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85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载火箭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换流转接器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间装配完成后,需要检测换流转接器的回采电源参数和转接信号状态。手工测试方式为:使用可调稳压电源调节直流电压至需要的供电电压,根据换流转接器的供电输入节点定义用针孔线进行连接;使用万用表电压档,用表笔连接换流转接器的回采电压对应节点,记录万用表测量的回采电压值;使用万用表导通档,用表笔连接换流转接器的转接信号对应节点,测量转接信号状态;测试完一个通路后,更换下一通路。手工测试需要不断的插拔连接节点,测试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因不同通路节点要求的输入电压不同,连接器节点较密,极易造成节点连接错误,造成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第一,手工测试,需要反复对测试节点进行连接,调节多个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等,且同时只能测试一种项目,测试过程繁琐费时、工具较多、不安全;第二,测试工具简单,无法满足测量回采电源纹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监测模块、纹波模块、信号模块;

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和供电端与监测模块连接,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和回采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纹波模块的回采输入端也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回采输入端与接口模块连接,信号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也与接口模块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采用单输入、多输出的AC/DC电源。

所述接口模块采用电连接器。

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多触电冗余开关。

所述监测模块采用监测数字表。

所述纹波模块与外部示波器相连。

所述信号模块采用面板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在对换流转接器进行测试时,具备安全性、多样性、实时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测试前,只需将接口模块与被测换流转接器进行连接,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对节点进行单独逐个连接,操作便捷、安全。通过控制模块实现输出电源到换流转接器,并输入换流转接器转换后的4路回采电源,4路回采电源可单独或同时控制,测试方法多样;通过监测模块实现对各路电源的电压、电流进行监测,实时显示;通过纹波模块实现对回采电源的纹波进行测量,测试电源的可靠性;通过信号模块实现对62路转接信号状态同步指示,测试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测量系统的换流转接器测试装置,包括:供电模块、接口模块、控制模块、监测模块、纹波模块、信号模块。

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和供电端与监测模块连接,监测模块的输出端和回采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同时纹波模块的回采输入端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回采输入端与接口模块连接,同时信号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接口模块连接,接口模块与换流转接器相连。

供电模块提供供电电源和输出电源,供电电源驱动监测模块工作,监测模块对输出电源的电压、电流参数进行监测,确认为合格后方可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传输到接口模块输出至换流转接器。接口模块将换流转接器输出的转接信号和回采电源引入,转接信号直接传输到信号模块进行指示,回采电源通过控制模块的控制分别进入监测模块和纹波模块,监测模块对回采电源的电压、电流参数进行监测,纹波模块通过外部示波器对回采电源的纹波进行测量。

供电模块采用单输入、多输出的AC/DC电源实现,接口模块采用与换流转接器接口一致的电连接器实现,控制模块采用耐高压、多触点冗余开关实现,监测模块采用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监测数字表实现,纹波模块采用面板接线柱实现,信号模块采用面板指示灯实现。

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本机供电和向外供电输出需求,具备对供电电源及回采电源的电压电流实时监测的监测功能,具备回采电源的纹波测量功能,具备转接信号状态同步指示的信号显示功能。

所述监测功能的实现方式为:其输出电源的监测部分采用数字表并联于输出控制前端,实现先监测再输出;其回采电源的监测部分采用数字表并联于回采控制后端,实现先回采再监测。

所述纹波测量功能的实现方式为:采用红色接线柱连接到回采电源监测部分的正端,采用黑色接线柱连接到回采电源监测部分的负端,将回采电源的正母线引出面板上。

所述信号显示功能的实现方式为:信号正母线通过接口模块连接到换流转接器,经换流转接器进行信号转接后,再通过接口模块引回连接到信号灯的正端,信号负母线接信号灯的负端。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