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半外圈交叉滚子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98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检测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双半外圈交叉滚子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用于该类轴承的工序间加工或轴承成品游隙测量。



背景技术:

目前,机器人、雷达、医疗器械领域主要部件轴承要求具备高精度、高刚性、可以精准定位(摩擦力矩一致性好)的性能。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半外圈的交叉滚子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轴承套圈用全淬火钢制造,多配置钢板保持架,与传统交叉滚子、四点球转盘轴承相比,这类轴承结构上套圈无装滚动体的孔、塞子,消除了因塞子因素对轴承精度、摩擦力距的影响,可获得高的旋转精度,摩擦力距良好的一致性;剖分的结构可以布置钢板结构的保持架、装入更多的滚动体,且使轴承具备好的速度性能,同时,套圈无软带使得轴承的承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类轴承单套产品即可承受径向载荷、又可承受轴向载、倾覆力矩,利于实现整机的轻量化,同时轴承具备高旋转精度、高承载、良好的摩擦力矩一致性以及速度性能高的特点,这类轴承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机器人、雷达、医疗器械等有精确定位要求的领域。

该类双半外圈轴承,其双半套圈有的用连接螺栓零件,也有的产品没有连接螺栓。在生产中,传统的交叉滚子、四点球转盘轴承的在工序间加工时通过用夹球壁厚法、滚道尺寸直接测量法,评判游隙是否满足要求,对双半外圈轴承,外圈为分离的两半,则没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半外圈交叉滚子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轴承游隙检测装置,使其可检验轴承成品游隙,又可在工序间使用,判定零件滚道的加工尺寸是否满足游隙要求,实现该类轴承的轴向游隙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包括底座和压盖,测量芯轴、压紧螺栓、测量表,在底座上设置有螺栓孔,底座和压盖通过压紧螺栓固定;所述底座为圆柱型,底座向内侧具有端边,端边设置有矩形开口,开口尺寸大于被测轴承内外径;被测量轴承下半外圈和被测量轴承上半外圈设置在端边上部的底座内径上;所述测量芯轴上部设置有台阶,台阶上设置有一凸台,测量芯轴的下部为圆柱体,圆柱体安装于被测量轴承内套中,与被测量轴承内径尺寸为过渡配合,芯轴台阶直径大于圆柱体直径,测量芯轴台阶端面与被测量轴承内套端面接触,测量芯轴的凸台中心线与被测量轴承中心线重合;所述测量表与测量芯轴的凸台端面垂直接触。

为了保证压盖可以压紧轴承,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低于被测量轴承外圈端面;所述的被测量轴承外圈外径与底座内径为过渡配;所述底座的底部端边内径以及压盖的内径大于被测量轴承内外圈的内径尺寸。所述底座的端边具备一定高度,便于人工或其它加力装置,通过矩形开口的空间,对轴承施加上下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方便、有效。测量时,螺栓、压盖压紧轴承外圈,通过底座开口空间,向轴承内套施加上下外力,使轴承内套并测量芯轴一起上下移动,测量表显示数值即轴承的轴向游隙。在实际工作中,可测量数次(一般2~3次),取平均值定为轴承的游隙。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压盖,3、测量芯轴,4、测量表,5、压紧螺栓,6、被测量轴承内圈,7、被测量轴承下半外圈,8、被测量轴承上半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和压盖2,测量芯轴3、压紧螺栓5、测量表4,在底座1上设置有螺栓孔,底座1和压盖2通过压紧螺栓5固定;底座1为圆柱型,其底部内侧向内具有端边,端边设置有矩形开口,开口尺寸大于被测量轴承内外径,端边具备一定高度,便于人工或其它加力装置,通过矩形开口的空间,对被测量轴承施加上下的作用力;被测量轴承下半外圈7和被测量轴承上半外圈8设置在底座端边上部的底座内径上。测量芯轴3设置有台阶,台阶上设置有一小凸台,芯轴下部为圆柱体,安装于轴承内套中,与轴承内径尺寸为过渡配合,芯轴台阶直径大于圆柱体直径,芯轴台阶端面与轴承内套端面接触,测量芯轴3凸台中心线与轴承中心线重合,所述测量表4用磁力表架或其它辅助装置固定,测量表4与测量芯轴3的小凸台端面垂直接触,所述的底座1上端面低于被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保证压盖可以压紧轴承;所述的被测量轴承外圈外径与底座内径为过渡配合;所述底座1的底部端边内径以及压盖的内径大于被测量轴承外圈内径尺寸。

测量轴承游隙时,被测量轴承放置于底座1,均匀紧固压紧螺栓5,使压盖2压紧被测量轴承下半外圈7和被测量轴承上半外圈8;通过底座1端边的开口空间,被测量向轴承套施加上下外力,使被测量轴承内套并测量芯轴一起上下移动,测量表4显示数值即被测量轴承的轴向游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