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46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容量长寿命环保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进行工作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诸多优点,包括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小、快速充电等。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储能、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

电极极片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础,直接决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锂电池电极是一种由颗粒物组成的涂层,均匀的涂敷在金属集流体上。在电池极片卷绕之前,需要粘贴胶纸和焊接极耳,而胶纸和极耳的设置位置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电池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电池极片上胶纸和极耳的位置进行检测。如今,CCD检测系统是检测电池极片是否及格的重要设备。当电池极片沿传输机构的导辊到达CCD检测器的检测位点时,CCD检测器进行电池极片图像信息的采集,并将信息反馈给处理器,自动识别电池极片是否及格。

但是,现有的CCD检测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电池极片经过CCD检测系统时,仅能对其正面或反面进行检测,因此,当检测完电池极片的一面后,电池极片需要重新再走一遍CCD检测系统的流程,以对电池极片的另外一面进行检测,操作麻烦,耗时耗力,给实际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结构简单,电池极片经过该CCD检测系统时,正面和反面的图像信息均会被CCD检测器获取,可快速知道电池极片是否达到预设要求,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包括基板、第一检测系统和第二检测系统;所述基板包括上下相对而设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检测系统包括第一CCD检测器、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所述第一CCD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左下侧,所述第二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右下侧;所述第一CCD检测器的镜头朝向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检测系统包括第二CCD检测器、第三导辊和第四导辊;所述第二CCD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三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左下侧,所述第四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右下侧;所述第二CCD检测器的镜头朝向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者,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上下交错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者,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上下交错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五导辊;所述第五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左下侧,所述第五导辊与所述第一导辊上下并列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六导辊;所述第六导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左下侧,所述第六导辊与所述第三导辊上下并列而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弧形光源罩,所述第一弧形光源罩的顶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弧形光源罩设置在所述第一CCD检测器的下方,所述第一CCD检测器的镜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光源罩内;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光源罩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弧形光源罩,所述第二弧形光源罩的顶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弧形光源罩设置在所述第二CCD检测器的下方,所述第二CCD检测器的镜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光源罩内;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光源罩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光源座;所述第一光源座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光源罩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光源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光源座;所述第二光源座与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光源罩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光源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背景板,所述第一背景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背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辊和所述第二导辊之间;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背景板,所述第二背景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背景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辊和所述第四导辊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安装角位,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角位上,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尾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安装角位,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角位上,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相机座,所述第一相机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CCD检测器安装在所述第一相机座上;所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相机座,所述第二相机座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CCD检测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相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一体成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结构简单,在进行工作时,电池极片依次经过第一导辊、第二导辊、第三导辊和第四导辊,当电池极片的检测位点位于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之间时,第一CCD检测器采集电池极片正面的图像信息,当电池极片的检测位点位于第三导辊和第四导辊之间时,第二CCD检测器采集电池极片背面的图像信息。也就是说,电池极片经过该CCD检测系统时,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图像信息均会被CCD检测器获取,可快速知道电池极片的正面和反面是否达都到预设要求,而不需要先检测电池极片的正面再检测电池极片的反面,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CCD检测系统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CCD检测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CCD检测系统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CCD检测系统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图中:10、基板;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20、第一CCD检测器;21、第一导辊;22、第二导辊;23、第五导辊;24、第一弧形光源罩;25、第一加强筋;26、第一相机座;27、第一光源座;28、第一背景板;30、第二CCD检测器;31、第三导辊;32、第四导辊;33、第六导辊;34、第二弧形光源罩;35、第二加强筋;36、第二相机座;37、第二光源座;38、第二背景板;40、电池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包括基板10、第一检测系统和第二检测系统;基板10包括上下相对而设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第二基板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2;第一检测系统包括第一CCD检测器20、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第一CCD检测器2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1上,第一导辊21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左下侧,第二导辊22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右下侧;第一CCD检测器20的镜头朝向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之间的位置;第二检测系统包括第二CCD检测器30、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第二CCD检测器30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2上,第三导辊31设置在第二基板的左下侧,第四导辊32设置在第二基板的右下侧;第二CCD检测器30的镜头朝向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者,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上下交错而设;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或者,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上下交错而设。采取这样的设置方式,以适用于不同传输方向的电池片,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适应性强,实用方便。

