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0527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站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三个运营商的存量基站数量庞大,现网中存在大量的存量及新建站址。基站中蓄电池作为基站设备的后备供电保障,直接关系到网络的运营质量,前期各个运营商也都对蓄电池配置提出各自的配置指导意见,但是配置原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现网中蓄电池厂家众多、服役年份各不相同、损耗情况差异等众多影响因素,各个基站蓄电池在市电停电的情况支撑时长的判定存在一定地困难,进而再评判哪些蓄电池需要进行改造替换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判标准。为了评价蓄电池容量,现行主要有三种评估方式:第一种是蓄电池脱网进行蓄电池容量测试仪检测,对网络安全性、稳定性影响很大,且需上站现场测试,费时费力;第二种是根据开关电源自带的电池粗评估方式评估电池性能,往往偏差很大;第三种是利用电导仪测试电池的内阻,大致判断电池的好坏,偏差也很大。以上三种方式都因为测试成本巨大或准确性不足无法直接应用于现网运营中的蓄电池评价,实际工程中往往只能以蓄电池的服役时间为依据进行替换,但是蓄电池的工况受本站断电频繁程度,所处环境温度情况,充放电管理情况、电池本身性能情况,以及服役时间情况影响,仅仅凭服役时间作为判定依据,明显不够准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电池容量的评估方法中由于测试成本高或准确性不足而无法直接应用于现网运营中,以及实际工程中以服役时间作为判定依据进行替换时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其中,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的步骤包括:通过运维监控平台与基站侧的数据采集器连接,向所述数据采集器发送指令信息,使得所述数据采集器根据所述指令信息设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使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放电;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器发送的所述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所述放电参数至少包括:所述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所述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其中,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为所述实际放电时长t1;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确定所述理论放电时长t2。其中,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确定所述理论放电时长t2的步骤包括: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所述理论放电时长t2:t2=qη[1+α(t-25)]/ki其中η为放电容量系数,对应的取值在0.4~1之间;α为温度系数,对应的取值为0.01、0.006或0.008;k表示安全系数,为一定值。其中,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实际放电时长与所述理论放电时长的比值,将所述比值确定为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其中,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在预先生成的效能值与评估信息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应的评估结果。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的一临界状态对应的放电曲线标本;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相关参数以及所述放电曲线标本,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其中,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的一临界状态对应的放电曲线标本的步骤包括:设定一临界状态的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第一效能值;获取所述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根据所述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确定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将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确定为所述放电曲线标本。其中,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相关参数以及所述放电曲线标本,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放电倍率,并在预设时长内获取当前放电倍率下对应的各个测试时间点的电压值;确定与当前放电倍率对应的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将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的评估结果;其中相邻测试时间点之间对应的测试间隔时长相等,在每一测试时间点获取所述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对应的电压值。其中,将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所述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的评估结果的步骤包括: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小于所述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小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大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将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至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并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其中,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设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触发所述基站蓄电池放电;采集所述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获取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第一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至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并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根据放电参数获取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基于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根据获取的基站蓄电池效能值进行基站蓄电池的评估,可以在满足网络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对蓄电池的在网负载准确放电测试,安全方便快捷地获得蓄电池真实的在网电池在线时长效能,得出对蓄电池的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蓄电池放电的电压、电流曲线示意图;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测试点与效能标的曲线比对示意图;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示意图二;图5a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示意图一;图5b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终端侧的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示意图二;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基站侧的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示意图;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101、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其中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无线通信连接,通过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可获取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获取基站蓄电池放电参数的过程为:通过运维监控平台与基站侧的数据采集器连接,向数据采集器发送指令信息,使得数据采集器根据指令信息设置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使基站蓄电池进行放电;接收数据采集器发送的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放电参数至少包括: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移动终端首先与运维监控平台连接,运维监控平台与基站侧的数据采集器连接,其中这里的数据采集器为fsu(fieldsupervisionunit,端站数据采集器)。