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309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尾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车辆技术领域,电动智能尾门已经称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满足尾门的设计需求上,负责支撑尾门关闭的关键件部件电动撑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符合设计需要,如何对电动撑杆进行疲劳测试称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以便为电动撑杆及尾门的前期设计上提供非常重要的测试数据及验证结果。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包括:主体支架、左精定位支架组件、右精定位支架组件、支架组件、升降支架组件、左电动撑杆、右电动撑杆和位移控制器;

所述升降支架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凹形轨条结构上,所述升降支架组件通过所述凹形轨条结构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做上下移动;

所述支架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主体支架抵触,所述支架组件的平面与地表平面成一夹角;

所述左精定位支架组件包含第一左精定位单元和第二左精定位单元;所述右精定位支架组件包含第一右精定位单元和第二右精定位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处于第一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处于第二直线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地标平面平行;

所述左电动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左电动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右电动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右电动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连接;

所述位移控制器控制所述左电动撑杆和所述右电动撑杆进行位移,以使所述支架组件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设置有第一左移动组件,以使所述左电动撑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设置有第一右移动组件,以使所述右电动撑杆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设置有第二左移动组件,以使所述左电动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设置有第二右移动组件,以使所述右电动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左移动组件设置和所述第二右移动组件分别设置有指针,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的钢尺配合。

可选地,所述支架组件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左带柄手轮,所述第一左带柄手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左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左电动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所致支架组件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右带柄手轮,所述第一右带柄手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右移动组件带动所述右电动撑杆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可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固定板、手挽扣、橡胶球头;

所述配重块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平面上,用于固定所述配重块;

所述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通过轴承和轴套结构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的第一侧面活动连接;

所述支架组件的平面上设置有所述手挽扣;

所述支架组件设置有所述橡胶球头,用于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缓冲块缓冲接触。

可选地,所述升降支架组件包含左高低调节丝杆套件、右高低调节丝杆套件、左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右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第二左带柄手轮和第二右带柄手轮;

所述第二左带柄手轮,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左高低调节丝杆套件通过丝杆转动与所述主体支架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第二右带柄手轮,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右高低调节丝杆套件通过丝杆转动与所述主体支架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左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左电动撑杆位移时的运动曲线力距;

所述右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右电动撑杆位移时的运动曲线力距。

可选地,所述升降支架组件包含第三左带柄手轮和第三右带柄手轮;

所述第三左带柄手轮,用于通过调节侧向丝杆转动与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进行位移;

所述第三右带柄手轮,用于通过调节侧向丝杆转动与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进行位移。

可选地,还包括:左牵引钢丝和右牵引钢丝;

所述位移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左牵引钢丝带动所述左电动撑杆进行位移;所述右牵引钢丝带动所述右电动撑杆进行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合金型材焊接而成的主体,各种精定位支架组件,调整测试位置所需的各方位的丝杆套件,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各种电路控制盒,为使设备搬运方便的万向脚轮,及与此设备配套的独立的电智控制箱。能够通过精定位支架组件及丝杆套件,感应器之类的零部件可变动位置的优点,适合于所有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疲劳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形轨条结构与手拧螺丝的实现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右带柄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主体支架0;

升降支架组件0-1;

左电动撑杆1a;

右电动撑杆1b;

支架组件2

配重块3;

配重块固定板4;

紧固孔位5;

治工具6;

钢尺7;

凹形轨条结构9;

丝杆10;

丝杆套11;

手拧螺丝12;

第一左带柄手轮13a-1;

第一右带柄手轮13b-1;

第二左带柄手轮13a-2;

第二右带柄手轮13b-2;

第三左带柄手轮13a-3;

第三右带柄手轮13b-3;

手挽扣14;

橡胶球头15;

缓冲块16;

合金型材17;

左精定位支架组件18a;

右精定位支架组件18b;

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

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

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

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

第一左移动组件18a-1-1;

第一右移动组件18b-1-1;

第二左移动组件18a-2-1;

第二右移动组件18b-2-1;

左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a;

右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b;

左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a;

右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b;

万向轮21;

侧向丝杆22;

位移控制器23;

左牵引钢丝24a;

右牵引钢丝24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及图2,该设备包括:主体支架0、左精定位支架组件18a、右精定位支架组件18b、支架组件2、升降支架组件0-1、左电动撑杆1a、右电动撑杆1b和位移控制器23;

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滑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0的凹形轨条结构9上,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通过所述凹形轨条结构9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做上下移动;

所述支架组件2的第一侧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的第一侧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架组件2与所述主体支架0抵触,所述支架组件2的平面与地表平面成一夹角;

所述左精定位支架组件18a包含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和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所述右精定位支架组件18b包含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和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

其中,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和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设置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和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处于第一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和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2上,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和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处于第二直线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地标平面平行;

所述左电动撑杆1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连接;所述左电动撑杆1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连接;所述右电动撑杆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连接;所述右电动撑杆1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连接;

所述位移控制器23控制所述左电动撑杆1a和所述右电动撑杆1b进行位移,以使所述支架组件2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间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合金型材焊接而成的主体,各种精定位支架组件,调整测试位置所需的各方位的丝杆套件,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各种电路控制盒,为使设备搬运方便的万向脚轮,及与此设备配套的独立的电智控制箱。能够通过精定位支架组件及丝杆套件,感应器之类的零部件可变动位置的优点,适合于所有汽车尾门的电动撑杆疲劳测试。

