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300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勘探系统中用于探测地层构造的仪器的电流液快速组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地下地质的构造,这些勘测工程是通过不同功能的仪器连接于一起形成的完整的测试系统完成的。但是目前使用的常规的成套测试系统中各仪器的连接方式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拆卸麻烦,而且不能实现油路的自动导通和断开。因此如何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拆卸的电流液快速组接装置,并且同时能够实现油路的自动导通与断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以来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该快速组接装置能够实现油路的自动导通与断开,因此,成为石油勘测工程中地质勘测系统仪器连接较好的选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具体的来说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包括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包含有第一对接端、第一接口以及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从第一接口至第一对接端纵向贯穿于第一接头,并且第一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第二接头包含有第一接头容纳腔、第二接口以及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从第二接口至第一接头容纳腔,纵向贯穿于第二接头,第二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上述描述中,第一接口用于连接一个油井勘测仪器,第二接口用于连接另外一个油井勘测仪器,设置于第二接头上的第一接头容纳腔用于容纳第一接头上的第一对接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路通道包含有细长的专门用于流体体通过的第一细长通道和同时用于流体通过并且容纳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的第一容纳腔;同样第二油路通道也包括细长的专门用于流体通过的第二细长通道和同时用于流体通过并且容纳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的第二容纳腔;第一接头靠近第一对接端的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具体地说,第二接头靠近第一接头容纳腔的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当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时,第一对接端延伸入第一接头容纳腔内,在导向机构的引导下,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油路通道相互对应,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与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相互抵顶。更进一步地,(1)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包含有中心具有盲孔的内固定杆,在该盲孔的1/2深度处和盲孔的接近底端处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于该内固定杆的第一径向通孔和第二径向通孔;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套设于该内固定杆外,一端抵靠设置于第一弹簧固定环上,另一端抵靠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内滑杆套的外端面上;第一外固定套,所述第一外固定套贴合设置于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内滑杆套,所述内滑杆套为一中空管状结构,其套设于中心柱的端头,其一端用于抵止弹簧,另一端在非工作状态下时,弹簧会推动内滑杆套轴向位移,直到内滑杆套外圆柱台阶的一端与第一外固定套的内孔台阶完全贴合后,静止不动;在工作状态下时,与第二外固定套的端面贴紧。第一弹簧固定环,该弹簧固定环与第一外固定套通过螺纹连接为一体,放入第一容纳腔中,并且所述弹簧固定环抵靠于第一容纳腔与第一细长通道形成的台阶面上。(2)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包含有中连杆,所述中连杆上具有一用于挡止弹簧的台阶环,其一端通过台阶环抵靠在弹簧上,在弹簧的推力作用下中连杆的另外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第二外固定套,通过螺纹与第二弹簧固定环连接为一体,一起放在第二容纳腔中; 并且所述弹簧固定环抵靠于第二容纳腔与第二细长通道形成的台阶面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于下文将要提到的弹簧固定环上,另一端抵靠于中连杆上的台阶环上。第二外固定套,所述第二外固定套紧贴第二容纳腔,一端抵靠于第二弹簧固定环上,另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并且所述中连杆与第二外固定套的端面平齐,其二者在端头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密封固定,第二外固定套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密封接触。第二弹簧固定环,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环抵靠于第二容纳腔与细长通道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上;另外还包含有第四密封圈、第五密封圈,所述中连杆与第二外固定套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密封接触,第二外固定套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密封接触。