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64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具体是一种采用外密封的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流道方案具有工程投资小、结构形式简单、施工安装检修方便的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双向流道泵装置的优化理论设计和匹配方法不够成熟,目前国内部分已建双向流道泵站或因流道型线设计不合理,造成泵振动、汽蚀,因此做好双向流道的模型实验工作对优化双向流道设计、减少工程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双向流道的模型实验主要采用将双向流道泵装置等比例缩小的方法来评估双向流道流动特性。在实验中要求泵装置水泵层转轮室与进水流道严格密封,但由于进、出水流道被按比例缩小造成进出水流道之间间距狭小,造成实验中对水泵层转轮室密封操作困难,难以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双向流道的流动特性的精确评估造成困难,不利于双向流道的优化设计和推广应用。更为严重的是,对双向流道的错误评估可能引起严重的工程灾难,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的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排列的双向进水流道、水泵层、双向出水流道,双向进水流道、双向出水流道与水泵层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水泵层包括叶轮和导叶;所述水泵层的两侧设有外密封装置,所述外密封装置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上钢板设置于双向出水流道下侧,下钢板设置于双向进水流道上侧,上钢板、下钢板通过螺栓、橡胶板实现连接密封。

所述密封装置的上钢板与双向出水流道之间无间隙,下钢板与双向进水流道之间无间隙密封固定。

所述密封装置的上钢板、下钢板严格对齐,橡胶板置于上钢板、下钢板之间,上钢板、橡胶板、下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使上钢板、下钢板之间密封无空隙。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双向流道模型实验装置由于进、出水流道之间间距狭小而造成密封操作困难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采用外密封的新型双向流道模型实验装置。在水泵层外侧即在进、出水流道之间加密封装置,使水泵层外侧包括水泵层完全密封,从而实现对双向流道实验装置整个水泵层的密封。通过采取外密封可以省去实验中对水泵层转轮室与进水流道之间的内密封,减少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主要包括双向进水流道、水泵层、双向出水流道和外密封装置;所述进水流道、水泵层、出水流道按从下到上排列,所述水泵层主要包括叶轮和导叶,位于进、出水流道中间,通过螺栓连接进、出水流道,所述外密封装置设置在进、出水双向流道尾端,即水泵层两端各设一密封装置,通过在进水流道上方和出水流道下方增铸铁板(上钢板、下钢板),再通过橡胶板和螺栓上下两块铁板(上钢板、下钢板)达到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双向流道实验装置,设计巧妙、原理科学,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第一、本实用新型不同于传统双向流道实验装置,通过两侧的外密封装置实现对水泵层的密封,避免了传统双向流道实验装置对转轮室与进水流道之间进行内密封时由于进出水流道之间空间狭小而带来的操作困难,简化了实验难度并提高了实验效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外密封装置对整个水泵层进行密封,可以提高双向流道实验装置的密封效果,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装置真实特性,提高对双向流道装置评估的精确性。

第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投入小,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适用于大多数双向流道模型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剖面图。

图中:1双向进水流道、2水泵层、3双向出水流道、4外密封装置、4-1上钢板、4-2下钢板、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中所示,一种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包括双向进水流道1、水泵层2、双向出水流道3,双向进水流道1、水泵层2、双向出水流道3按从下到上排列,水泵层2与进、双向出水流道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水泵层2包括叶轮和导叶;本实施例还包括外密封装置4,外密封装置4设置在水泵层2两侧,外密封装置4包括上钢板4-1、下钢板4-2,上钢板4-1设置于双向出水流道3下侧,下钢板4-2设置于双向进水流道1上侧,上钢板4-1、下钢板4-2通过螺栓5、橡胶板实现连接密封。

通过进出水流道上下两侧新增上钢板4-1、下钢板4-2对整个水泵层实现密封,上钢板4-1、下钢板4-2通过螺栓5及橡胶板实现连接密封。

本实用新型双向流道实验装置采用外密封装置4直接对水泵层2进行密封,避免了常规密封方式在进、出水双向流道之间操作的困难,简化了双向流道模型实验的操作难度,提高了双向流道实验的评估精确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原理科学,易于实现,密封效果好,实验时成本投入小,适用范围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