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851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价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混凝土强度是在标准恒温、标准湿度的条件下养护28天后试压得出混凝土的强度。

一般标准试块是用长宽高均为150毫米的试模制作的混凝土试块。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试块要放到养护架上进行养护。现有的养护架包括四角支架和位于四角支架之间的高中低三层挡板组成。工人在放置混凝土试块的时候,需要手动将混凝土试块放置在不同高度的挡板上。

但是由于混凝土试块较重,在放置时高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对使工人搬运混凝土试块时经常弯腰或高举试块,长时间如此就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很大负担,这就需要对现有混凝土养护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通过两端的液压缸和支架突出端上安装的可调支撑筒来调整养护架的高度以方便工人摆放混凝土试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的:

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相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混凝土试块的多层的支撑架,所述相对设置的支架上均设置有上下移动的导向装置,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导向装置上,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支撑架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固定有导向装置,同时将支撑架固定在导向装置上,在利用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架沿导向装置限定的方向上推或下降,实现了工人适宜放置混凝土试块的位置与最终放置位置的相互转换。

较佳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固定在支架上下两端的导座,两端插接固定在导座之间的导柱,套设在导柱上的多个导套,支撑架两端与导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上下两端设置有导座,间导柱插接在导座之间,起到了便于拆装导柱的效果,同时间多个导套套在导柱上,并将设置为多层的支撑架固定在对应导套上,实现了可依次上升支撑架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导套设置为三个,所述多层的支撑架为三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导套限定为三个,实现了合理分配支撑架的数量。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在支撑架两端分别延伸的第一承力板,第二承力板,第三承力板,在上述三个承力板下端分别固定有外径依次减小的第一支撑筒、第二支撑筒、第三支撑筒,所述第一支撑筒上端向内延伸有第一内凸缘,第二支撑筒上端向外延伸有第二外凸缘,下端向内延伸有第二内凸缘,所述第二支撑筒下端向外延伸有第三外凸缘,所述第二支撑筒从下至上穿过第一支撑筒,且第二外凸缘抵接在第一内凸缘上,所述第三支撑筒穿过所述第二支撑筒,且第三外凸缘抵接在第二内凸缘上,所驱动装置还包括液压缸,液压缸抵接在第三支撑筒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架两边依次延伸有承力板,在承力板下方还设有直径依次减小的支撑筒,通过设置在各个承力板之间的支撑筒,将三层支撑架连接在一起,起到了只用一组对称设置的驱动装置就可以实现推动三层支撑架上下运动的效果,同时将三个支撑筒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内外凸缘,可起到卡位和限制各个支撑筒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效果,三个支撑筒之间为套接关系,在每个支撑筒上端和下端设置的内外凸缘,可使外径不同的支撑筒在套接后具有可活动的空间,又保证了其上端和下端支架相互限制,不至于相互脱离,实现了使支架依次上升的目的,将液压缸抵接在第三支撑筒上端,起到驱动支撑架上升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支架外侧固定有利用旋转插入支撑架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架外侧固定有利用旋转插入支撑架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起到将支撑架固定在支架上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支座,所述支座上铰接有卡位杆,所述卡位杆向所述支架内侧水平旋转以支撑在所述支撑架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承力板下方均设有一个可以转动限位的限位机构,起到在进行混凝土试块保养的时候,可以关闭液压缸,达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为三组,依次设置在三层对应位置的支撑架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位组件设置为三个,在每层支撑架下端均设置有一个限位组件,起到将三个支撑架的重力平分的目的,起到了避免限位组件轻易坏掉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支撑架外侧成对的延伸有承力板,在承力板之间固定有相互套接且直径依次减少的支撑筒,并通过相互套接的支撑筒以及固定在支撑筒上的支撑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依次带动不同的支架上升,实现了在工人放置混凝土试块时,从较为适合的高度转换为保养时需要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架整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中支撑筒结构剖面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 2、导向装置;21、导座;22、导柱;23、导套;3、支撑架;31、第一支撑架;313、第一承力板;32、第二支撑架;323、第二承力板;33、第三支撑架;331、框架;332、菱形横梁;333、第三承力板;4、驱动装置;41、液压缸;42、支撑筒;421、第一支撑筒;4211、第一内凸缘;422、第二支撑筒;4221、第二内凸缘;4222、第二外凸缘;423、第三支撑筒;4231、第三外凸缘;5、限位组件;51、卡位杆;52、支座;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依次上升的混凝土养护架,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导向装置2、支撑架3、驱动装置4、限位组件5以及位于最下端的底座6。