进一步地, 该快速组接装置还包含有导向机构,用于在接头对接过程中,使得油路通道相互对应对接, 另外,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圆弧上还设置有螺纹环,第二接头的第一接头容纳腔内设置有螺纹,螺纹环与螺纹相互螺合做径向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轴向相对运动,最终实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各通道的对接,但是因为导向键定位之后在导向槽中只能沿导向槽位移。所以将螺纹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二接头的轴向运动,最终实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各通道的对接。下面介绍一下,上述快速组接装置的油路自动导通原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时,在导向机构的引导下,两个容纳腔相互对应对接;对接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上螺纹螺合的过程,内固定杆抵推中连杆,第二外固定套抵推内滑杆套,从而使得内固定杆和中连杆相对于第二外固定套和内滑杆套做运动,即第一弹簧被内滑杆套挤压,第二外固定套抵推内滑杆套向第一弹簧收缩的方向运动;第二弹簧被中连杆上的台阶止挡环挤压,内固定杆推动中连杆朝向第二弹簧收缩的方向运动;通过上述相对运动,位于内固定杆上盲孔端头处的第二径向贯穿孔越过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进入中连杆与第二外固定套之间形成的狭腔内,流体从内固定杆盲孔底端的第二径向贯穿孔流入狭腔内,然后再从狭腔内流入容纳第二弹簧的空腔内,最后经由第二弹簧固定环的中心孔进入第二油路的第二细长通道中,至此,实现了油路的导通。并且第一密封圈将第一外固定套与第一容纳腔密封,第三密封圈将第一外固定套与第二外固定套ー端的台阶密封,从而保证了第一容纳腔的液体与高压插头所在腔体内的 液体彻底分开。第二外固定套与第二容纳腔通过第五密封圈密封,从而保证了第二容纳腔 的液体与高压插头所在腔体内的液体彻底分开。液体只在规定的内腔中通过。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后,实现石油勘测过程中油路的自动 导通与断开,使得石油勘测更加方便更加容易操作控制。
图Ia为ー具体实施例第一接头的端面示意图;图Ib为图Ia所示端面的E-E剖面结构示意图;图加为ー具体实施例第二接头的端面示意图;图2b为图2b所示端面的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ー具体实施例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组接于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北为图3a所示组接图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a所示组接图中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与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对接 的局部状态示意图;图fe为ー具体实施例的导向键导向机构的俯视图;图恥为图fe所示导向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第一接ロ IE第二接 ロ 2E第一对接端10 第一接头容纳腔20第一细长通道11第二细长通道2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22第一导通断开机构13第二导通断开机构ぬ内固定杆131中连杆231第一径向通孔1311第二径向通孔1312第一弹簧132第二弹簧ぬ2第一外固定套133 第二外固定套ぬ3内滑杆套134第二弹簧固定环234第一弹簧固定环135第一密封圈136 第四密封圈236第二密封圈137 第五密封圈237第三密封圈138第一接头内固定环14第二接头内固定环M导向槽15导向键25螺纹环16螺纹沈高压插头17高压插座2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做一详细说明,具体说明如下图Ib为该具体实施例第一接头非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该具体实施例第二接头非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该具体实施例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在工作状态中组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局部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这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为电流液快速组接装置,其包含有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整体上看,第一接头呈现圆柱状,并且具有一对接端,其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接头螺纹连接的螺纹环16以及导向槽15,所述第二接头2也呈现圆柱状,并且第二接头2具有容纳第一接头对接端的第一接头容纳腔20,该第一接头容纳腔20内设置有用于与螺纹环连接的螺纹沈以及导向键25,在此实施例中,导向键25与下文提到的第二接头内固定环成型于一体,在这里也可以命名为导向盘。具体来说,如图Ia和Ib所示,第一接头1包括有第一对接端10、第一接口 IE以及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从第一接口 IE至第一对接端10纵向贯穿于第一接头;如图加和2b所示,第二接头2包括有容纳第一接头对接端的第一接头容纳腔20、 第二接口 2E以及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从第二接口 2E至第一接头容纳腔20,纵向贯穿于第二接头;使用时,如图北所示,第一对接端10容纳于第二接头的第一接头容纳腔20,第一接口 IE与需要对接的石油勘测仪器连通,第二接口 2E与另一个需要对接的石油勘测仪器连通。第一对接端与第二对接端对接时,设置于第一接头圆周外部的螺纹环16与设置于第一接头容纳腔20内的螺纹沈连接配合。