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拉葫芦的试验重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7338发布日期:2018-09-18 21:4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拉葫芦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试验手拉葫芦载荷能力的试验重坨。



背景技术:

手拉葫芦是一种使用简单且携带方便的手动起重器械,也称为“环链葫芦”或“倒链”,它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手拉葫芦的外壳材质是优质合金钢,坚固耐磨,安全性能高,而手拉葫芦能否承受住拉力,能承受多大的拉力,其各项安全性能目前无法通过仪器进行检测,只能通过载荷试验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载荷试验用的重坨由于重量较大,更换较为不便,且进行载荷试验时需频繁更换重坨,所以进行载荷试验效率低下,且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拉葫芦的试验重坨,解决现有技术中载荷试验效率低下且有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拉葫芦的试验重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坨,上坨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圆柱凸块,内部中心处开有深孔,第一圆柱凸块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吊耳,圆柱凸块内部水平的开有第一通孔,上坨底部开有凹槽,凹槽的其中一个面为球面的四分之一,另外一个平面与深孔的轴向平行,整体为球体的四分之一,下坨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圆柱凸块,第二圆柱凸块伸入到第一圆柱凸块内部且其末端开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等且中心轴重合,下坨的上部设置有凸起,凸起的其中一个面为球面的四分之一,另外两个面为互相垂直的平面,整体为球体的四分之一,凸起的下表面与下坨焊接,凸起与凹槽在竖直方向上为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凸起和凹槽的数量至少为4个,第二通孔的数量都至少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凸起和凹槽的数量都相等且均为第二通孔数量的2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同轴通孔和凸起与凹槽的组合,能够在一次载荷试验完成之后不用移动重坨就直接进行下一次载荷试验,提升了手拉葫芦载荷试验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2为上坨仰视图;

图3为下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手拉葫芦的试验重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坨1,上坨1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圆柱凸块15,内部中心处开有深孔11,第一圆柱凸块15顶部中心处设置有吊耳13,圆柱凸块15内部水平的开有第一通孔12,上坨1底部开有凹槽14,凹槽14的其中一个面为球面的四分之一,另外一个平面与深孔11的轴向平行,整体为球体的四分之一,下坨2上部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圆柱凸块21,第二圆柱凸块21伸入到第一圆柱凸块15内部且其末端开有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的内径相等且中心轴重合,下坨2的上部设置有凸起23,凸起23的其中一个面为球面的四分之一,另外两个面为互相垂直的平面,整体为球体的四分之一,凸起23的下表面与下坨2焊接,凸起23与凹槽14在竖直方向上为对应关系。所述第一通孔12、凸起23和凹槽14的数量至少为4个,第二通孔22的数量都至少为2个。 所述第一通孔12、凸起23和凹槽14的数量都相等且均为第二通孔22数量的2倍。

进行载荷试验时, 先将上坨1放在下坨2上,通过吊耳13挂在手拉葫芦上进行载荷试验,此时载荷试验的重坨为上坨1。试验完毕后,通过手拉葫芦放下上坨1,由于上坨1下部设置有凹槽14,下坨2上部设置有凸起23,凸起23能够相对凹槽14滑动,凸起23对凹槽14起到限位作用,所以当上坨1放下时,凸起23正好完全置于凹槽14内,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2的轴正好重合。用钢棒穿入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2,此时下坨2和上坨1被钢棒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用手拉葫芦吊起吊耳13,上坨1和下坨2同时运动,此时载荷试验的重坨为上坨1和下坨2。试验完毕,放下吊耳13,取下钢棒。这样在一次载荷试验完成之后不用移动重坨就直接进行下一次载荷试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