支架1位于底座6上方,为一个方形框架结构,起到支撑,载重作用,包括两根纵杆12和固定在纵杆之间的横杆11。

导向装置2包括设置在每条纵杆上的导座21、导柱22、导套23。导座21分别焊接于竖支架12上端和下端,其内部中空,一端封闭。导柱22位于上下两个导座21之间,且两端分别插入上下两个导座21内,使导柱22固定在导座21之间。导套23套在导柱22上,与导柱22形成滑动摩擦。

两个支架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和第三支撑架33,且三个支撑架结构相同,包括框架332、位于框架332之间等间距设置的菱形横梁331,混凝土试块均匀摆放在相邻两排菱形横梁331之间的间隔内。

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和第三支撑架33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各自延伸形成有第一承力板313、第二承力板323以及第三承力板333。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和第三支撑架33的外侧焊接在位于同侧的两根纵杆12上的导套上使得第一支撑架31、第二支撑架32以及第三支撑架33能够顺着导柱22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架1外侧的液压缸41以及相互套接固定的支撑筒42,支撑筒42为中空圆柱形且两端连通,支撑筒4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内径逐渐变小的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422和第三支撑筒423。

如图2,第一支撑筒421上部垂直焊接在第一承力板313的下表面,第一支撑筒421上端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一内凸缘4211;第二支撑筒422下端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外凸缘4222,上端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第二内凸缘4221;第二支撑筒422从第一支撑筒421的下方穿入并从上方穿出,第二外凸缘4222卡在第一内凸缘4211下方。

第二支撑筒422垂直焊接在第二承力板323下表面,第三支撑筒423下端内壁向内延伸第三外凸缘4231,第三支撑筒423从第二支撑筒422下端出入,上端穿出,并使第二内凸缘4221与第三外凸缘4231抵接卡位。第三支撑筒423上端焊接在第三车承力板333下端固定。

以上所述,第一与承力板313与第二承力板323为了可使第二支撑筒422穿过第一支撑筒421,在第一支撑筒421焊接第一承力板313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与第二支撑筒422外径相同的圆孔,同理在第二支撑筒422焊接第二承力板323相应的位置上,同样开设有与第三支撑筒423外径相同的圆孔。

液压缸41位于支撑筒42下方,且与底座6焊接,液压缸41一端插入内部中空的支撑筒42内部,与第三支撑筒423上端封闭端抵接。

限位组件5位于突出端33两端的支架1上包括焊接在支架1上的支座52以及与支座52铰接的半圆形的卡位杆51。卡位杆51通过旋转绕到突出端33下方使支撑架3不会掉落实现限位。

使用时,由于无外力作用,第一支撑筒421,第二支撑筒422与第三支撑筒423叠在一起。其相应焊接在第三支撑筒423上端的第三承力板333以及相应的第三支撑架33到地面的高度与工人放置混凝土试块的所需要舒适要求的高度相适,当工人将第三支撑架33摆满之后,启动液压缸41推其上行一端距离,使第二支撑架32露出。

这时继续将第二支撑架32摆满,然后再次启动液压缸41使其上行,这时由于第三支撑筒432下端的第三外凸缘4231与第二支撑筒422上端的第二内凸缘4221抵接,带动第二支撑筒422以及第二支撑架32跟着上行,将第三支撑架31露出,然后继续放置混凝土试块。

当第三支撑架31都摆满了混凝土试块时,再次启动液压缸41带其上行,此时第二支撑筒422下方的第二外凸缘4222与第一支撑筒上端的第一内凸缘4211抵接,进而带动第三支撑架3上行至限位组件5的位置。分别旋动每层支撑架下端的卡位杆51至各层两端的承力板下方卡位,起到限位作用。

通过设置在支架1两端的液压缸41和直径依次减少的三个支撑筒42,将上述的三层支撑架3依次从最适合工人搬运混凝土试块的高度逐次上升至保养试块的位置,实现了转换工人适宜放置混凝土试块的位置高度和最终需要保养的位置高度中间的转化,有利于减少工人放置试块时弯腰和举高的次数,减少了工人放置试块时的负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