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93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产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卡已广泛的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例如金融卡、交通卡以及市政应用卡等。各种卡产品均是将多层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采用层压技术加工而成卡基,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内嵌不同芯片制成。根据卡产品与外界数据交换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接触式卡、非接触式卡和双界面卡。其中,接触式卡,是通过卡读写设备的触点与卡的触点接触后进行数据的读写;非接触式卡与卡设备无电路接触,而是通过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如光或无线技术);双界面卡:将接触式卡与非接触式卡组合到一张卡片中,操作独立。通常情况下,确定卡产品的功能后,卡产品定制方为了便于终端用户区分其卡产品与其他卡产品,要求在卡产品表面印制了具有特色的标识,例如图案和文字等。终端用户正常使用卡产品的过程中,卡产品与其他材料的摩擦无法避免,而这种摩擦造成的磨损不仅会影响卡产品的美观,而且有可能使卡产品表面严重磨损而无法识别其标识,这样卡产片将无法再继续正常使用。然而,目前对于不同卡产品的卡基材料的选取,本领域内并未提供可依据的标准,为了控制成本,大多数卡产品采用耐磨性较差的卡基材料制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卡产品普遍存在极易磨损的问题。有鉴于此,亟待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从而为卡产品制造行业提供选取卡基材料所依据的标准,以保证卡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表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从而为卡产品制造行业提供选取卡基材料所依据的标准,以保证卡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表面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包括固定部件、移动部件和动力部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中的一者用于固定待测卡产品,而另一者用于固定对磨材料;所述动力部件驱动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往复运动,使所述待测卡产品和所述对磨材料之间形成摩擦副。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动力部件电连接的计数器,用于记录所述往复运动的次数。优选地,所述移动部件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砝码。优选地,通过定位销实现所述可拆卸连接,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砝码具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砝码载托和套装于所述砝码载托上的移动框,述待测卡产品固定于所述砝码载托。优选地,所述移动部件具体为滑块,所述待测卡产品固定于所述滑块。优选地,所述对磨材料置于所述固定部件和固定框之间,所述固定框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上,且所述固定框上具有与所述移动部件的运动轨迹相适配的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包括固定部件、移动部件和动力部件,其中,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中的一者用于固定待测卡产品,则另一种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移动部件在动力部件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往复运动,以在待测卡产品和对磨材料之间形成摩擦副。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学中,在一定的工况条件和适宜环境下,两接触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形成磨损的程度与由两材料自身的性能决定的摩擦系数不同而不同的特点。通过上述结构的装置,检测待测卡产品表面产生划痕所需往复运动的次数,确定目前所采用的卡基材料与不同的对磨材料摩擦时,卡产品表面产生划痕的标准运动次数,从而为规范卡产品表面耐磨性能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中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的固定框的主视不意图;图3为图1中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中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的固定框的俯视不意图;图4为重力平衡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重力平衡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中:I固定部件、2移动部件、21本体、22移动框、23定位销、3待测卡产品、4对磨材料、5固定框、51定位孔、52通孔、6电机盒、7丝杠、8砝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以解决卡产品制造行业中因对卡基材料的耐磨性无现行标准可循,而导致卡产品表面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不失一般性,现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具体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中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的固定框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中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的固定框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包括固定部件1、移动部件2和电机(图中未示出),其中,移动部件2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待测卡产品3,固定部件I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对磨材料4,在电机驱动下移动部件2相对于固定部件I往复运动,从而在待测卡产品3和对磨材料4之间形成摩擦副。