件,且产品形状已由平板式转移至曲线,故易在注塑时对应产品的倒角或肋 条处的薄膜易于破损,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不合格,为此必须修改产品设计并相 应的修改模具,如此导致产品开发周期过长,修模费用及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 用以在实际生产前对产品设计及模具结构先行进行检测,以克服现有的产品开 发周期过长,修模费用及成本增加的缺陷。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包括第一与第二安装板,分别用以安装母模仁与公模仁,并且 第一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对称设有导柱;送膜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包括二薄膜固定架,对称设于母模仁两 则,并且该送膜装置还包括一薄胰张力调整装置,用以调整公模仁与母模仁之 薄膜定位装置,与母模仁配合将薄膜设于母模仁表面。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导柱上套设一动安装板,该动安装板与该第二安装 板相对的表面设有一气缸,与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配合 使用的母模仁固定于该动安装板背离气缸的表面上。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薄膜定位装置包括一定位板,该定位板设于母模仁 与第一安装板之间,并且该定位板与该第一安装板相对的表面与第二气缸联动, 而该定位板与母模仁相对的表面两侧对称设有二拉杆,该二拉杆一端穿过母模 仁的上表面,并设有薄膜夹板。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二拉杆上还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定位板相抵 触,而另一端则与公模仁的表面抵触。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母模仁内部设有真空槽,并且该母模仁一侧设有与 一真空泵相配合的吸真空口。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公模仁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还设有垫块,该垫块设于 母公模仁两侧,该定位板容设于该二垫块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利用固定框架将公模仁与母模仁固定,并 通过送膜装置与薄膜定位装置可将薄膜定位于公模仁表面,如此通过合模后再 分开,即可直接观察到该薄膜是否破损,并且该公模仁与母模仁可由电木等制 造,不需要实际的模具,通过此方法即可检测出产品设计及模具结构的不足之 处,从而可及时进行改善,从而縮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修模费用及成本。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图 示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 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1至少包括一固定框架io,在实际实施时,该固定框架10可为一工作机台,用以容设与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測装置1配合使用的电动机等辅属装置等,此现有技术中多有揭示,此处不再展开说明,该固定框架io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00与第二安装板101,并且第一安装板100与第二安装板101之 间设有一对导柱102,并且该导柱102上套设一动安装板103,该动安装板103 与该第二安装板101相对的表面设有一气缸104,如此可驱动该动安装板103沿 导柱102移动,而与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1配合使用的 公模仁2则固定于该动安装板103背离气缸104的表面上,如此当在该气缸104
的驱动下,该动安装板103沿导柱102移动,而令该公模仁2与母模仁3开模 或合模。再者,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1还包括送膜装置11, 该送膜装置11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00上,包括二薄膜固定架110,对称设于母 模仁3两则,并且该送膜装置11还包括一薄膜张力调整装置111,用以调整公 模仁3与母模仁4之间的薄膜5的张力,在具体实施时,薄膜张力调整装置lll 为一张力计,该薄膜5均缠绕于滚轴112上,而该滚轴112设于该薄膜固定架 110上并可进行枢转,另外,该薄膜张力调整装置111设置于该薄膜固定架110 上,与该滚轴112连接,通过转动滚轴112而调整母模仁3与公模仁4之间的 薄膜5的张力。另外,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1还包括薄膜定位装置 12,该薄膜定位装置12与母模仁3配合将薄膜5设于母模仁3表面,包括一定 位板120,该定位板120设于母模仁3与第一安装板100之间,并且该定位板 120与该第一安装板100相对的表面与第二气缸121联动,而该定位板120与母 模仁3相对的表面两侧对称设有二拉杆122,该二拉杆122穿过母模仁3对应的 开孔300并露出该母模仁3的上表面,并与薄膜夹板123配合,同时该二拉杆 122上还套设有弹簧124,该弹簧124 —端与定位板120相抵触,而另一端则与 母模仁3的表面抵触,在通常状态下,该弹簧124压縮,以便施加给该定位板 120向第一安装板100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令该薄膜夹板123抵压薄膜5,从而 将该薄膜5定位于母模仁3的表面,而在更换薄膜5时,则第二气缸121致动, 从而令薄膜夹板123向背离母模仁3的表面运动,从而可更换该薄膜5。另外, 为确保该薄膜5贴合于母模仁3的表面,该母模仁3内部设有真空槽(未图示), 并且该母模仁3 —侧设有吸真空口 125,通过一真空泵126而将该薄膜5与母模 仁3之间的空气抽出,确保该薄膜5紧贴于该母模仁3表面。再者,该母模仁3 与第一安装板100之间还设有垫块127,该垫块127设于该母模仁3两侧,以便 在该二垫块127之间容设定位板120。在实际实施时,该母模仁3与公模仁2可采用电木等材料制成,并组设于 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1上,如此通过第一气缸103致动, 令该动安装板103沿导柱102移动,而令该公模仁2与母模仁3合模,从而模 仿实际生产的状况,之后再开模,以观察到该薄膜5是否破损,即可检测出产 品设计及模具结构的不足之处,从而可及时进行改善,从而縮短产品开发周期, 降低修模费用及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用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所采用的公模仁与母模仁配合,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包括第一与第二安装板,分别用以安装公模仁与母模仁,并且第一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对称设有导柱送膜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包括二薄膜固定架,对称设于母模仁两则,并且该送膜装置还包括一用以调整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的薄膜的张力的薄膜张力调整装置;薄膜定位装置,与公模仁配合将薄膜设于公模仁表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导柱上套设一动安装板,该动安装板与该第二安装板相对的表面设有 一气缸,与该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配合使用的公模仁固定 于该动安装板背离气缸的表面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膜定位装置包括一定位板,该定位板设于母模仁与第一安装板之间, 并且该定位板与该第一安装板相对的表面与第二气缸联动,而该定位板与公模 仁相对的表面两侧对称设有二拉杆,该二拉杆一端穿过公模仁的上表面,并设 有薄膜夹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拉杆上还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定位板相抵触,而另一端则与 母模仁的表面抵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母模仁内部设有真空槽,并且该母模仁一侧设有与一真空泵相配合的 吸真空口。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 在于该母模仁与第一安装板之间还设有垫块,该垫块设于该母模仁两侧,该 定位板容设于该二垫块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注塑成型表面装饰技术薄膜破损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框架,该固定框架包括第一与第二安装板,分别用以安装母模仁与公模仁,并且第一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对称设有导柱,并且该检测装置包括一送膜装置及薄膜定位装置,该送膜装置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包括二薄膜固定架,并且该送膜装置还包括一薄膜张力调整装置,用以调整公模仁与母模仁之间的薄膜的张力,而该薄膜定位装置与母模仁配合将薄膜设于母模仁表面,该公模仁与母模仁可由电木等制造,如此通过合模后再分开,即可直接观察到该薄膜是否破损,即可检测出产品设计及模具结构的不足之处。
文档编号G01N21/88GK201053953SQ20072003722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
发明者郭俊映 申请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