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0473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属于商用车零部件试验开发的技术领域,适用于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试验开发。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设备只能沿直线方向施加载荷,并使其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考核其寿命。而在中重型载货汽车实际使用工况中,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在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同时,其一端以吊臂总成为轴心摆动,另一端以球铰为中心进行相应的摆动。因此传统的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设备无法实现上述复合运动的功能,在台架试验阶段无法准确反映样品真实耐久性能,造成设计目标与实际使用情况间的明显差异;而且传统台架试验设备由于行程长,侧向力很大,导向困难,直接导致导向用直线轴和直线轴承的经常性损坏,试验过程中需大量更换,降低了试验效率,增加了试验成本;助力泵站无温控装置,液压油温度无法与中重型载货汽车实际使用状态一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通过采用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吊臂与负载缸连接的方式,使台架试验能真实、准确反映样品在中重型载货汽车真实使用工况下的实际使用载荷及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由机械装置、加载装置、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和温控装置组成, 机械装置包括吊臂、助力缸尾座和大支架;加载装置包括负载缸、单向节流阀、负载油箱; 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包括动力转向助力泵站、调速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压力表、 试件;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包括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三位四通电磁阀电磁铁;其特征在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吊臂上;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并可绕轴承中心线旋转;负载缸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与吊臂连接;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控制柜与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的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连接;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通过吊臂与负载缸连接,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负载缸自由端绕吊臂轴心旋转,助力泵站内设有温控装置。所述的驱动及控制装置中Cl、C2分别为控制助力缸行程的行程开关,DTI、DT2分别为控制电磁换向阀换向的电磁铁,J1、J2分别为控制DT1、DT2的继电器,JS1、JS2分别为控制Jl、J2的时间继电器;助力缸活塞运动到Cl位置,Cl吸合,I回路导通,继电器Jl得电,Jll (常闭触点)断开,DT2失电,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系统无动作,同时DTl与DT2形成互锁;此时C2处于断开状态,因此IV回路中J2未得电,J21 (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 此时流过Cl的电流通过节点到II回路,JSl得电;经过JSl设定的延迟时间后,JSl动作,JSll (常闭触点)断开,JS12 (常开触点)、JS13 (常开触点)连接,JSl实现自锁,同时DTl 得电,电磁阀换向。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不需使用导向机构,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 同时重新设计了封闭大支架,使助力缸和负载缸的相互作用力在大支架的系统内进行,增强了系统的强度,极大的提高了试验设备的寿命;重新设计了液压系统,增加了调速阀和时间继电器,改变了液压系统换向方式,消除了液压系统的冲击,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在助力泵站上增加了温控装置,使试验可以在指定温度下进行,与实际使用状态一致。

图1为新型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设备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载装置液压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及控制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由机械装置、加载装置、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和温控装置组成,机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吊臂4、助力缸尾座7和大支架8 ;如图2所示,加载装置包括负载缸5、单向节流阀9、负载油箱1 ;如图3所示,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包括动力转向助力泵站11、调速阀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压力表13、试件6;如图4所示,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包括继电器Jl、J2,时间继电器JS1、JS2,行程开关Cl、C2、三位四通电磁阀电磁铁DT1、DT2 ;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吊臂4上;吊臂4通过轴承与大支架8连接,并可绕轴承中心线旋转。负载缸5 —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与吊臂4连接。