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2515发布日期:2018-09-25 19:5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检验工作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工作台。



背景技术:

有的定子壳体零件在使用之前需要检验其密封性,目前缺乏专用的检验工作台,检验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占用检验人员多、工作效率低,检验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工作台,包括工作台支架、水槽和气管,所述水槽位于工作台支架上,所述气管位于水槽上,所述水槽两相对侧壁的顶部设有气管固定块,所述气管穿过两块气管固定块,所述气管一端与气源连接,且另一端连有密封螺丝,所述气管与气源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气阀门,所述气管上设有若干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气管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管转接块,所述气管转接块两侧设有两个分气管,分气管另一端连有进气块,所述工作台支架上设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定子壳体零件,所述定子壳体零件上设有两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块与定子壳体零件上的两个进气口密封连接,所述进气块和气管转接块均固定在固定底座一侧,所述定子壳体零件远离气管转接块的一侧的固定底座上设有角支架,角支架上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穿过固定底座上的角支架的一端与定子壳体零件贴合。

特别的,所述所述两个进气块和定子壳体零件接触的两个接触点与锁紧块和定子壳体零件的接触点连接呈等腰三角形。

特别的,所述气管固定块包括上下两个固定块,下固定块上端设有半圆形通槽,上固定块下端设有半圆形通槽,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扣合形成圆形通槽,圆形通槽的内径与所述气管的外径相等,所述气管位于圆形通槽内,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螺钉连接将所述气管固定在圆形通槽内。

特别的,所述固定底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定子壳体零件下端位于固定底座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检验工作台,劳动强度减少,并且只用一名检验人员就能完成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的任务,提高了效率,检验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进气阀门;2-气管固定块;3-气管;4-水槽;5-定子壳体零件;6-进气管;7-气管转接块;8-进气块;9-锁紧块;10-固定底座;11-密封螺丝;12-工作台支架;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定子壳体零件密封性检验工作台,包括工作台支架12、水槽4和气管3,所述水槽4位于工作台支架12上,所述气管3位于水槽4上,所述水槽4两相对侧壁的顶部设有气管固定块2,所述气管3穿过两块气管固定块2,所述气管3一端与气源连接,且另一端连有密封螺丝11,所述气管3与气源连接的一端设有进气阀门1,所述气管3上设有若干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与气管3连通,所述进气管6的另一端设有气管转接块7,所述气管转接块7两侧设有两个分气管,分气管另一端连有进气块8,所述工作台支架12上设有固定底座10,所述固定底座10上设有定子壳体零件5,所述定子壳体零件5上设有两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块8与定子壳体零件5上的两个进气口密封连接,所述进气块8和气管转接块7均固定在固定底座10一侧,所述定子壳体零件5远离气管转接块7的一侧的固定底座10上设有角支架,角支架上设有锁紧块9,所述锁紧块9穿过固定底座10上的角支架的一端与定子壳体零件5贴合。

特别的,所述所述两个进气块8和定子壳体零件5接触的两个接触点与锁紧块9和定子壳体零件5的接触点连接呈等腰三角形。

特别的,所述气管固定块2包括上下两个固定块,下固定块上端设有半圆形通槽,上固定块下端设有半圆形通槽,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扣合形成圆形通槽,圆形通槽的内径与所述气管3的外径相等,所述气管3位于圆形通槽内,下固定块和上固定块螺钉连接将所述气管3固定在圆形通槽内。

特别的,所述固定底座10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定子壳体零件5下端位于固定底座10的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多个定子壳体零件5依次放入固定底座10的凹槽内,将两个进气块8与定子壳体零件5的两个进气口连接,再通过锁紧块9将定子壳体零件5固定,将多个定子壳体零件5固定完毕后,向水槽4内注入水,定子壳体零件5浸在水面下,其气源将8pa的大气压气体通入气管3内,进气阀门1调节气流的大小,气流进入进气管6内,与进气管6连接的气管转接块7将气流分成两股,进入进气块8,进气块8与定子壳体零件5的两个进气口密封连接,气体进入定子壳体零件5内部,对定子壳体零件5进行密封性测试,当定子壳体零件5上方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该定子壳体零件5的密封性不合格,相反,密封性合格。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