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840发布日期:2018-06-19 23:2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半导体成像器件,因而具有灵敏度高、抗强光、畸变小、体积小、寿命长、抗震动等优点。目前胶管行业内测量异形胶管三坐标多是使用二维投影测量仪和三维扫描设备。由于二维投影需要投多个面才可以取得三坐标,而异形胶管硬度偏低,使用夹具固定后在投第二个面或第三个面时难免要去移动更换异形胶管的位置,会导致异形胶管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轻微的变形,导致获取的数据有着或大或小的偏差,使最后的测量结果精度大大降低。使用三维扫描仪存在成本过高、调试繁琐、精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旨在提供一种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布置有一体机本体;所述一体机本体左侧布置有左摄像头支架,右侧布置有右摄像头支架,后方布置有后摄像头支架,侧后方布置有顶摄像头支架;相应的,在左摄像头支架、右摄像头支架、后摄像头支架以及顶摄像头支架端部设置有左CCD摄像头、右CCD摄像头、后CCD摄像头和顶CCD摄像头;其中,顶摄像头支架呈倒置的L型,具有一体成型的横杆和纵杆,顶CCD摄像头位安装在顶摄像头支架的横杆端部,且正好位于一体机本体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左CCD摄像头、右CCD摄像头、后CCD摄像头和一体机本体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隐藏左摄像头支架、右摄像头支架、后摄像头支架和顶摄像头支架连接线的盖板。

进一步,所述左摄像头支架、右摄像头支架、后摄像头支架和顶摄像头支架均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于穿过连接左CCD摄像头、右CCD摄像头、后CCD摄像头和顶CCD摄像头用的线路。

进一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四个可调地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的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具有成本低、调试简单的优点,避免使用夹具进行固定,不受外力干扰,因此,测量精度也有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布置有一体机本体2;所述一体机本体2左侧布置有左摄像头支架3,右侧布置有右摄像头支架4,后方布置有后摄像头支架5,侧后方布置有顶摄像头支架6;相应的,在左摄像头支架3、右摄像头支架4、后摄像头支架5以及顶摄像头支架6端部设置有左CCD摄像头7、右CCD摄像头8、后CCD摄像头9和顶CCD摄像头10;其中,顶摄像头支架6呈倒置的L型,具有一体成型的横杆11和纵杆,顶CCD摄像头10位安装在顶摄像头支架6的横杆11端部,且正好位于一体机本体2正上方。一体机本体2上还设置有触摸屏14以及USB接口15,用于操作该一体机本体2。

所述左CCD摄像头7、右CCD摄像头8、后CCD摄像头9和一体机本体2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隐藏左摄像头支架3、右摄像头支架4、后摄像头支架5和顶摄像头支架6连接线的盖板12。

所述左摄像头支架3、右摄像头支架4、后摄像头支架5和顶摄像头支架6均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于穿过连接左CCD摄像头7、右CCD摄像头8、后CCD摄像头9和顶CCD摄像头10用的线路。

所述底座1下方设置有四个可调地脚13,用于调节整个装置的平衡。

使用说明:四个CCD摄像头视距保持一次,固定放置在定制一体机的左侧、右侧、后方、上方。把需要测量的异形胶管放置在定制一体机顶部,以任意一个位置确定一个基准点后开始操作。在windows系统中打开影像测量仪软件,用四个CCD摄像头进去等比例的取相拍照,以PNG格式保存。最后使用U盘拷出文件,导入第三方CAD软件中获取该异型管的三坐标。

需要指出的是,一体机本体本身具备电脑功能,本申请仅公开一种布置CCD摄像头和一体机本体的装置,对于如何通过一体机本体控制摄像头以及如何输出拍摄信息是根据需求定制的,属于现有技术,不在本申请的装置的技术范畴。

本申请的基于CCD摄像头的异形胶管三坐标获取装置,具有成本低、调试简单的优点,避免使用夹具进行固定,不受外力干扰,因此,测量精度也有保障。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