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智能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4949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极性智能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应急电源的极
性智能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般的应急电源上,红色是正极,黑色是负极,当两极接反时,输出电流极大,导致 短路,会使电源和使用的电器受损害,而以往的保护装置多是通过反接报警提醒和手动控 制大电流开关来避免正、负极接反后导致的短路,从而达到保护电源和电器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利用磁力控制,保证夹子无论是否正
确连接外部电源的正负极,总能自动识别其连接状态,保证正常充电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包含电路连接的电
磁模块和控制电路,还包含一 内部电源,为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的电磁模块包含 磁力电感,其包含推进销,所述磁力电感上的引线端子分别连接控制电路; 运动触片,其与所述的磁力电感同轴设置,受磁力电感上的推进销的限位控制进
行上下运动; 静止触片,其固定在电磁模块上,一侧触片连接正极端夹子,另一侧触片连接内部 电源的"+ "极端; 所述的控制电路电路连接所述的内部电源,该控制电路还分别连接正极端夹子和 负极端夹子,该控制电路包含电路连接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和正接导通模块; 所述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包含并联的报警模块和保护模块; 所述的报警模块包含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所述的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是并联的 或者是串联的; 所述的发声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一二极管和蜂鸣器; 所述的发光模块为串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 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光电耦合器,该第二二极管的方向与所 述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正接导通模块包含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l的导通模块和指示模块; 所述的导通模块为三极管,其基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
述的磁力电感,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指示模块为第二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利用磁力控制,保证夹子无论是否正 确连接外部电源的正负极,总能自动识别其连接状态,保证正常充电工作,达到保护电源和 电器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的电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 图3,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包含电路连接的电磁模块1和控制电路2, 还包含一内部电源V,为控制电路2供电; 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磁模块1包含 磁力电感101,其包含推进销1011,所述磁力电感上的引线端子1012分别连接控 制电路2; —个运动触片102,其与所述的磁力电感101同轴设置,受磁力电感101上的推进 销1011的限位控制进行上下运动; 两个静止触片103,其固定在电磁模块1上,一侧触片连接正极端夹子ll,另一侧 触片连接内部电源的"+ "极端; 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电路2电路连接所述的内部电源V,该控制电路2还分别 连接正极端夹子11和负极端夹子12,该控制电路2包含电路连接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和正 接导通模块; 所述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包含并联的报警模块和保护模块; 所述的报警模块包含并联的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 所述的发声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l和蜂鸣器201 ; 所述的发光模块为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该发光模块中还串联一限流电阻R1 ; 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二二极管D2和光电耦合器Ul,该第二二极管D2的
方向与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l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正接导通模块包含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l的导通模块和指示模块; 所述的导通模块为三极管Ql,其基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l的输出端,集电极连 接所述的磁力电感101,发射极接地,基极串联一限流电阻R2 ; 所述的指示模块为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该指示模块中还串联一限流电阻R3 ; 当正极端夹子11与外部电源的"-"极相连,负极端夹子12与外部电源的"+ "极 相连时(即接反时),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因为有一个正向电压而导通, 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发出红光,蜂鸣器201发声报警,而此时,第二二极管D2和光电耦合 器U1则因为施加在其上的是反向电压,故而不导通,三极管Q1不工作,磁力电感101不能 产生磁场,动态触点Kl无法吸合,故而无法使推进销1011将运动触片102推向静止触片 103,这样就可避免误动作接反后导致短路的可能,从而达到保护电源和电器的目的; 当正极端夹子11与外部电源的"+ "极相连,负极端夹子12与外部电源的"-"极 相连时(正确连接),第一二极管Dl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不导通、蜂鸣器不工作,第二二 极管D2和光电耦合器U1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导通,发出绿光,指示正常工作,三极管Ql导通,磁力电感101产生磁场,动态触点Kl吸合,推进销1011将运动触片102推向静
止触片103,使本装置与外部电源能够正常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工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
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
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电路连接的电磁模块(1)和控制电路(2),还包含一内部电源(V);所述的电磁模块(1)包含磁力电感(101);运动触片(102),其与所述的磁力电感(101)同轴设置;静止触片(103);所述的控制电路(2)包含电路连接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和正接导通模块;所述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包含并联的报警模块和保护模块;所述的保护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二二极管(D2)和光电耦合器(U1),该第二二极管(D2)的方向与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方向相反;所述的正接导通模块包含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导通模块和指示模块。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电感(101)包含推 进销(1011),其控制运动触片(102)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磁力电感上的引线端子(1012)分 别连接控制电路(2)。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止触片(103)固定在 电磁模块(1)上,一侧触片连接正极端夹子(11),另一侧触片连接内部电源V的"+ "极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2)电路连接 所述的内部电源(V),该控制电路(2)还分别连接正极端夹子(11)和负极端夹子(12)。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报警模块包含发声模 块和发光模块,所述的发声模块和发光模块是并联的或者是串联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声模块包含串联的 第一二极管(Dl)和蜂鸣器(201)。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模块为第一发光 二极管(LED1),该发光模块中还串联一限流电阻(Rl)。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通模块为三极管 (Ql),其基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l)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的磁力电感(101),发射 极接地,基极还串联一限流电阻(R2)。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示模块为第二发光 二极管(LED2),该指示模块中还串联一限流电阻(R3)。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2)还包含 一内部电源(V)。
专利摘要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包含电路连接的电磁模块和控制电路,电磁模块包含磁力电感,与磁力电感同轴设置的运动触片,还包含静止触片,控制电路包含电路连接的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和正接导通模块,反接报警保护模块包含并联的报警模块和保护模块,保护模块包含串联的第二二极管和光电耦合器,正接导通模块包含电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导通模块和指示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极性智能识别装置,利用磁力控制,保证夹子无论是否正确连接外部电源的正负极,总能自动识别其连接状态,保证正常充电工作,达到保护电源和电器的目的。
文档编号G01R31/02GK201464589SQ2009200739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日
发明者姜志良, 张忠仁, 范晔平, 马巍凌 申请人:上海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上海广为美线电源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广为拓浦电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