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7933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包括箱体、集气泵、排气泵、探测腔、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在箱体内竖直设有一隔板,通过该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互补连通的前箱体和后箱体;在后箱体内还设有一气水分离器,所述排气泵的进气端与一抽气管道相连,其出气端通过一变径接头与一排气管相连;还包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安装于后箱体内,所述集气泵、排气泵、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更有效地对地下管网气体进行检测及控制,并及时将气体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并且气体检测精度更高。
【专利说明】
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网气体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地下管网环境潮湿、相对封闭,废水、排污物分解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如CH4,H2S,CO等,这类气体积聚在地下管网的空间里,如果不能及时抽排处置,一旦浓度超标,就有可能造成爆炸或人员中毒的事故;同时,由于城市管网处于人口密集城市地区,一旦出现事故将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0003]目前,地下管网气体检测主要还是采用人工巡检,根据巡检结果进行抽排。这种方式,一方面巡检人员工作繁重,另一方面不能对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并且检测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厂商或科研院所也推出了一些气体监控装置,但传统的监控装置仅仅只能对气体进行监测,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并且,监控中心也不能及时掌握各监控装置的检测信息。
[0004]另外,现有的气体监控装置在检测完一次气体后,进行下一次检测时,都是在排放已检测的气体的同时吸入新的待检测气体,这样,待检测气体与以检测气体就会形成混合,从而影响气体监测结果,检测精度差,不利于对气体的分析。同时,空气中的水也会对气体的检测造成影响,进一步降低气体检测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提供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能够更有效地对地下管网气体进行检测及控制,并及时将气体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并且气体检测精度更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包括箱体、集气泵、排气泵、探测腔、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竖直设有一隔板,通过该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互补连通的前箱体和后箱体;所述集气泵、探测腔和控制器均位于前箱体内,所述排气泵为于后箱体内,其中,集气泵、探测腔和控制器均安装在隔板上;所述探测腔的出气端与集气泵的进气端相连,集气泵的出气端与出气管相连,该出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相连,另一端穿过隔板后伸入后箱体内,并从箱体底部伸出;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探测腔内;
[0007]在后箱体内还设有一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安装于隔板上,所述气水分离器的进气端与一进气管相连,出气端通过一连接管穿过隔板后与探测腔的进气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相连,另一端从箱体底部伸出;
[0008]所述排气泵的进气端与一抽气管道相连,其出气端通过一变径接头与一排气管相连;所述抽气管道的一端与排气泵相连,另一端从箱体的底部伸出;该排气管的下端与变径接头相连,上端延伸至箱体顶部,并与排气孔相连通;
[0009]还包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安装于后箱体内,所述集气泵、排气泵、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相连。
[0010]进一步地,在气水分离器与探测腔之间设有一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安装与前箱体内,其进端与探测腔的进气端相连,三通电磁阀的一出端与气水分离器相连,另一出端置空;该三通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0011]进一步地,在箱体的侧壁上对应前箱体和后箱体均设有若干通风孔。
[0012]进一步地,在前箱体内设有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隔板的上部,并与通风孔的位置对应。
[0013]进一步地,在箱体底部还设有一接地杆,该接地杆的一端与箱体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封闭于一安装在隔板上的盒体内。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6]1、结构简单,设置无线通讯模块后,能够及时将检测到的气体信息向监控中心发送,从而使监测效率更高;同时,无线通讯模块与探测腔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无线通讯模块工作时产生的信号干扰气体检测传感器的工作,从而使检测精确度更尚O
[0017]2、通过气水分离器将气体中的水分去除后再进行检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气体检测的精确度。
