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012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溶液的装置,具体为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废水、农药径流等流入水体,溶解有该有害化学物质的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潜在的危害。并且,如果人们不慎饮用或是食用含有残余化学物质的污染水体或鱼类,都将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实验检测工作者一般通过水生毒性实验来得出水体的污染状况,在制备水生毒性实验溶液时,实验人员一般采用分液漏斗来获取所需的实验溶液,然而使用该方式获取实验溶液较为繁琐、效率不高,寻找一套系统的制备仪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该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以及制备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包括将油层、水层分离的分液机构以及搅拌以加速分液机构内部药液混合均匀的搅拌机构;所述分液机构包括盛装液体的罐体,所述罐体设有供液体进出的开口以及控制油层流出的启闭阀。其中,实验工作者可将目标液放置于罐体内部,同时开动搅拌机构,使得罐体内部的药液可以混合均匀,同时油层可由启闭阀流出,从而被实验人工收集出来,底部的水层可由开口流出,从而实现水生毒性实验溶液的制备,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设置于罐体底部的磁力搅拌器以及与磁力搅拌器转动配合的磁力转子,所述磁力转子设置于罐体内部。通过磁力转子的旋转来对罐体内部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得药液混合更加均匀,制备实验溶液的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开口位于罐体顶端。油层由启闭阀流出后,罐体底部的水层由开口处倒出,使得分离出来的油层或水层更加纯净。

作为优选,罐体设有油层出口,油层出口与启闭阀输入端相接通。

作为优选,所述启闭阀包括供油液流出的排液管、堵头以及容纳堵头的容纳部,堵头上设有供油层液体流通的通孔。当需要将罐体内部的油层排放出来时,转动堵头,以使通孔对准排液管,从而实现排液;反之,不需要排液操作时,旋转堵头将通孔对准容纳部的侧壁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启闭阀还包括转动以便于排出饱和水溶液的弧形弯管,弧形弯管与油层出口转动连接且相接通。当油浮在水面上时,饱和水溶液可直接从启闭阀流出,当油沉于瓶底时,通过旋转弧形弯管的开口位置以迎合饱和水溶液的位置,使油液上方的饱和水溶液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弯管与启闭阀输入端一体成型。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弧形弯管的开口位置时,只需旋转启闭阀即可,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作为优选,启闭阀为聚四氟乙烯或玻璃材质制成。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四氟乙烯材质性能更加稳定,且不易破损,使用寿命更长。

作为优选,所述堵头上方设有便于实验人员转动的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磁力搅拌器朝向罐体一端设有固定罐体的固定环,固定环的直径与罐体底端直径相适配。固定环可将罐体固定住,避免实验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将罐体打翻,影响实验进程。

作为优选,所述启闭阀距离罐体底端6~8cm。6~8cm的高度刚好符合罐体底部的水层高度,从而使得油层可以有效从启闭阀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工作者可将目标液放置于罐体内部,同时开动搅拌机构,使得罐体内部的药液可以混合均匀,同时油层可由启闭阀流出,从而被实验人工收集出来,底部的水层可由开口流出,从而实现水生毒性实验溶液的制备,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机构,11、固定环,2、分液机构,21、开口,22、启闭阀,23、油层出口,24、排液管,25、容纳部,26、手柄,27,弧形弯管3、磁力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生毒性实验溶液制备装置,包括将油层、水层分离的分液机构2以及搅拌以加速分液机构2内部药液混合均匀的搅拌机构1;所述分液机构2包括盛装液体的罐体,所述罐体设有供液体进出的开口21以及控制油层流出的启闭阀22。其中,实验工作者可将目标液放置于罐体内部,同时开动搅拌机构1,使得罐体内部的药液可以混合均匀,同时油层可由启闭阀22流出,从而被实验人工收集出来,底部的水层可由开口21流出,从而实现水生毒性实验溶液的制备,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通过磁力转子3的旋转来对罐体内部的溶液进行搅拌,使得药液混合更加均匀,制备实验溶液的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油层由启闭阀22流出后,罐体底部的水层由开口21处倒出,使得分离出来的油层或水层更加纯净。

如图1所示,罐体设有油层出口23,油层出口23与启闭阀22输入端相接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罐体内部的油层排放出来时,转动堵头,以使通孔对准排液管24,从而实现排液;反之,不需要排液操作时,旋转堵头将通孔对准容纳部25的侧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油浮在水面上时,饱和水溶液可直接从启闭阀流出,当油沉于瓶底时,通过旋转弧形弯管的开口位置以迎合饱和水溶液的位置,使油液上方的饱和水溶液流出。

如图3所示,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弧形弯管的开口位置时,只需旋转启闭阀即可,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四氟乙烯材质性能更加稳定,且不易破损,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实施例中,堵头上方设有便于实验人员转动的手柄26。

如图1所示,固定环11可将罐体固定住,避免实验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将罐体打翻,影响实验进程。

在本实施例中,6~8cm的高度刚好符合罐体底部的水层高度,从而使得油层可以有效从启闭阀22中排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