当第一对接端10与第一接头容纳腔20对接后,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油路通道相互对应,这种对应关系通过设置于第一接头1上的导向槽15和设置于第二接头2上第一接头容纳腔20内的导向键25相互配合实现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油路导通断开机构,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分为两部分,分别设置于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中,在此分别命名为第一导通断开机构13和第二导通断开机构23。所述第一油路通道包括有一个第一细长通道11和第一容纳腔12,其中第一细长通道11专门用于电流液体通过,第一容纳腔12用于电流液通过并且容纳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13。也即,所述第一导通断开机构13设置于第一油路通道中的第一容纳腔12内。第一导通断开机构13包含有内固定杆131,内固定杆131的中心具有盲孔,在该盲孔的1/2深度处有第一径向通孔1311,盲孔的接近底端处设有第二径向通孔1312。第一导通断开机构13还包括有第一弹簧132,以及第一外固定套133、内滑杆套134、弹簧固定环 135,另外还包含有第一密封圈136、第二密封圈137、第三密封圈138。所述该内固定杆的盲孔的开口处与第一细长通道对应连通,弹簧套设于该该内固定杆131外,所述第一外固定套133贴合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2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簧固定环135抵靠于第一容纳腔12 与第一细长通道11形成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一弹簧132的一端抵靠设置于第一弹簧固定环 135上,另一端抵靠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内滑杆套134上。所述内滑杆套134为一中空管状结构,其套设于内固定杆131的端头,其一端用于抵止第一弹簧132,另一端在不使用时与内固定杆的非开孔端头、内滑杆套134非与第一弹簧抵靠的一端、上述第一外固定套133 —端以及第一接头1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外固定套与第一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36密封,所述第一外固定套133与内滑杆套134直接通过第二密封圈137密封配合,所述内滑杆套134与内固定杆端头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138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接头1还包含有第一接头内固定环14,该接头内固定环为一设置有圆孔的圆形薄板状结构,固定于第一接头用于对接的端面上,其上至少有圆孔对应于第一容纳腔,并且其直径略小于第一容纳腔的直径,用于挡止容纳腔内的各部件,以防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推出腔内。所述第二油路通道也包含有一细长的专门用于电流液体通过的第二细长通道21 和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23的第二容纳腔22。所述第二导通断开机构23设置于第二油路通道靠近对接端的第二容纳腔内,通过前面的描述可知,第二接头2还具有用于容纳第一接头对接端的第一接头容纳腔20,其与用于放置第二导通断开机构的第二容纳腔22以及用于电流液体通过的细长通道21三者之间相互连通。第二导通断开机构23包含有中连杆231、第二弹簧232、第二外固定套233、第二弹簧固定环234,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环234抵靠于第二容纳腔22与细长通道21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于第二弹簧固定环上,另一端抵靠于下文将要提到的中连杆231上的台阶环上,所述中连杆231上具有一用于挡止第二弹簧234的台阶环,其一端抵靠在第二弹簧234上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22 ;所述第二外固定套233紧贴第二容纳腔,一端抵靠于第二弹簧固定环234上,另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22,并且所述中连杆与第二外固定套的端面平齐,其二者在端头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236密封固定;第二外固定套233与第二容纳腔22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237密封接触。所述的第二接头还包括有第二接头内固定环对,所述第二接头内固定环为一圆形薄板结构,固定于第二接头的接头端,并且其上成型有用于挡止第二外固定套的圆孔,该圆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容纳腔的直径,从而用于防止第二弹簧将中连杆推出第二容纳腔。下面结合图3a、3b以及图4,介绍一下采用了上述对接装置后,油路导通与断开的方法,也即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没有对接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油路通道都处于断开状态,下面具体描述断开原理。第一接头1的第一油路通道,电流液从组接于第一接头的勘测仪器流入第一接头的细长通道11中,经由细长通道,然后进入第一容纳腔12,大部分的电流液进入内固定杆 131的盲孔内,也有部分液体渗透到第一容纳腔12内各个组件的间隙和放置第一弹簧132 的空腔内,此时由于第一外固定套133与第一容纳腔12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36密封;内滑杆套134与第一外固定套133以及内滑杆套134与内固定杆131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密封圈137和第三密封圈138密封,所以整个电流液密封于第一容纳腔中,从而实现第一接头的油路断开。第二接头2的第二油路通道,电流液从组接于第二接头的勘测仪器流入第二接头的细长通道21中,经由细长通道,然后进入第二容纳腔22中,由于第二外固定套233与第二容纳腔22之间,以及第二外固定套233与中连杆231之间分别通过第四密封圈236、第五密封圈237密封,使得电流液密封于第二容纳腔中,从而实现第二接头油路断开。