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抗器的温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043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抗器的温度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的温度测量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抗器主要分为铁芯电抗器和空心电抗器两种,装置中通过串联不同电抗率的电抗器起到限制合闸涌流和抑制谐波的作用。电抗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特别是铁芯电抗器。如果温度过高将导致电抗器烧毁,影响装置的正常工作。传统的温度检测方法是用测温枪测量,测温枪测出的温度偏差较大,而且长期实时监测温度是否异常,为了能实时监测温度数据,通常做法是通过预埋温度传感器,把传感器数据传到温度采集装置中,通过RS485把数据传输给终端或者后台。这里的数据采集装置需要外部提供220V或者380V交流电供电,而且RS485也需要外接连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需外部供电的温度监测装置,同时对外进行无线传输,方便用户点检以及实时查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抗器的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取电电路,若干个温度传感器,采样处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数据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器,无线模块;取电电路安装在电抗器的进线端;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抗器预设的测温点,测量该温度点的温度信号,将该温度信号输送给采样处理电路;温度处理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经信号放大电路进行电压转换,已满足后续的数据采集模块电压范围要求;数据采集模块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中央处理器把温度数字信号转为对应的温度值,通过串口把数据传送给无线模块;无线模块把对于的温度数据实时向外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模块采用WIFI无线传输方式、ZIGBEE无线传输方式、蓝牙或GPRS无线传输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取电电路的取电方式采用非接触式,保证绝缘等电气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铂热电阻PT100。

进一步的,所述WIFI无线传输方式主要以IEEE 802.11 b/g 和 IEEE 802.11n为标准的接口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将采样处理电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放大到数据采集电路所规定的输入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抗器温度测量装置能够对电抗器在线进行温度实时监测,便于本地或远端监测与预测,能及时发现电抗器温度是否异常并及时作出处理动作,保证电抗器的安全运行以及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抗器温度测量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取电CT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采样电路图示意图。

图中的101是取电电路,102是温度传感器,103是温度处理电路,104是信号处理电路,105是数据采集电路,106是中央处理器,107是无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框图,本设计实施中用于电抗器温度测量装置包含取电电路101,若干温度传感器102,温度处理电路103,信号处理电路104,数据采集电路105,中央处理器106,无线模块107。

所述的取电电路通过把图2取电CT示意图安放在电抗器的进线端,当电抗器通过流过时在CT副边产生电流,改电流连接到取电电路101,取电电路101把电流转为几种电压给其它模块供电。

所述若干个温度传感器102安装在电抗器本体内部的预埋管里,通过采样电路103把温度传感器102的阻值变化所对于的温度信息转化为电压信号。本设计实施中所用的温度传感器102为铂热电阻,一般每相安装一只温度传感器102,三相系统中一般安装三只。

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104的输入端与采样电路103连接,用于将采样电路103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放大到数据采集电路105所规定的输入范围。这里的信号处理电路104是根据数据采集电路105而确定,如果实际应用中采样电路103所输出的信号满足数据采集电路105的输入要求,可以取消该电路。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06采用常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8,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公司的嵌入式处理器进行控制。

所述的无线模块107采用工业级的WIFI模块,该模块为串行接口便于接入中央处理器106,中央处理器106实时通过串口控制无线模块107把温度数据向外传送。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接收无线需要WIFI的支持,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这一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手机的WIFI很方便的对电抗器温度进行巡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对电抗器在线运行温度进行实时的本地或远端监测、温度预测,及时发现电抗器温度是否异常以便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