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712阅读:1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在经过模具注塑、热压机平整、去毛边以及激光镭雕打标等多到工序的生产加工后,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表面可能存在原始的瑕疵或者加工过程中导致的损伤。

因此,为了保证笔记本电脑外壳的质量,在装箱出货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外观检测。

现有的检测方式多为通过人工肉眼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消耗较大的劳动强度,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错检和漏检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可通过CCD相机对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流水式多视角的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传送带、缓冲气缸、低速电机、旋转台、CCD相机以及控制器;所述传送带位于机架内侧上端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缓冲气缸与机架内侧连接,所述缓冲气缸的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横板,所述低速电机位于横板上端中部,所述旋转台的下端中部与低速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CCD相机位于机架上端一侧,所述机架内侧设置有电控箱,所述机架上端还设置有触控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位于电控箱内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缓冲气缸、低速电机、CCD相机以及触控显示屏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通过转辊与机架连接,所述转辊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所述机架侧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转辊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台的上端面设置有海绵层。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台与CCD相机的空间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通过传送带、缓冲气缸、低速电机、旋转台、CCD相机以及控制器的综合利用,可对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流水式的多视角检测,检测视角全面,自动化程度较高,可大幅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并且能避免错检和漏检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CCD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传送带4、缓冲气缸5、低速电机7、旋转台8、CCD相机10以及控制器12;所述传送带4位于机架1内侧上端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缓冲气缸5与机架1内侧连接,所述缓冲气缸5的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横板6,所述低速电机7位于横板6上端中部,所述旋转台8的下端中部与低速电机7的转轴连接,所述缓冲气缸5用于驱动横板6与低速电机7的升降进而实现旋转台8的升降,所述低速电机7用于驱动旋转台8转动,所述CCD相机10位于机架1上端一侧,所述机架1内侧设置有电控箱11,所述机架1上端还设置有触控显示屏13。

所述控制器12位于电控箱11内部;所述控制器12分别与缓冲气缸5、低速电机7、CCD相机10以及触控显示屏13电性连接。

所述传送带4通过转辊3与机架1连接,所述转辊3通过轴承与机架1连接,所述机架1侧面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转轴与其中一个转辊3同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转辊3旋转进而带动传送带4运转,实现对笔记本电脑外壳的传送,所述驱动电机2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

所述旋转台8的上端面设置有海绵层9,用于避免旋转台8对镁合金材质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表面造成损伤。

所述旋转台8与CCD相机10的空间位置相对应,当旋转台8升起后,CCD相机10正好可采集到旋转台8上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图像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待检测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放置在传送带4的上游端,通过人工操作触控显示屏13,使驱动电机2带动传送带4运转,当笔记本电脑外壳运动至旋转台8的正上方时,控制器12使驱动电机2失电停车,同时使缓冲气缸5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横板6、低速电机7以及旋转台8上升托起笔记本电脑外壳,随后控制器12使低速电机7通电运转,带动旋转台8和笔记本电脑外壳旋转,同时CCD相机10进行图像采集,同时将图像信息传递至控制器12,经控制器12分析处理后由触控显示屏13显示出来;旋转台8转动一周,使CCD相机10完成对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多视角全方位外观检测,然后控制器12使低速电机7失电停转,缓冲气缸5的活塞杆缩回,笔记本电脑外壳落回至传送带4上,最后驱动电机2运转,带动传送带4继续传送笔记本电脑外壳。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