当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时,在导向键的引导下,两个容纳腔相互对应对接。对接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上螺纹螺合的过程,内固定杆131抵推中连杆231, 第二外固定套233抵推内滑杆套134,从而使得内固定杆131和中连杆231相对于第二外固定套233和内滑杆套134运动,第一弹簧132被内滑杆套134挤压,第二弹簧232被中连杆 231上的台阶止挡环挤压。由于上述相对运动,位于内固定杆131上盲孔端头处的第二径向贯穿孔1312越过第三密封圈138和第四密封圈236,进入中连杆231与第二外固定套233 之间形成的狭腔内,如图3和图4所示,电流液从内固定杆盲孔底端的第二径向贯穿1312 孔流入狭腔内,然后再从狭腔内流入容纳第二弹簧的空腔内,最后经由第二弹簧固定环234 的中心孔进入第二油路的第二细长通道21中,至此,实现了油路的导通。当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分开时,内滑杆套134在第一弹簧132释放的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置,中连杆231也在第二弹簧232释放的弹簧力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至此,再次实现二个接头在没有对接情况下的油路断开状态。另外,为了符合现有技术中常规勘测仪器的结构,如图lb、2b以及北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接装置设置有三条油路通道,每一条油路通道的结构,以及其实现油路导通与断开的情况都与前述描述的油路通道一样。再有,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的这种对接装置,还可以包含有一个电缆通道, 所述电缆通道与所述油路通道为互不相干的两个通道,所述第一接头的电缆通道安装有高压插头17,所述第二接头的电缆通道内安装有高压插座27,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好后,由于导向键的导向作用,使得高压插头17与高压插座27对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由图lb、2b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接装置的电缆通道设置于中心偏一侧的位置,所述三条油路通道均勻设置于对接装置的中心偏另一侧。并且由图北和图4可以看出第一接头1的第一接头内固定环14,与第二接头2的第二接头内固定环M通过螺钉或者其他固定结构分别固定于第一接头1的对接端和第二接头2的对接端。下面结合图Ib和图2b以及图如和恥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fe所示,该导向机构为导向键导向机构,例如在第一接头2的对接端外圆弧上设置有导向槽15,在第二接头的第一接头容纳腔20内设置有与导向槽15对应的导向键25, 在两个接头相互对接的过程中,导向键导向机构控制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对的轴向运动方向,并且该导向键25与第二接头内固定环M成型于一体(如图恥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叫这种成型于一体的导向键与接头固定环为导向盘。在两个接头相互对接的过程中,第二接头2的第一容纳腔20内设置有螺纹沈,螺纹环16在旋转时因为纹螺啮合,带动第二接头2结构运动,但是因为导向键定位之后,在导向槽15中只能沿导向槽位移。所以将螺纹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二接头2的轴向运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包括有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O),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1)包含有第一对接端(10)、第一接口(IE)以及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从第一接口(IE)至第一对接端(10)纵向贯穿于第一接头,并且第一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13);第二接头(2)包含有第一接头容纳腔(20)、第二接口 QE)以及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从第二接口 OE)至第一接头容纳腔(20),纵向贯穿于第二接头O),第二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通道包含有细长的专门用于流体通过的第一细长通道(11)和同时用于流体通过并且容纳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的第一容纳腔(12);同样第二油路通道也包括细长的专门用于流体通过的第二细长通道和同时用于流体通过并且容纳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的第二容纳腔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接头(1)靠近第一对接端 (10)的第一容纳腔(12)内设置有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13);第二接头(2)靠近第一接头容纳腔OO)的第二容纳腔内02)设置有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03);当第一接头(1) 与第二接头(2)对接时,第一对接端(10)延伸入第一接头容纳腔OO)内,在导向机构的引导下,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油路通道相互对应,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13)与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03)相互抵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1)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包含有中心具有盲孔的内固定杆(131),在该盲孔的1/2深度处和盲孔的接近底端处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于该内固定杆的第一径向通孔(1311)和第二径向通孔(1312);第一弹簧(132),该第一弹簧(13 