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9993发布日期:2018-10-09 20:18阅读:17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样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由于容量的来源为活性物质,面密度是活性物质涂覆的重要因素,而涂覆面积不是越多越好,涂覆面积应该符合工艺要求,所以其取样的精确性十分必要的。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取样器多为刀片式,还需要垫片(通常为胶类底片)才能取样。由于人工取样的力度不均,每个操作工的手法不同,取样直径大小不一,因而面密度误差相对较大,引起涂覆量难以标准化;涂覆刮刀调整更加困难,取样后难以得到精确的调节参考值,对极片后期的整体质量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精确可靠、经济高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包括底部支架、斜支架、刀片、取样孔,其中:底部支架与斜支架通过尾部的铰链相连接,且底部支架与斜支架中部安装有回位弹簧,斜支架头部通过连杆可拆卸地连接有刀片,底部支架上可拆卸地装有取样孔,取样孔配套位于刀片的下方。

上述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其中:取样孔通过两侧的侧耳装在底部支架上设置的凹槽内。

上述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其中:刀片与连杆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

上述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其中:斜支架的头部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置于底部支架上方且高于刀片的底部。

上述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其中:底部支架与斜支架形成斜角连接。

上述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其中:刀片为钢制尖端刀口。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中,底部支架与斜支架通过尾部的铰链相连接,且底部支架与斜支架中部安装有回位弹簧,实现了底部支架与斜支架形成斜角连接,可以绕尾部的铰链旋转,并且通过回位弹簧的作用进行复位;取样孔通过两侧的侧耳装在底部支架上设置的凹槽内,便于刀片在斜支架上的安装与拆卸,更换不同规格的取样孔;刀片与连杆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实现了刀片与连杆之间的拆卸更换;取样孔配套位于刀片的下方,便于取样孔与刀片之间的配合,实现了极片取样周边无裂口毛刺,从而减小断带的几率,为精确取样孔涂覆的面密度带来更加理想的结果;斜支架的头部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置于底部支架上方且高于刀片的底部,当底部支架与斜支架挤压时,刀片下压进入取样孔内,然后开始切割样品,直至定位块压合在底部支架的上表面,即完成取样操作,利用定位块进行定位,方便操作。总之,本实用新型精确可靠、经济高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合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样孔与底部支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

1、取样孔;2、底部支架;3、回位弹簧;4、铰链;5、斜支架;6、刀片;7、连杆;8、定位块;9、侧耳;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器,包括底部支架2、斜支架5、刀片6、取样孔1,其特征在于:底部支架2与斜支架5通过尾部的铰链4相连接,且底部支架2与斜支架5中部安装有回位弹簧3,斜支架5头部通过连杆7可拆卸地连接有刀片6,底部支架2上可拆卸地装有取样孔1,取样孔1配套位于刀片6的下方。取样孔1通过两侧的侧耳9安装在底部支架2上设置的凹槽10内。刀片6与连杆7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斜支架5的头部连接有定位块8,定位块8置于底部支架2上方且高于刀片6的底部。底部支架2与斜支架5形成斜角连接。刀片6为钢制尖端刀口。

使用时,先根据需求在底部支架2安装合适规格的取样孔1,再在斜支架5上配套安装合适规格的刀片6,将取样器移动至待取样处,将底部支架2置于待取样品上,挤压底部支架2与斜支架5之间的回位弹簧3,使刀片6嵌入到取样孔1中,继续挤压直至定位块8压合在底部支架2的上表面,即完成取样操作,将取下的样品收集起来以待密度检测,底部支架2与斜支架5在回位弹簧3的作用下实现复位。本实用新型精确可靠、经济高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适合锂离子电池涂布涂覆面密度检测取样的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