[0018]3、检测后能够及时控制排气泵将危险气体排出,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0019]4、在一次检测完成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三通电磁阀,使三通电磁阀的进端与置空端相连通,然后开启集气泵,这样,集气泵在将探测腔的以检测气体排出的同时,将空气通入探测腔内,从而实现探测腔的在线清洗,以避免以检测气体对下次检测造成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气体检测的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前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一箱体,2—集气泵,3—排气泵,4一探测腔,5—气体检测传感器,6—控制器,7—隔板,8—气水分离器,9—变径接头,10—排气管,11—排气孔,12—三通电磁阀,13一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包括箱体1、集气泵2、排气泵3、探测腔4、气体检测传感器5以及控制器6。在箱体I内竖直设有一隔板7,通过该隔板7将箱体I分隔为互补连通的前箱体和后箱体;在箱体I的侧壁上对应前箱体和后箱体均设有若干通风孔,以便于空气的流通以及箱体I内部的散热。在前箱体内设有一散热风扇13,所述散热风扇13安装于隔板7的上部,并与通风孔的位置对应,使前箱体的散热效果更好。所述集气泵2、探测腔4和控制器6均位于前箱体内,所述排气泵3为于后箱体内,其中,集气泵2、探测腔4和控制器6均安装在隔板7上;所述控制器6封闭于一安装在隔板7上的盒体内,从而更好地保护控制器6,避免控制器6被腐蚀性气体等损坏。所述探测腔4的出气端与集气泵2的进气端相连,集气泵2的出气端与出气管相连,该出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2相连,另一端穿过隔板7后伸入后箱体内,并从箱体I底部伸出。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5安装于探测腔4内;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5为CH4传感器、H2S传感器、CO传感器、S02传感器、02传感器、NH3传感器以及油气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更全面的检测气体的成分,以更好地分析气体的危险性。
[0025]在后箱体内还设有一气水分离器8,该气水分离器8安装于隔板7上,所述气水分离器8的进气端与一进气管相连,出气端通过一连接管穿过隔板7后与探测腔4的进气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2相连,另一端从箱体I底部伸出。在气水分离器8与探测腔4之间设有一三通电磁阀12,所述三通电磁阀12安装与前箱体内,其进端与探测腔4的进气端相连,三通电磁阀12的一出端与气水分离器8相连,另一出端置空(即与空气相连);该三通电磁阀1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6相连;这样,在一次检测完成后,通过控制器6控制三通电磁阀12,使三通电磁阀12的进端与置空端相连通,然后开启集气泵2,集气泵2在将探测腔4的以检测气体排出的同时,将空气通入探测腔4内,从而实现探测腔4的在线清洗,以避免以检测气体对下次检测造成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气体检测的精度。
[0026]所述排气泵3的进气端与一抽气管道相连,其出气端通过一变径接头9与一排气管10相连;所述抽气管道的一端与排气泵3相连,另一端从箱体I的底部伸出;该排气管10的下端与变径接头9相连,上端延伸至箱体I顶部,并与排气孔11相连通;当检测到气体危险度较高时,能够及时控制排气泵3将危险气体排除,从而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0027]还包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安装于后箱体内,所述集气泵2、排气泵3、气体检测传感器5以及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6相连。
[0028]在箱体I底部还设有一接地杆,该接地杆的一端与箱体I相连;使用时,通过接地杆接地,从而避免箱体I导电,安全性更高。
[0029]使用时,将抽气管道和进气管道伸入地下管网内,出气管道根据需要可伸入地下管网内,也可不伸入地下管网内;然后通过控制器6控制集气泵2进行抽气以进行气体检测,并将气体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监控中心发送;当气体危险度较高时,控制器6控制排气泵3工作,将地下管网内的气体向外抽排;在一次检测完成后,通过控制器6控制三通电磁阀12,使三通电磁阀12的进端与置空端相连通,然后开启集气泵2,集气泵2在将探测腔4的以检测气体排出的同时,将空气通入探测腔4内,从而实现探测腔4的在线清洗,以避免以检测气体对下次检测造成影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气体检测的精度。
[003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包括箱体、集气泵、排气泵、探测腔、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竖直设有一隔板,通过该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互补连通的前箱体和后箱体;所述集气泵、探测腔和控制器均位于前箱体内,所述排气泵为于后箱体内,其中,集气泵、探测腔和控制器均安装在隔板上;所述探测腔的出气端与集气泵的进气端相连,集气泵的出气端与出气管相连,该出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相连,另一端穿过隔板后伸入后箱体内,并从箱体底部伸出;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探测腔内; 在后箱体内还设有一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安装于隔板上,所述气水分离器的进气端与一进气管相连,出气端通过一连接管穿过隔板后与探测腔的进气端相连,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集气泵相连,另一端从箱体底部伸出; 所述排气泵的进气端与一抽气管道相连,其出气端通过一变径接头与一排气管相连;所述抽气管道的一端与排气泵相连,另一端从箱体的底部伸出;该排气管的下端与变径接头相连,上端延伸至箱体顶部,并与排气孔相连通; 还包括一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安装于后箱体内,所述集气泵、排气泵、气体检测传感器以及无线通讯模块均与控制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气水分离器与探测腔之间设有一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安装与前箱体内,其进端与探测腔的进气端相连,三通电磁阀的一出端与气水分离器相连,另一出端置空;该三通电磁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的侧壁上对应前箱体和后箱体均设有若干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箱体内设有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隔板的上部,并与通风孔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底部还设有一接地杆,该接地杆的一端与箱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气体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封闭于一安装在隔板上的盒体内。
【文档编号】G01N33/00GK204241463SQ20142080909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祥, 全太锋, 刘炽, 李薇 申请人: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