套设于该内固定杆(131)外,一端抵靠设置于第一弹簧固定环(13 上,另一端抵靠在下面将要介绍的内滑杆套(134)上;第一外固定套(133),所述第一外固定套贴合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 的内壁;内滑杆套(134),所述内滑杆套为一中空管状结构,其套设于内固定杆的端头,其一端用于抵止弹簧,另一端在不使用时与内固定杆的非开孔端头、内滑杆套非与弹簧抵靠的端、 上述外固定套一端以及第一接头的端面平齐;弹簧固定环(135),所述弹簧固定环抵靠于第一容纳腔(1 与第一细长通道(11)形成的台阶面上;另外还包含有第一密封圈(136)、第二密封圈(137)、第三密封圈(138),所述第一外固定套(13 与第一容纳腔(1 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136)密封,所述第一外固定套(133) 与内滑杆套(134)直接通过第二密封圈(137)密封配合,所述内滑杆套(134)与内固定杆 (131)端头之间通过第三密封圈(138)密封配合;(2)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包含有中连杆031),所述中连杆上具有一用于挡止弹簧的台阶环,其一端通过台阶环抵靠在弹簧上,另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02);第二弹簧032),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环(234)抵靠于第二容纳腔0 与细长通道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于下文将要提到的弹簧固定环(234)上, 另一端抵靠于中连杆上的台阶环上;第二外固定套033),所述第二外固定套(23 紧贴第二容纳腔(22),一端抵靠于第二弹簧固定环(234)上,另一端伸出第二容纳腔(22),并且所述中连杆(131)与第二外固定套 (233)的端面平齐,其二者在端头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236)密封固定,第二外固定套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237)密封接触;第二弹簧固定环034),所述第二弹簧固定环(234)抵靠于第二容纳腔0 与细长通道之间形成的台阶面上;另外还包含有第四密封圈036)、第五密封圈037),所述中连杆031)与第二外固定套(23 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236)密封接触,第二外固定套(23 与第二容纳腔02)之间通过第五密封圈(237)密封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还包含有接头内固定环(14),其为圆形薄板状结构,固定于第一对接端(10)上,其上至少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12)对应的圆孔,并且其直径略小于容纳腔,用于挡止容纳腔内的各部件,以防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推出腔内;所述的第二接头还包括有第二接头内固定环(M),所述第二接头内固定环04)为一圆形薄板结构,固定于第二接头的接头端,并且其上至少设置有用于挡止第二外固定套的圆孔,该圆孔的直径小于容纳腔的直径,从而形成用于防止弹簧将中连杆(231)推出容纳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含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为导向键导向机构,第一对接端(10)外圆弧上设置有导向槽(15),在第二接头 (2)的第一接头容纳腔00)内设置有与导向槽(1 对应的导向键(25),在两个接头相互对接的过程中,导向键导向机构控制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相对的轴向运动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1)的外圆弧上设置有螺纹环(16),第二接头O)的第一容纳腔(1 内设置有螺纹(26),螺纹环(16)与螺纹06)相互螺合做径向旋转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轴向相对运动,最终实现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各通道的对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包括有三条油路通道,其结构均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流体快速组接装置还包括有电缆通道,所述电缆通道分为两部分,第一接头的电缆通道中安装有高压插头(17),第二接头的电缆通道中安装有高压插座(27),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对接好后,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作用下,使得高压插头(17)与高压插座(27)对接,从而实现电流的导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体快速组接装置,尤其是用于石油勘测中电流液的快速组接装置。其装置的结构组要包括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其中,第一接头包含有第一对接端、第一接口以及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从第一接口至第一对接端纵向贯穿于第一接头,并且第一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一油路导通断开机构;第二接头包含有第一接头容纳腔、第二接口以及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从第二接口至第一接头容纳腔,纵向贯穿于第二接头,第二油路通道内设置有第二油路导通断开机构。该流体快速组接装置不仅能够实现流体的自动导通与断开,而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文档编号G01V9/00GK202093189SQ20112014087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4日
发明者李秀文 申请人:李秀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