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2660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新型高特异性Cu2+识别元件(MarR蛋白)的制备及其用于Cu2+的快速比色检测,属于分析化学和食品安全技术领域。专用于生活用水和环境水样品中Cu2+的快速、灵敏、高特异检测。特别适用于Cu2+的现场快速检测。



背景技术:

铜离子(Cu2+),人体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的结构组件及必要辅助因子。但过量的Cu2+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伤,比如胃肠道紊乱,肝脏或肾脏损害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对于Cu2+的检测采用的是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仪器检测方法。但上述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仪器,专业的操作人员及过长的检测时间,最大的劣势在于不能用于现场实时检测。

对于目标分析物的现场实时检测主要需要具备以下3个特点:①快速灵敏;②操作步骤简单;③仪器简便便于携带或无需仪器。本发明可克服现有对Cu2+检测技术的不足,利用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Cu2+高特异性识别元件(MarR蛋白),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Cu2+比色检测方法。MarR蛋白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检测步骤简便,快速,无需任何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对于Cu2+检测技术的不足,利用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Cu2+高特异性识别元件(MarR蛋白),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Cu2+比色检测方法。MarR蛋白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并且检测步骤简便,快速,无需任何仪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本发明提供的Cu2+高特异性识别元件(MarR蛋白),其蛋白来源于产酶溶杆菌OH11,经蛋白表达及纯化,得到MarR蛋白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型Cu2+高特异性识别元件(MarR蛋白)修饰的纳米金比色探针,当被检测物质加入到该比色探针溶液中,若其中含有Cu2+,Cu2+诱导MarR蛋白四聚体的形成,导致胶体金探针的沉聚,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实现对于Cu2+的比色检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供的Cu2+高特异性识别元件(MarR蛋白),其廉价易得,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Cu2+与MarR蛋白结合的快速性,使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可在5min之内完成。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同时可以通过裸眼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实现检测,可应用于家庭,医院,机场口岸等需要实行快速检测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MarR蛋白调控的Cu2+比色检测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2(A)为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a)单独纳米金;(b)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c)纳米金与20μM Cu2+混合;(d)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与20μM Cu2+混合。(B)为对应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本发明对于不同浓度Cu2+比色检测照片。

图4为本发明对于不同浓度Cu2+比色检测紫外吸收光谱图及标准曲线。

图5为本发明对Cu2+比色检测在实际水样品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MarR蛋白的制备

将野生型MarR基因克隆到pET30a表达载体上,导入宿主菌株BL21(DE3),转化子细胞接入含30μg/ml卡纳抗生素的LB培养基中,置于37℃摇床中培养,当OD600=0.6时,加入IPTG使其终浓度为1mM,温度调整为18℃,诱导12小时。离心收集细胞,用蛋白提取缓冲液(50mM Tris-HCl,pH 7.5,100mM NaCl,1mM EDTA,其中有1mM的苯甲基磺酰氟)。超声破碎至溶液透亮时,12,000rpm离心10分钟除去细胞碎片,将上清通过1mL Histrap预装柱(GE),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咪唑洗脱柱子,选择有目的蛋白的溶液进行超滤。收集蛋白,并用储存缓冲液(PBS,0.15M;1.47mM KH2PO4,8.09mM Na2HPO4.12H2O,136.9mM NaCl,2.68mM KCl,pH 7.4)保存于-80℃冰箱。

实施例2比色探针的制备

(1)20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取100mL 0.01%HAuCl4溶液加入至250mL体积的锥形烧杯中,加热搅拌煮沸。随后加入1.8mL 1%柠檬酸三钠溶液,持续搅拌,当溶液颜色变为酒红色45s之后,再煮沸5min停止加热,最后制备的胶体金溶液搅拌10min后装入玻璃瓶4℃避光保存。所有的玻璃器皿均经酸洗并用蒸馏水冲净。

(2)MarR蛋白标记胶体金

利用0.2mol L-1K2CO3调节20nm胶体金溶液pH至8.2。取1.4mL浓度为137.5mg L-1的MarR蛋白溶液加入到6mL胶体金溶液中,快速搅拌后室温静置4h。将胶体金溶液经10,000×g 4℃离心25min,除去上清,沉淀物用超纯水悬浮,再离心,重复2次。最后沉淀物用18mL超纯水悬浮,4℃保存。

实施例3比色探针对Cu2+的检测可行性判定

配制相同浓度的单独纳米金,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20μM Cu2+混合的纳米金,20μM Cu2+混合的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溶液,记录四种条件下溶液的颜色以及对应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2表明,只有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在20μM Cu2+的情况下,Cu2+诱导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探针沉聚,导致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同时观察其对应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只有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在20μM Cu2+的情况下,溶液的紫外-可见光光谱会发生红移。以上结果证明了MarR蛋白标记的纳米金的比色探针对Cu2+的检测可行性。

实施例4比色检测Cu2+

将不同浓度的Cu2+标准溶液分别加入到120μL比色探针溶液中,室温轻微震荡2min,利用数码相机记录溶液颜色,制作标准比色图(图3)。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对应溶液450-800nm的吸光度值,以A600/A520为纵坐标,Cu2+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图4)。将Cu2+污染的水样品加入到比色探针溶液中,室温轻微震荡2min后,利用数码相机记录溶液颜色,该照片颜色与比色图对比,即可对水样品中Cu2+进行半定量检测,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光谱,以A600/A520比值为纵坐标,代入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得水样品中Cu2+的浓度。由图4可知,A600/As20与Cu2+在0.1-10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78,最低检测限为74nM。

实施例5本发明对饮用水及河水实际样品的检测

河水样品预先经过0.45μM细菌过滤器除去杂质。由于所采用的实际水样品中Cu2+的含量均小于本发明的最低检测限。利用标准添加法,将一定浓度的Cu2+加入到实际水样品中,其中比色探针的浓度为3.2nM,样品中添加的Cu2+分别为4μM和8μM。反应2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其紫外光谱。图5表明了本发明满足实际水样品中Cu2+的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