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57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壳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如繁花般快速涌现,目前我国的手机持有量已经占据世界前列,同时随着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造就了手机加工的量越来越大。现有的手机壳加工后仅仅进行普通的尺寸检测和壳体喷绘检测,没有壳体的摩擦测试等,以致于上架的产品磨损过快,质量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本申请能检测手机壳的外观以及对手机壳进行采样测试,采样测试为摩擦测试,增加了产品的优品率,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图案检测机构和摩擦采样检测机构,所述图案检测机构包括封闭式的矩形检测箱,矩形检测箱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产品入口和产品出口,矩形检测箱内还设有连通产品入口和产品出口,并穿出产品出口向外延伸的传送带,矩形检测箱内设有机械手和产品检测台,机械手设于传送带两侧,产品检测台设有四个支脚,四个支脚分别设于传送带两侧,矩形检测箱顶部设有光照装置和检测镜头,所述摩擦采样检测机构包括采样机械手、旋转座和摩擦小球,摩擦小球上设有支杆,支杆与旋转电机相连,摩擦小球能跟随支杆的转动而转动,摩擦小球对应设于旋转座上方,旋转座边缘设有固定扣件,采样机械手设于传送带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先对手机壳进行暗箱测试,该暗箱测试通过拍摄手机壳的外表面,从而获取手机壳的喷绘图案以及产品尺寸等信息,经过暗箱测试后的手机壳由传送带送出,再随机抓取手机壳进行摩擦测试,该测试将手机壳固定在旋转座上,再通过旋转的摩擦小球摩擦手机壳,从而完成摩擦测试。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摩擦小球的外表面设有摩擦凸纹。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检测箱的产品入口处设有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产品是否送入矩形检测箱内。

本实用新型中,产品检测台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废品传送带,废品传送带设于传送带下方,并与传送带相交,废品传送带与废品收集室相连,废品传送带上还设有废品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检测手机壳的外观以及对手机壳进行采样测试,采样测试为摩擦测试,增加了产品的优品率;

(2)通过旋转的摩擦小球摩擦手机壳,从而完成摩擦测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案检测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擦采样检测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0-传送带,11-矩形检测箱,12-废品传送带,13-废品收集室,14-采样机械手,15-旋转座,16-固定扣件,17-支杆,18-检测镜头,19-光照装置,20-产品检测台,21-摩擦小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手机壳质量检测装置,包括图案检测机构和摩擦采样检测机构,所述图案检测机构包括封闭式的矩形检测箱11,矩形检测箱1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产品入口和产品出口,矩形检测箱11内还设有连通产品入口和产品出口,并穿出产品出口向外延伸的传送带10,矩形检测箱11内设有机械手和产品检测台20,机械手设于传送带10两侧,产品检测台20设有四个支脚,四个支脚分别设于传送带10两侧,矩形检测箱11顶部设有光照装置19和检测镜头18,所述摩擦采样检测机构包括采样机械手14、旋转座15和摩擦小球21,摩擦小球21上设有支杆17,支杆17与旋转电机相连,摩擦小球21能跟随支杆17的转动而转动,摩擦小球21对应设于旋转座15上方,旋转座15边缘设有固定扣件16,采样机械手14设于传送带10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先对手机壳进行暗箱测试,该暗箱测试通过拍摄手机壳的外表面,从而获取手机壳的喷绘图案以及产品尺寸等信息,经过暗箱测试后的手机壳由传送带送出,再随机抓取手机壳进行摩擦测试,该测试将手机壳固定在旋转座15上,再通过旋转的摩擦小球21摩擦手机壳,从而完成摩擦测试。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摩擦小球21的外表面设有摩擦凸纹。本申请采用旋转的摩擦小球21对应旋转座15,避免了在摩擦过程中对手机壳体的某一点一直旋转摩擦造成损伤,从而达不到摩擦测试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检测箱11的产品入口处设有光电传感器,该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产品是否送入矩形检测箱11内。

本实用新型中,产品检测台20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废品传送带12,废品传送带12设于传送带10下方,并与传送带10相交,废品传送带12与废品收集室13相连,废品传送带12上还设有废品机械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