在移动终端与运维监控平台、运维监控平台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之后,实现移动终端与基站的连接。此时移动终端向基站侧的数据采集器发送指令信息,数据采集器在获取指令信息之后,根据指令信息设置基站蓄电池的浮充电压,这里的浮充电压即为用户设定的基站蓄电池的终止放电电压。同时数据采集器需要触发基站蓄电池进行放电。在基站蓄电池放电的过程中,数据采集器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数据采集器在获取放电参数之后,将放电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放电参数至少包括: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准确评估基站蓄电池的真实性能,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对采集的数据做出规范性要求,对数据分析的评价标杆做出统一。为了满足后续数据分析评价的准确定,目前运维监控平台数据采集的颗粒度是30分钟一个点,为了评价分析需求及硬件运行环境,我们折中取用2分钟为统计周期,采集的数据为系统时间、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等。在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之后,执行步骤102。步骤102、根据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在获取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放电参数之后,根据放电参数确定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其中放电参数中包括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在获取实际放电时长时,确定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为实际放电时长t1。数据采集器在基站蓄电池开启放电时开启计时,在基站蓄电池结束时停止计时,获取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在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理论放电时长时,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来确定理论放电时长t2。其中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确定理论放电时长t2的步骤包括: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理论放电时长t2:t2=qη[1+α(t-25)]/ki其中η为放电容量系数,对应的取值在0.4~1之间;α为温度系数,对应的取值为0.01、0.006或0.008;k表示安全系数,为一定值。在计算理论放电时长时,将获取的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均带入预设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其中预设计算公式中的放电容量系数η对应于一取值范围,需要根据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放电时长来确定放电容量系数的取值。k表示安全系数,对应的取值为1.25。温度系数α根据放电时长来确定对应的取值。针对放电容量系数η而言,在不同的放电时长下对应于不同的取值,放电容量系数η与放电时长的对应关系可参见表1。基站蓄电池放电时长(小时)放电容量系数η0.50.410.4520.6130.7540.7950.8360.8770.9180.9490.98101大于201表1根据表1可以看出,基站蓄电池实际放电时长增加时,放电容量系数η逐渐增大,即放电容量系数η随基站蓄电池实际放电时长的增加而增大,放电容量系数η与基站蓄电池实际放电时长正相关,放电容量系数η在0.4~1之间。在基站蓄电池的放电时长大于等于10时,对应的放电容量系数为定值1。在采用预设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依据表1中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放电容量系数η的取值。在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时,针对单个基站蓄电池而言,其对应的温度为确定的,选取测试站点实际的温度值进行计算。针对温度系数α而言,其取值需要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而定,温度系数α随基站蓄电池实际放电时长的增加而减小,温度系数α与基站蓄电池实际放电时长负相关。在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小于等于1h时,温度系数α的取值为0.01;在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大于1h小于等于10h时,温度系数α的取值为0.008;在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大于10h时,温度系数α的取值为0.006。在确定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之后,执行步骤103。步骤103、根据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主流的蓄电池测量容量都以0.1c标准来测定,但是现网中站点功耗电流各不相同,无法通过测量放出的蓄电池容量来直接评价蓄电池效能损耗情况,为了有一个标准的评价工具,因此选用放电时长纬度来评价现网蓄电池的效能值,这也是与工程最紧密相关联的参数,至此确定出评价参数,即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实际放电时长/理论放电时长。在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之后,获取实际放电时长与理论放电时长的比值,将比值确定为基站蓄电池效能值。根据实际放电时长t1和理论放电时长t2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的过程为: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实际放电时长t1/理论放电时长t2。在获取基站蓄电池效能值之后,执行步骤104。步骤104、根据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所述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在获取基站蓄电池效能值之后,在预先生成的效能值与评估信息对应关系中,获取与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应的评估结果,实现对基站蓄电池的评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在线电池时长效能,与实际蓄电池的放电性能的匹配性,可以直观的判断蓄电池效能损耗情况,由于放电是根据实际现网负载测试得到的实际放电时长,因此也直接反应了本站放电后备时长能力,是有很强的数据说服力。现以基站蓄电池在线放电测试数据为例,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如图2所示。基站蓄电池的规格为150ah/48v,测试的平均电流为10.54a,放电到设定的47v电压,耗时667分钟(11.1小时),因此当前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为11.1小时。由于当前针对某一特定基站蓄电池而言,基站蓄电池对应的环境温度为25℃,则t的取值为25℃,η取定为1,α取定0.006,q为150ah,计算得出理论放电时长为11.38小时,则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实际放电时长(11.1h)÷理论放电时长(11.38h),得出基站蓄电池效能值为0.9766。