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电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53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新型智能电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电表。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已在我国基本普及,现有的智能电能表一般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接线部件,壳体包括下壳、上壳,下壳的长度大于上壳的长度,下壳及上壳均呈长方体形,上壳与下壳对合后固定,下壳的后端与上壳的后端齐平,接线部件设于下壳内且位于上壳的前方,接线部件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接线部件包括接线盒,接线盒中设有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上壳上开设有窗口,窗口中有面板,面板的一侧枢接在窗口的一侧,面板的另一侧与上壳固定,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电能表进行检修等操作时,将面板与上壳的固定处解除固定,打开面板即可。

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电表还存在的问题在于: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夹线端子混乱在一起,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智能电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布局更合理的新型智能电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智能电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接线部件,所述的壳体包括下壳、上壳,所述下壳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壳的长度,所述的下壳及上壳均呈长方体形,所述的上壳与下壳对合后固定,所述下壳的后端与所述上壳的后端齐平,所述的接线部件设于所述的下壳内且位于所述上壳的前方,所述接线部件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

所述接线部件包括接线盒,所述的接线盒中设有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

所述的上壳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窗口中有面板,所述面板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所述面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固定;

所述的高压接线端子集中在所述接线盒的一侧,所述的低压接线端子位于集中在所述高压接线端子的另一侧;

相邻高压接线端子之间通过高压绝缘部件隔离,相邻的低压接线端子之间通过低压绝缘部件隔离,所述的高压绝缘部件的宽度大于所述低压绝缘部件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面罩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耳,所述上壳的两侧面的前端具有内凹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耳填入所述的固定槽内后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耳的内侧设有固定凸点,所述的固定槽内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凸点扣入所述的固定孔内后超声波焊接。

进一步,所述面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壳的内侧壁的前部设有卡扣,所述的接线盒的两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扣扣入所述的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智能电能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的布局合理,可将相互之间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线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新型智能电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接线部件1,所述的壳体包括下壳2、上壳3,所述下壳3的长度大于所述上壳2的长度,所述的下壳3及上壳2均呈长方体形,所述的上壳3与下壳2对合后固定,所述下壳2的后端与所述上壳3的后端齐平,所述的接线部件1设于所述的下壳2内且位于所述上壳3的前方,所述接线部件1的上方还罩设有面罩4。

所述接线部件包括接线盒5,所述的接线盒5中设有高压接线端子6和低压接线端子7。所述的高压接线端子6集中在所述接线盒5的一侧,所述的低压接线端子7位于集中在所述高压接线端子6的另一侧;相邻高压接线端子6之间通过高压绝缘部件8隔离,相邻的低压接线端子7之间通过低压绝缘部件9隔离,所述的高压绝缘部件8的宽度大于所述低压绝缘部件9的宽度,从而使得高低压之间的相互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高压绝缘部件8和低压绝缘部件9可为与接线盒一体成型的塑料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2的内侧壁的前部设有卡扣10,所述的接线盒5的两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的卡扣10扣入所述的卡槽中,从而达到接线盒5固定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面罩4与上壳3之间的具体固定连接方式为:所述面罩4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耳11,所述上壳3的两侧面的前端具有内凹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耳11填入所述的固定槽内后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所述固定耳11的内侧设有固定凸点,所述的固定槽内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凸点扣入所述的固定孔内后超声波焊接。

所述的上壳3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的窗口中有面板12,所述面板12的一侧枢接在所述窗口的一侧,所述面板12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2的另一侧与所述的上壳之间通过螺纹杆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