驱动及控制装置10电器控制柜与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的电磁换向阀3连接,并控制电磁换向阀 3换向和保持,该电磁换向阀3与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连接,并驱动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往复运动;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通过吊臂4与负载缸1连接,吊臂4通过轴承与大支架8连接,因此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往复运动时,其自由端绕吊臂4中心旋转,同时负载缸自由端也绕吊臂4轴心旋转,并在两个单向节流阀9作用下为系统提供指定负载;新设计的温控装置12控制助力泵站中液压油的温度。在上述部件共同作用下, 实现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在标准规定的液压油温度下,按照实车运动方式以及指定载荷进行寿命试验的供能。试验设备运行时,动力转向助力泵站11驱动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压缩,负载缸5伸展,吊臂4绕轴线逆时针旋转。同时单向节流阀1节流油路工作,负载缸5产生负载。吊臂运转至行程开关1位置时,行程开关得电吸合,驱动及控制装置操纵电磁换向阀换向,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伸展,负载缸5压缩,吊臂4绕轴线顺时针旋转。同时单向节流阀2节流油路工作,负载缸5产生负载。本实用新型按上述过程运转至指定次数自动停止。如图1所示,试验设备运行时,动力转向助力泵站驱动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压缩,负载缸5伸展,吊臂4绕轴线逆时针旋转。同时单向节流阀1节流油路工作,负载缸5 产生负载。吊臂运转至行程开关1位置时,行程开关得电吸合,驱动及控制装置操纵电磁换向阀换向,试件6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伸展,负载缸5压缩,吊臂4绕轴线顺时针旋转。同时单向节流阀2节流油路工作,负载缸5产生负载。本实用新型按上述过程运转至指定次数自动停止。 该驱动及控制装置电路图如图5所示,液压原理图如图4所示。C1、C2分别为控制助力缸行程的行程开关,DT1、DT2分别为控制电磁换向阀换向的电磁铁,J1、J2分别为控制 DTKDT2的继电器,JS1、JS2分别为控制J1、J2的时间继电器。工作时,助力缸活塞运动到 Cl位置,Cl吸合,I回路导通,继电器Jl得电,Jll (常闭触点)断开,DT2失电,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系统无动作,同时DTl与DT2形成互锁。此时C2处于断开状态,因此IV回路中 J2未得电,J21 (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流过Cl的电流通过节点到II回路,JSl得电。经过JSl设定的延迟时间后,JSl动作,JSll (常闭触点)断开,JS12 (常开触点)、JS13 (常开触点)连接,JSl实现自锁,同时DTl得电,电磁阀换向。助力缸活塞运动到C2位置时其工作原理与其运动到Cl位置时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由机械装置、加载装置、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和温控装置组成,机械装置包括吊臂、助力缸尾座和大支架; 加载装置包括负载缸、单向节流阀、负载油箱;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包括动力转向助力泵站、调速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压力表、试件;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部分包括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三位四通电磁阀电磁铁;其特征在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吊臂上;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并可绕轴承中心线旋转;负载缸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与吊臂连接;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控制柜与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的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连接;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通过吊臂与负载缸连接,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负载缸自由端绕吊臂轴心旋转,助力泵站内设有温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及控制装置中Cl、C2分别为控制助力缸行程的行程开关,DTK DT2分别为控制电磁换向阀换向的电磁铁,JU J2分别为控制DTK DT2的继电器,JSU JS2分别为控制JU J2的时间继电器;助力缸活塞运动到Cl位置,Cl吸合,I回路导通,继电器Jl得电,Jll常闭触点断开,DT2失电,电磁换向阀回到中位,系统无动作,同时DTl与DT2形成互锁;此时C2处于断开状态,因此IV回路中J2未得电,J21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流过Cl的电流通过节点到II回路,JSl得电;经过JSl设定的延迟时间后,JSl动作,JSll常闭触点断开,JS12 常开触点、JS13常开触点连接,JSl实现自锁,同时DTl得电,电磁阀换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转向助力缸寿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铰接在吊臂上;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并可绕轴承中心线旋转;负载缸一端铰接在大支架上,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与吊臂连接;驱动及控制装置电器控制柜与驱动及控制装置液压部分的电磁换向阀连接,电磁换向阀与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连接;试件动力转向助力缸总成通过吊臂与负载缸连接,吊臂通过轴承与大支架连接,负载缸自由端绕吊臂轴心旋转,助力泵站内设有温控装置。其使台架试验能真实、准确反映样品在中重型载货汽车真实使用工况下的实际使用载荷及使用寿命,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M13/00GK202221371SQ20112027613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丁淼, 吴亚军, 李松松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