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学中,在一定的工况条件和适宜环境下,两接触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形成磨损的程度与由两对磨材料自身的性能决定的摩擦系数不同而不同的特点。通过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检测待测卡产品2表面产生划痕所需往复运动的次数,确定目前所采用的卡基材料与不同的对磨材料4摩擦时,卡产品表面产生划痕的标准运动次数,从而为规范卡产品表面耐磨性能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中提及的“对磨材料”,通常情况下指卡产品放置时所触及到的材料,例如:制成衣物的各种布料、钱包等等,当然对于接触式和双界面卡而言,还需要检测与读卡器材料的耐划伤性能。因此,为了便于更换对磨材料,本方案中还包括可拆卸设置于于固定部件I上的固定框5,具体结构如图2和3所示,固定框5上具有形状为方形的通孔52,且在固定框5上开设有定位孔51。当然,在满足与移动部件2的运动轨迹相适配的基础上,通孔5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固定对磨材料4时,首先,将对磨材料平铺在固定部件I的测量面上;然后,通过螺栓组件压紧使对磨材料固定框5和固定部件I固定。而移动部件2在方孔52内往复运动,以实现待测卡产品3与对磨材料4之间的摩擦副。可以理解,本方案中的用于固定对磨材料4的固定框5和固定部件I也可以通过卡扣与卡口的卡合等方式,来实现对磨材料4的固定作用。 另外地,本方案中的待测卡广品2固定在移动部件2的底部,而对磨材料4固定在固定部件I的测量面上,可以理解,两者也可以反向放置,即对磨材料4固定在移动部件2的底部,相应地,待测卡产品2固定于固定部件I的测量面上。当然,反向设置后,需要对对磨材料4的尺寸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众所周知,根据使用情况不同,卡产品的摩擦次数也不尽相同,但通常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再现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真实的使用情况,测试过程中以终端用户要求的最大摩擦次数来进行测试,因此,测试过程中移动部件2的往复可达几十万次,甚至于上百万次。显然,此时通过人为记录移动部件2的运动次数已不太现实。因此,本方案中增设了计数器(图中未示出),该计数器与电机电连接,通过改变电机的电枢轴转动方向的次数来确定摩擦次数。显然,本方案中通过增设计数器提高了检测装置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如前所述,本方案中动力部件具体为电机,为了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性以及电机及计数器的工作安全性,本方案中还包括固定于固定部件I上的电机盒6,电机和计数器等电子元件封装于该电机盒内。可以理解,在满足电机运行过程中安全性以及车间内实际情况,电机和计数器均可以裸露安装于车间。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移动部件2相对于固定部件I的往复运动,可通过机械传动或者是液压传动实现。本方案采用了一种机械传动方式,如图1所示,在电机盒6上固定两个轴承座(图中未示出)通过轴承传动连接丝杠7,移动部件2通过螺纹连接套装于丝杠7上,丝杠7通过联轴器与电枢轴连接。启动电机后,移动部件2沿丝杆7线性移动,移动部件2的反向运动通过调整电机的转动方向来实现。当然,根据移动部件2的实际运动速度,可以直接选配相匹配的滚珠丝杆,从而可以缩短该检测装置整体的设计及制造周期。[0036]除上述丝杠螺母的传动方式外,本方案也可以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来实现移动部件2的往复运动,即将齿轮固定于电枢轴上,齿条固定于移动部件2上。启动电机后,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即可实现驱动移动部件2的线性运动。可以理解,动力部件采用液压缸时,也可以实现移动部件2的往复运动,即液压缸固定于固定部件I上,而其活塞杆与移动部件2固定连接。当然,在满足传动需要、装配工艺以及成本预算的基础上,本方案中还可以采用异于上述的三种方案的传动方式。进一步,就移动部件的具体结构,本方案提供两种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部件,包括本体21和套装于该本体I上的移动框22,其中移动框22与电机传动连接,而本体21在移动框22拖动下实现往复运动。通过这种分体式设计,由电机驱动移动部件2的结构复杂的传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体积较小的移动框22上,从而缩短了装置整体的设计及加工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而移动部件2的第二实施例中将移动框22和本体21整体设计加工形成滑块,当然,这种整体式结构的移动部件具有往复运动过程中稳定性高的特点。如前所述,本方案中通过观察两接触面上磨损程度,来确定达到特定磨损状态时所需的运动次数。由于施加于摩擦面上的正压力大小对磨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形通过在移动部件2上增减砝码8的方式,以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正压力。