本发明技术方案,基于现网网络资源及监控体系,在满足网络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蓄电池实施远程自动放电测试,经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分析,输出真实的在网电池在线时长效能,得到蓄电池续航能力评估,可以充分利用蓄电池,进而提高网络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更好的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与日常网络运营。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可以真实反映蓄电池的损耗情况,但是这是基于对蓄电池进行47v中深度放电后得出的参数,在电池资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可能仅仅只想知道这个电池组效能情况是否低于某个给定的临界状态,而非准确的某个数值,以快速判断是否需要报废替换。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获取基站蓄电池的一临界状态对应的放电曲线标本;根据基站蓄电池的相关参数以及放电曲线标本,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其中基站蓄电池的临界状态可以为临界报废状态,这里的临界报废状态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设定的。在获取临界状态对应的放电曲线标本时,首先需要设定一临界状态的基站蓄电池对应的第一效能值;获取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根据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确定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将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确定为放电曲线标本。具体为,根据工程管理上的需要,设定一个临界报废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收集并积累这种临界报废状态的第一效能值的放电曲线(电压及电流),分析出各种放电倍率下的典型效能特征电压曲线作为效能特征电压曲线,将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形成一个数据库,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确定为放电标本曲线。在确定放电标本曲线之后,根据基站蓄电池的相关参数以及放电曲线标本,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的步骤包括: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放电倍率,并在预设时长内获取当前放电倍率下对应的各个测试时间点的电压值;确定与当前放电倍率对应的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将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取基站蓄电池的评估结果;其中相邻测试时间点之间对应的测试间隔时长相等,在每一测试时间点获取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对应的电压值。针对待评估的基站蓄电池而言,需要获取对应的放电倍率,并在预设时长内选定若干个测试时间点,相邻测试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相等,针对每一测试时间点获取对应的电压值,其中相邻测试时间点之间的间隔时长相等。根据待评估的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倍率,在放电标本曲线中确定与当前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倍率对应的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将获取的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相应测试时间点处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可以很快判断待评估蓄电池与临界报废状态曲线标本的电压值高低差异,通过对这几个测试时间点处对应的电压值的评价,不需要等到蓄电池放电完成,就可以评价出基站蓄电池与临界报废状态曲线样本电池效能高低的对比数据,进而对蓄电池做出较临界报废状态样本电池效能高低的评价。其中,将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取基站蓄电池的评估结果时: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小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小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大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大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具体的,在待评估蓄电池的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超过一半的测试时间点处对应的电压值均大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时,可以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大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此时基站蓄电池的状态优于临界报废状态。在待评估蓄电池的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超过一半的测试时间点处对应的电压值均小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时,可以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小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此时基站蓄电池的状态劣于临界报废状态。如图3所示,设定放电倍率为0.03c的52%的效能电池为临界报废状态的蓄电池效能曲线,被测试的蓄电池组的放电倍率也是0.03c,每通过30分钟我们比较一次与标的曲线的差异,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6个测试点处的电压均低于标的曲线,则可以判定该蓄电池组效能在52%之下,是我们工程中需要替换改造的对象。表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了满足测试稳定性,实现远程放电测试数据,在数据采集器内存储采集的数据,在测试结束后提取上报终端,进行分析。且本发明提供的全新的衡量评估电池容量的方法,根据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的比值进行评估,由于实际放电时长是根据实际在线负载进行放电测试得到真实使用情况下的时长,更能够评估实际断电时候基站工作的真实时间。本发明针对临界报废状态的蓄电池进行各种放电倍率下的放电测试,得出临界报废状态曲线标本。对在网电池进行在网放电测试时,通过选定若干个时间周期点,通过与临界报废状态曲线标本的同周期点的电压对比分析,判断与标本曲线的高低情况,做出快速判断,满足了技术人员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的评估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401、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其中在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时,需要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根据指令信息设置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触发基站蓄电池放电;采集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具体的,在获取放电参数时,基站根据获取的指令信息对蓄电池进行设置,并在设置完成后触发基站蓄电池放电,在基站蓄电池放电的过程中采集对应的放电参数。其中,基站在根据指令信息对蓄电池进行设置时,需要设置蓄电池的浮充电压,这里的浮充电压即为用户设定的基站蓄电池停止放电时对应的终止放电电压。基站侧通过数据采集器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为了准确评估基站蓄电池的真实性能,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对采集的数据做出规范性要求,对数据分析的评价标杆做出统一。为了满足后续数据分析评价的准确定,目前运维监控平台数据采集的颗粒度是30分钟一个点,为了评价分析需求及硬件运行环境,可以折中取用2分钟为统计周期。