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钢片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85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双钢片检测治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柔性电路板的是否存在钢片重贴现象的双钢片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钢片贴合工位不管是利用载板进行贴合还是自动化机器自动贴合,总是有小概率存在重贴现象,从而影响客户侧的最终装配,所以不能存在钢片重贴的异常问题。而由于一片柔性电路板上有不同厚度的钢片,且柔板的排版各异,如何快速、有效、低成本分类重贴的双钢片,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现有的检测夹具包括载板、设于所述载板上方且相对于所述载板移动的刮板,当柔性电路板放置于载板上时,刮板由载板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若刮板能够顺利完成一侧到另一侧的移动,则表示该柔性电路板没有出现重贴现象,若刮板无法由一侧运动至另一侧,即刮板在某处卡住,则表示该柔性电路板的某处出现重贴现象。

然而,现有的检测夹具,刮板与载板之间有唯一间隙,因而只能对同一个厚度的钢片有测试效果,如果同一片柔性电路板子上有不同厚度的钢片,或者其他区域有不同厚度的补强都不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钢片检测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钢片检测治具,包括底板、固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滑动机构与所述滑动机构连接的高度检测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高度检测机构由所述底板的一侧移动到所述底板的另一侧,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所述高度检测机构包括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一种厚度的钢片或多种厚度的钢片相适应一个或多个卡条,所述卡条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具有设定间隙,所述设定间隙仅仅能够容许一片钢片通过。

优选的,所述卡条的底端部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用于避免所述卡条刮伤所述柔性电路板以及钢片。

优选的,所述高度检测机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卡条通过其顶端部的卡口卡住所述连接轴从而实现与所述连接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口为U型卡口,所述U型卡口与所述连接轴的外周面相匹配,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轴转动,通过转动所述U型卡口从而调节所述卡条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的设定间隙。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分别固设于所述底板上方两端的两滑轨,所述滑轨的滑块上固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固定座。

优选的,该双钢片检测治具还包括通过把手支撑块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的推动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块,且所述挡块固设于所述底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挡块上贴附用于减缓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滑移的动量的橡胶。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挡板,所述底板以及两挡板围成的区域用于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根据柔性电路板上钢片的位置,调准高度检测机构的位置,再根据不同钢片的厚度,定义通过与不通过的范围,也就是卡条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具有设定间隙,再调准卡条的高度。作业时,将高度检测机构由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通过的柔性电路板即为正常板,通不过的柔性电路即为异常板,并可以看出卡在何处,则该处出现了钢片重贴现象。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性检测出具有多种厚度的柔性电路板是否具有钢片重贴现象,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双钢片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双钢片检测治具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钢片检测治具,包括底板1、固设于 底板1上的滑动机构3与滑动机构3连接的高度检测机构2,滑动机构3用于带动高度检测机构2由底板1的一侧移动到底板1的另一侧,底板1上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高度检测机构2包括与柔性电路板上的一种厚度的钢片或多种厚度的钢片相适应一个或多个卡条21,卡条21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具有设定间隙,设定间隙仅仅能够容许一片钢片通过。

其中,卡条21的底端部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用于避免卡条21刮伤柔性电路板以及钢片。

高度检测机构2还包括连接轴22,卡条21通过其顶端部的卡口211卡住连接轴22从而实现与连接轴22的固定连接。

更为具体的,卡口211为U型卡口211,U型卡口211与连接轴22的外周面相匹配,并能够相对于连接轴22转动,通过转动U型卡口211从而调节卡条21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的设定间隙。当转动卡条21时,卡条21与连接轴22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卡条21的高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卡条21的底端部与钢片之间的间隙同样发生变化,通过该原理,可以实现卡条21的底端部与钢片之间的间隙的调整。

滑动机构3包括分别固设于底板1上方两端的两滑轨31,滑轨31的滑块上固设有用于固定连接轴22的固定座6,通过滑轨31可以带动卡条21从底板1的一侧移动到底板1的另一侧。

该双钢片检测治具还包括通过把手支撑块7与固定座6固定连接的推动把手8,推动把手8可以方便人手握持,从而将卡条21轻松地从底板1的一侧移动到底板1的另一侧。

滑轨31的两端分别设有挡块4,且挡块4固设于底板1上,挡块4可以防止滑块从轨道上脱。更为具体的,挡块4上贴附用于减缓滑轨31上的滑块滑移的动量的橡胶,从而使得滑移速度迅速降下来。

底板1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挡板5,底板1以及两挡板5围成的区域用于放置柔性电路板。具体的,挡板5位于滑轨31的内侧,可以避免柔性电路板与滑轨31接触,且挡板5可以起到一定导向作用,作业人员可于顺着挡板5的长度方向放置挡板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根据柔性电路板上钢片的位置,调准高度检测机构2的位置,再根据不同钢片的厚度,定义通过与不通过的范围,也就是卡条21的底端部与对应厚度的钢片之间具有设定间隙,再根据该设定间隙调准卡条21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作业时,将高度检测机构2由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通过的柔性电路板即为正常板,通不过的柔性电路即为异常板,并可以看出卡在何处,则该处出现了钢片重贴现象。本实用新型可以一次性检测出具有多种厚度的柔性电路板是否具有钢片重贴现象,提高 了检测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