如图3所示,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上下交错而设,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的设置方式,电池极片40的传输方向如图3所示。改变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的相对位置,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的相对位置,可以灵活改变电池极片40的传输方向。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五导辊23;第五导辊23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左下侧,第五导辊23与第一导辊21上下并列而设。在实际运用时,根据电池片的实际传输方向选择使用第五导辊23或第一导辊21,适应性强,另外一个没选择的导辊则作为备用导辊。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六导辊33;第六导辊33设置在第二基板的左下侧,第六导辊33与第三导辊31上下并列而设。在实际运用时,根据电池片的实际传输方向选择使用第六导辊33或第三导辊31,适应性强,另外一个没选择的导辊则作为备用导辊。

如图4所示,选择了第五导辊23和第六导辊33,电池极片40的传输方向如图4所示。第一导辊21和第三导辊31为备用辊,当然,选择不同的导辊,电池极片40的传输方向会发生相应的变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实用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光源,第一光源设置在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的上方;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光源,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的上方。CCD检测器进行拍照时,光源可以用于补足光线,使得获取的图像信息更加清晰。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弧形光源罩24,第一弧形光源罩24的顶壁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弧形光源罩24设置在第一CCD检测器20的下方,第一CCD检测器20的镜头穿过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一弧形光源罩24内;第一光源设置在第一弧形光源罩24的内壁上;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弧形光源罩34,第二弧形光源罩34的顶壁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弧形光源罩34设置在第二CCD检测器30的下方,第二CCD检测器30的镜头穿过第二通孔设置在第二弧形光源罩34内;第二光源设置在第二弧形光源罩34的内壁上。进行工作时,电池极片40铺设在两个导辊之间,当电池极片40的检测位点进入CCD检测器的下方时,CCD检测器开始拍照,此时,检测位点刚好位于弧形光源罩的下方,光源设置在弧形光源罩内,光线的利用效率最高,确保获取清晰的图形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光源座27;第一光源座27与第一基板固定连接,第一弧形光源罩24的一端与第一光源座27固定连接;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光源座37;第二光源座37与第二基板固定连接,第二弧形光源罩34的一端与第二光源座37固定连接。通过光源座进行弧形光源罩的安装,结构稳定,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背景板28,第一背景板28的端部与第一基板固定连接,第一背景板28设置在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之间;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背景板38,第二背景板38的端部与第二基板固定连接,第二背景板38设置在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之间。在进行检测时,可以在背景板上粘贴红色贴纸,以提供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加强筋25;第一安装板11与第一基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安装角位,第一加强筋25设置在第一安装角位上,第一加强筋25的尾端与第一基板连接,第一加强筋25的侧壁与第一安装板11连接;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加强筋35;第二安装板12与第二基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安装角位,第二加强筋35设置在第二安装角位上,第二加强筋35的尾端与第二基板连接,第二加强筋35的侧壁与第二安装板12连接。设置加强筋,使得安装板与基板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安装板不易松动,确保CCD检测器的安装位置准确。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相机座26,第一相机座26与第一安装板11连接,第一CCD检测器20安装在第一相机座26上;第二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相机座36,第二相机座36与第二安装板12连接,第二CCD检测器30安装在第二相机座36上。采取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CCD检测器的安装,稳定性也较好。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一体成型。也就是或,第一检测系统和第二检测系统均设置在同一块基板10上,在同一块基板10上上下并列排布,整体性好,结构简单,设置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同时检测电池极片正面和反面的CCD检测系统,结构简单,在进行工作时,电池极片40依次经过第一导辊21、第二导辊22、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当电池极片40的检测位点位于第一导辊21和第二导辊22之间时,第一CCD检测器20采集电池极片40正面的图像信息,当电池极片40的检测位点位于第三导辊31和第四导辊32之间时,第二CCD检测器30采集电池极片40背面的图像信息。也就是说,电池极片40经过该CCD检测系统时,电池极片40正面和反面的图像信息均会被CCD检测器获取,可快速知道电池极片40的正面和反面是否达都到预设要求,而不需要先检测电池极片40的正面再检测电池极片40的反面,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