其中数据采集器采集的放电参数至少包括: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步骤402、将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至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并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在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之后,将获取的放电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放电参数计算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根据效能值来进行评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满足网络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对蓄电池的在网负载准确放电测试,安全方便快捷地获得蓄电池真实的在网电池在线时长效能,得出对蓄电池的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5a所示,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第二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基站蓄电池对应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第一评估模块40,用于根据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0包括:发送子模块11,用于通过运维监控平台与基站侧的数据采集器连接,向数据采集器发送指令信息,使得数据采集器根据指令信息设置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使基站蓄电池进行放电;第一接收子模块12,用于接收数据采集器发送的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放电参数至少包括: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其中,第二获取模块20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21,用于确定基站蓄电池放电到设定电压时对应的时长为实际放电时长t1;第二确定子模块22,用于根据基站蓄电池的容量q、负荷总电流i以及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温度值t,确定理论放电时长t2。其中,第二确定子模块22进一步用于:采用预设计算公式确定理论放电时长t2:t2=qη[1+α(t-25)]/ki其中η为放电容量系数,对应的取值在0.4~1之间;α为温度系数,对应的取值为0.01、0.006或0.008;k表示安全系数,为一定值。其中,第一确定模块30进一步用于:获取实际放电时长与理论放电时长的比值,将比值确定为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其中,第一评估模块40进一步用于:在预先生成的效能值与评估信息对应关系中,获取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对应的评估结果。其中,如图5b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的一临界状态对应的放电曲线标本;第二评估模块60,用于根据基站蓄电池的相关参数以及放电曲线标本,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其中,第三获取模块50包括:设定子模块51,用于设定一临界状态的基站蓄电池对应的第一效能值;第一处理子模块52,用于获取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根据第一效能值对应的放电曲线确定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将各个放电倍率下的效能特征电压曲线确定为放电曲线标本。其中,第二评估模块60包括:获取子模块61,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对应的放电倍率,并在预设时长内获取当前放电倍率下对应的各个测试时间点的电压值;第三确定子模块62,用于确定与当前放电倍率对应的第一放电标本曲线;第二处理子模块63,用于将各个测试时间点处的电压值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获取基站蓄电池的评估结果;其中相邻测试时间点之间对应的测试间隔时长相等,在每一测试时间点对应的测试时刻获取第一放电标本曲线对应的电压值。其中,第二处理子模块63进一步用于: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小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小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在各个测试时间点中,当对应的电压值大于第一放电标本曲线中对应的电压值的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与总测试时间点的数量之比大于1/2时,确定基站蓄电池的效能值大于临界状态对应的第一效能值。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应用于基站,如图6所示,包括:第四获取模块70,用于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模块80,用于将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传输至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并对基站蓄电池进行评估。其中第四获取模块70包括:第二接收子模块71,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信息;设置子模块72,用于根据指令信息设置基站蓄电池的参数,并触发基站蓄电池放电;采集子模块73,用于采集基站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放电参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蓄电池评估装置,通过获取基站蓄电池的放电参数,根据放电参数获取基站蓄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基于实际放电时长和理论放电时长确定基站蓄电池效能值,根据获取的基站蓄电池效能值进行基站蓄电池的评估,可以在满足网络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实现对蓄电池的在网负载准确放电测试,安全方便快捷地获得蓄电池真实的在网电池在线时长效能,得出对蓄电池的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如图7所示,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包括三层,分别是应用层、控制层、传输层。其中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内,也可以独立于移动终端,形成移动终端、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以及基站信息交互处理的构架。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基站蓄电池评估系统集成于移动终端内,来进行阐述。应用层包含用户交互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收发模块,控制层包含规则定义模块、测试控制模块及接口协议,传输层主要为网络基础通信模块。应用层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的交互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功能;控制层主要实现对远程测试对象的测试控制、对象单元间对接的协议控制以及测试分析规则的定义;传输层主要实现各个单元之间的控制信号及数据信号的传输。当前我们主要是基于移动终端(用户交互模块)通过网络运维监控平台,来实现对远程基站蓄电池(远程测试对象)进行放电测试,为了让测试稳定可靠,我们通过升级fsu功能(测试控制模块),让fsu支持将测试过程的记录数据以自定义周期保存在fsu存储(数据存储模块)中,测试结束后,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模块工作在用户配置指引(规则定义模块)下进行工作,最后通过数据收发模块输出到用户交互模块。具体步骤如下:使用移动终端通过运维监控平台连接上基站端的fsu(fieldsupervisionunit,端站数据采集器),调整开关电源相关参数,将蓄电池的浮充电压调整到47v,使蓄电池进入放电状态,放电过程中,通过基站端fsu采集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数据(记录时间、电压、电流参数,记录颗粒度根据精细度要求进行调整,本测试主要采用2分钟周期打点),通过对放电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蓄电池后备时长及电池在线时长效能情况,做出对蓄电池的综合评估。在网络硬件条件更加完善时,可以向远程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演进,实现服务器对多基站同时开展的多线程放电测试管理,实现电池远程放电控制、远程fsu或数据服务器数据记录、测试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从而服务于庞大的电源资产的管理。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