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027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监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和乡村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与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拉动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改变区域面貌,保障区域安全。

在构建海绵城市的过程中,监测监控水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能够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措施治理水质,保护海绵城市。结合经验及长期的研究发现,现有的水质监测监控系统存在诸多的不便:

1、监测的样本不够全面,缺乏科学性。

2、需要建立多个监测监控基站,投入的成本较高,且建造起来费时费力。

3、无法远程传输监测数据,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针对现有监测监控基站的缺陷,设计了监测监控装置,该装置借助推进器实现其能够在水面滑行,在滑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各个水域的水质,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监控中心及移动终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设计巧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包括机身及机箱,机身的上端焊接有机箱,其特征在于:机箱内安装有配电柜及升降油缸,配电柜内配有智能控制器,升降油缸的下端连接有传感器模组,智能控制器连接传感器模组;机箱的下端焊接有水下推进器及进水器,进水器位于水下推进器之间,进水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及监测槽,进水管的里端连接监测槽,出水管的里端连接监测槽;监测槽位于传感器模组的下方位置。

进一步,机身内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安装机箱;机身的表面铺设有海绵垫。安装口结构简单,易于成型,且与安装口相互匹配,能够完美的安装机箱,安装后的机箱十分稳定。海绵垫具有浮力,确保该装置能够稳定的浮于水面。

进一步,机箱外侧连接有防水隔板。防水隔板具有防水功能,保护内置的配电柜、升降油缸等部件,防止其因触水而损坏。

进一步,智能控制器内置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信至监控中心与移动终端。通讯模块实现智能控制器能够与监控中心、移动终端相互通信,不仅方便传输监测数据至监控中心与移动终端,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而且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进一步,传感器模组内装配有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各司其职,检测水质的各项数据。

进一步,进水管包括前支管与后支管,前支管水平设置,后支管倾斜设置,前支管与后支管的连接处形成有接口,接口处安装有柱塞,柱塞控制接口打开与关闭,柱塞借助弹簧连接。柱塞能够控制进出水,在工作状态下,由于整个装置处于运动过程,水由前支管进入并带有冲击力,借助该冲击力向内推动柱塞,接口打开,水进涌入监测槽内,方便传感器检测水质;停止工作后,柱塞封堵接口,防止水流入监测槽内。

进一步,监测槽的下端安装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电机及叶轮,监测槽的内壁上设有排水口,排水电机连接叶轮,叶轮与排水口相互配合,排水口连接出水管的里端。排水机构能加快排水,能够迅速排水,以便下一批水进入监测槽内,而且能够防止水量过多而造成浮力下降。

进一步,叶轮的叶片上设有兜水槽。兜水槽提升叶轮的排水效果。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一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针对现有监测监控基站的缺陷,设计了监测监控装置,该装置借助推进器实现其能够在水面滑行,在滑行过程中实时监测各个水域的水质,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监控中心及移动终端,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控,设计巧妙。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一下几点:

1、配电柜与传感器模组相互配合后使用,配电柜中的智能控制器控制传感器模组工作,传感器模组集合有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各司其职: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溶解氧传感器检测水中溶解氧浓度,液位传感器检测监测槽内的液位,浊度传感器检测水的浊度,微生物传感器检测微生物浓度。检测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被传输至智能控制器内,再由智能控制器内的通讯模块传输至监控中心及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智能、实时水质监测监控,方便监控人员实时查看检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

2、升降油缸配合传感器模组使用,可以达到升降的目的,控制传感器模组的高度,保证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效果。

3、监测槽、进水管、出水管及排水机构相互配合实现进水、出水的平衡循环,进水过程中由进水管涌入到监测槽,在监测槽内完成水质监测,同时在排水机构的作用下底部的水由出水管排出;紧接着,下一批水再由进水管进入监测槽,重复上述过程后达到全面、多水域水质检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进水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图2中Ⅰ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活动式水质监测监控装置,包括机身1及机箱2,机身1的上端焊接有机箱2;机身1内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与机箱2的大小相互匹配,机箱2能够完美的安装至机身1上。机身1的外侧设置防水隔板3,防水隔板3具有防水功能,保护内置的配电柜19、升降油缸20等部件,防止其因触水而损坏。防水隔板3的表面装配有海绵垫4,海绵垫4具有浮力,确保该装置能够稳定的浮于水面。

机箱2内安装有配电柜19及升降油缸20,配电柜19一方面提供各个电部件的电能,另一方面其内部配备有智能控制器22,借助该智能控制器22控制各个电部件、采集传感器检测的水质数据。升降油缸20的下端连接有传感器模组21,传感器模组21内装配有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均由智能控制器22控制。配电柜19与传感器模组21相互配合后使用,配电柜19中的智能控制器22控制传感器模组21工作,传感器模组21集合有温度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上述传感器各司其职:温度传感器检测水温,溶解氧传感器检测水中溶解氧浓度,液位传感器检测监测槽内的液位,浊度传感器检测水的浊度,微生物传感器检测微生物浓度。检测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线被传输至智能控制器22内,再由智能控制器22内的通讯模块传输至监控中心及移动终端,实现远程、智能、实时水质监测监控,方便监控人员实时查看检测数据,保证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

升降油缸20配合传感器模组21使用,可以达到升降的目的,控制传感器模组21的高度,保证各个传感器的工作效果。

机箱2的下端焊接有水下推进器5及进水器6,水下推进器5有两个,分设于两端,进水器6则设置于水下推进器5之间。水下推进器5由电机驱动,能够带动监测监控装置在水面滑行,方便其监测监控各个水域的水质,获得的数据更科学合理,参考价值高。

进水器6包括进水管7、出水管17及监测槽12,进水管7的里端连接监测槽12,出水管17的里端连接监测槽12;监测槽12位于传感器模组21的下方位置,当升降油缸20将传感器模组21下放时,传感器模组21进入监测槽12内。进水管7包括前支管8与后支管9,前支管8水平设置,后支管9倾斜设置,前支管8与后支管9的连接处形成有接口,接口处安装有柱塞10,柱塞10控制接口打开与关闭,柱塞10借助弹簧11连接。柱塞10能够控制进出水,在工作状态下,由于整个装置处于运动过程,水由前支管8进入并带有冲击力,借助该冲击力向内推动柱塞10,接口打开,水进涌入监测槽12内,方便传感器检测水质;停止工作后,柱塞10封堵接口,防止水流入监测槽12内。

监测槽12的下端安装有排水机构,排水机构包括排水电机14及叶轮13,监测槽12的内壁上设有排水口18,排水电机14连接叶轮13,叶轮13与排水口18相互配合,排水口18连接出水管17的里端。排水机构能加快排水,能够迅速排水,以便下一批水进入监测槽12内,而且能够防止水量过多而造成浮力下降。叶轮13的叶片15上设有兜水槽16,兜水槽16提升叶轮13的排水效果。监测槽12、进水管7、出水管17及排水机构相互配合实现进水、出水的平衡循环,进水过程中由进水管7涌入到监测槽12,在监测槽12内完成水质监测,同时在排水机构的作用下底部的水由出水管17排出;紧接着,下一批水再由进水管7进入监测槽12,重复上述过程后达到全面、多水域水质检测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