进一步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形轨条结构与手拧螺丝的实现示意图,该凹形轨条结构9与手拧螺丝12在a处的具体实现结构如图3所示。

可选地,具有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疲劳测试设备,不同车型的电动撑杆1a/1b反复闭合所用的支架组件2具备各种汽车属门的仿真效果,支架组件2的配重块3可以根据汽车尾门实际重量配重,支架组件2上有配重块固定板4,固定板4上开发有5处紧固孔位5,为适应不同的配重块规格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设置有第一左移动组件18a-1-1,以使所述左电动撑杆1a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设置有第一右移动组件18b-1-1,以使所述右电动撑杆1b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设置有第二左移动组件18a-2-1,以使所述左电动撑杆1a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设置有第二右移动组件18b-2-1,以使所述右电动撑杆1b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左移动组件18a-2-1设置和所述第二右移动组件18b-2-1分别设置有指针7-0,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的钢尺7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对于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第一右移动组件18b-1-1以及第二右移动组件18b-2-1并未示出,但是其结构关系与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第一左移动组件18a-1-1以及第二左移动组件18a-2-1为对称设计。

结合图1至图4,支架组件2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左带柄手轮13a-1,所述第一左带柄手轮13a-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左移动组件18a-2-1带动所述左电动撑杆1a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所致支架组件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右带柄手轮13b-1,所述第一右带柄手轮13b-1,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右移动组件18b-2-1带动所述右电动撑杆1b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上移动。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左右撑杆的尾部通过支架17固定在对应移动组件上,以右电动撑杆1b为例,右电动撑杆1b尾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上,具体操作是松开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上的手拧螺丝(图中未示出),通过最外侧的第一右带柄手轮13b-1进行调整,位置确定后锁死手拧螺丝便可,两侧第二左精定位单元18a-2和第二右精定位单元18b-2调整方法相同。

具体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右带柄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第一右带柄手轮13b-1设置于a处的侧向。

进一步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尾门电动撑杆疲劳测试设备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7,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配重块3、配重块固定板4(参见图1或图2)、手挽扣14、橡胶球头15;

所述配重块固定板4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的平面上,用于固定所述配重块3;

所述支架组件2的第一侧,通过轴承和轴套结构与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的第一侧面活动连接;

所述支架组件的平面上设置有所述手挽扣14;

所述支架组件设置有所述橡胶球头15,用于在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与所述主体支架0上的缓冲块缓冲接触。

具体的,支架组件2中间位置附带有2pcs手挽扣14,方便测试前对设备进行调整及日常工作的维护。支架组件2模拟汽车尾门关闭时角度可到达下限位置,下限位置时设计的橡胶球头15与缓冲块16发生接触,起缓冲尾门实验过程中关闭下行所带的冲击用,减噪及保护设备用。

具体的,位置调整确认后,可通过设备控制器运行设备。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疲劳测试设备的测试运动轨迹是按照汽车尾门闭合角度设计而成,关闭状态与水平垂直面成45度角,参见图7。处于打开状态时,最大的打开角度与水平垂直面成105度角,实际反复测试的运行角度范围是60度,具体实施闭合与打开是由位移控制器23控制,通过牵引钢丝带动运行,进行开闭反复测试,达到电动撑杆的疲劳测试实验结果。

继续参照图1-图7,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包含左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a、右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b(图中为示出)、左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a(途中为示出)、右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b、第二左带柄手轮13a-2和第二右带柄手轮13b-2;

所述第二左带柄手轮13a-2,用于通过调节左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a通过丝杆10转动与所述主体支架内0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第二右带柄手轮13b-2,用于通过调节所述右高低调节丝杆套件19b通过丝杆10转动与所述主体支架0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进行上下位移;

所述左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a,用于获取所述左电动撑杆1a位移时的运动曲线力距;

所述右运动曲线力距感应器组件20b,用于获取所述右电动撑杆1b位移时的运动曲线力距。

继续参照图1至图7,所述升降支架组件0-1包含第三左带柄手轮13a-3和第三右带柄手轮13b-3;

所述第三左带柄手轮13a-3,用于通过调节侧向丝杆22转动与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左精定位单元18a-1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进行位移;

所述第三右带柄手轮13b-3,用于通过调节侧向丝杆22转动与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内的轴套发生位移,以使所述第一右精定位单元18b-1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进行位移。

继续参照图1至图7,该设备。还包括:左牵引钢丝24a和右牵引钢丝24b;

所述位移控制器23,用于控制所述左牵引钢丝24a带动所述左电动撑杆1a进行位移;所述右牵引钢丝24b带动所述右电动撑杆1b进行位移。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7,支架组件2尾端采用轴承、轴套结构与主体联接,为适应撑杆1反复运动测试而设计,支架组件2左右两侧各设计一套带精定位尺度的治工具6,治工具6上附有钢尺刻度7和精定位带指针的移动组件8,移动组件8在治工具6上是与凹形轨条型材9相配合移动定位,通过丝杆10与移动组件8上的丝杆套11配合滑动定位来实现与汽车尾门撑杆1a/1b相同位置及角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