这样能准确控制不同待测卡产品3及对磨材料4所需的正压力,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砝码上标注的重量=砝码实际质量+移动部件的有效自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移动部件2作高速往复运动,为了防止运动过程中放置于其上的砝码跌落,本方案中采用了特制砝码,即在定量的钢板上开设两个第一定位孔,移动部件2的本体21相应位置处开设相应的第二定位孔。检测工作开始前,通过定位销23使两者固定,从而限制了砝码相对于移动部件2的移动,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然,本方案中的特制砝码也可以通过定位销23固定于特制的砝码载托(图中未示出)上。当然,相对于砝码载托,移动部件2的本体21体积较大在其上加工定位孔难度较大,此外,由于检测不同材料制成的卡产品时,所选有的正压力不尽相同,因此,将会采用不同质量的砝码8,而砝码上的定位孔根据实际情况具有个体差异,可采用与之相匹配的砝码载托,而无需更换移动部件2的本体21。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采用了定位柱23的方式,这样只需在砝码及相应的砝码载托上加工定位孔即可,因此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当然,在满足功能及加工工艺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即在螺纹载托上开设螺纹底孔,再通过螺纹组件固定连接。如前所述,本方案中摩擦面上的正压力为砝码上标注的重量,其中,砝码上标注的重量=砝码实际质量+移动部件的有效自重。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以及外界环境的腐蚀,移动部件的有效自重将发生改变,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方案在移动部件2和固定部件I之间增设了重力平衡机构,用于平衡装置有效自重,保证装置非工作状态下,装置有效自重对固定部件I不施加正压力。所述重力平衡机构的设计原理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图4为重力平衡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5为重力平衡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Fl为移动部件的有效自重,F2为在装置内增加的用于抵消Fl的附加力,附加力F2可由弹簧或增加砝码的方式实现。另一实施例方式如图5所示,其中,Fl为移动部件的有效自重,F2为在装置内增加的用于抵消Fl的附加力,附加力F2可由增加弹簧的方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砝码上标注的重量即为砝码的实际重量。因此,本方案通过上述两种结构的重力平衡机构,进一步的保证了测量结构的准确性。另外,如前所述,本方案中的待测卡产品通过双面胶粘贴在移动部件底部,使待测卡产品在测试过程中不与之发生相对滑动即可。可以理解,在满足固定功能基础上,两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为了简化装置结构,控制制造成本,本方案中的移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仅在电机与移动部件设置传动机构,而移动部件的速度通过调整电机转速来实现,从而无需引入其他变速装置。当然,根据实际测量需求,本方案中也可以采用齿轮变速机构等来实现测试过程中移动部件运动速度的调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移动部件和动力部件,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移动部件中的一者用于固定待测卡产品,而另一者用于固定对磨材料;所述动力部件驱动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往复运动,使所述待测卡产品和所述对磨材料之间形成摩擦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动力部件电连接的计数器,用于记录所述往复运动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一个砝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定位销实现所述可拆卸连接,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砝码具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砝码载托和套装于所述砝码载托上的移动框,所述待测卡产品固定于所述砝码载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具体为滑块,所述待测卡产品固定于所述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磨材料置于所述固定部件和固定框之间,所述固定框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上,且所述固定框上具有与所述移动部件的运动轨迹相适配的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卡产品耐磨性的装置,包括固定部件、移动部件和动力部件,其中,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中的一者用于固定待测卡产品,而另一者用于固定对磨材料;移动部件在动力部件驱动下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往复运动,以在待测卡产品和对磨材料之间形成摩擦副。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学中,在一定的工况条件和适宜环境下,两接触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时,形成磨损的程度与由两材料自身的性能决定的摩擦系数不同而不同的特点。通过上述结构的装置,检测待测卡产品表面产生划痕所需往复运动的次数,确定目前所采用的卡基材料与不同的对磨材料摩擦时,卡产品表面产生划痕的标准运动次数,从而为规范卡产品表面耐磨性能提供有力的标准依据。
文档编号G01N3/56GK203025058SQ20122073096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喻浩原 申请人: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