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6867发布日期:2018-10-12 22:4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而汽车的舒适性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驾乘体验,而汽车座椅的舒适度也已成为衡量汽车是否舒适的最基本的测量指标。

在汽车座椅研发过程中及量产后,均需进行模拟人体进出及振动疲劳试验,各车厂测试标准均需测量座椅表面的位移变化量,以保证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度。而现有的座椅表面的位移变化量的测量方式通常为人工对测量前后座椅表面的位置进行手工测量,然后再进行计算,因人工测量方式误差较大,且费时费力,导致检测进度既慢又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座椅表面的位移变化量的测量方式,存在测量精准度较低,且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包括:

水平设置的固定柱;

竖直设置的两个支撑柱,且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支撑柱连接;

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的机械位移传感器,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能够在所述固定柱上移动,待测量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固定柱的下方位置,通过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测量试验前后座椅表面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固定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槽,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导槽配合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沿所述导槽移动,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柱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两个连接板,且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板贴合;

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

其中,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面,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面,所述固定板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固定板的第二端面为相对的两面,所述固定柱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固定柱的第二侧面为相对的两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的通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螺栓孔;

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导槽的端面抵触时,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在固定柱进行固定;

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导槽的端面未抵触时,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在固定柱实现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为拉线位移传感器或引伸计。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还包括:

分别与每个支撑柱固定连接的底柱;

所述底柱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支撑柱的设置方向构成T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底柱的厚度均为4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采用固定机械位移传感器方式进行试验前后座椅表面的位移量的测量,避免了人工手动进行座椅表面的位移量测量造成耗时耗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证了测量精准度,节省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固定柱;11-导槽;20-支撑柱;30-机械位移传感器;41-连接板;42-固定板;43-通孔;44-螺栓孔;50-底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座椅表面的位移变化量的测量方式,存在测量精准度较低,且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包括:

水平设置的固定柱10;

竖直设置的两个支撑柱20,且所述固定柱10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支撑柱20连接;

设置于所述固定柱10上的机械位移传感器30,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能够在所述固定柱10上移动,待测量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固定柱10的下方位置,通过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测量试验前后座椅表面的位移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利用固定柱10和支撑柱20进行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固定,在进行座椅试验时,利用该机械位移传感器30进行试验前后座椅表面的位移量的获取,该机械位移传感器30通常采用拉线位移传感器或引伸计,即将拉线位移传感器(或引伸计)一端进行固定,另一端采用拉钩与待测座椅表面的特定位置固定连接,在试验测试完成后能根据两次记录的位移量,直接获取到座椅表面的特定位置的位移变化量,以此实现了座椅表面位移变化量的自动获取,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

具体地,为了实现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移动以及牢靠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在沿所述固定柱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槽11,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导槽11配合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沿所述导槽11移动,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柱10移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两个连接板41,且所述固定柱10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板41贴合;

与所述连接板4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2,所述固定板42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

其中,所述连接板41设置于所述固定板42的第一端面,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42的第二端面,所述固定板42的第一端面与所述固定板42的第二端面为相对的两面,所述固定柱10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固定柱10的第二侧面为相对的两面。

具体地,所述固定板4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通孔43,机械位移传感器30借助自身开孔以及所述通孔43,通过螺栓实现与固定板42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通孔43可以依据根据实际购买的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孔位及大小进行设置。例如,如图2所示,固定板42上设置有4个通孔43,且4个通孔43分为两组,每个连接板41的一侧均设置有一组通孔43,图2所示的通孔43的设置方式,在便于安装的情况下,保证了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牢靠固定。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所述连接板41上均设置有螺栓孔44;

当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44与所述导槽11的端面抵触时,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在固定柱10进行固定;

当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44与所述导槽11的端面未抵触时,所述机械位移传感器30在固定柱10实现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槽11在所述固定柱10上沿所述固定柱1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此可以实现将机械位移传感器30固定在所述固定柱10下方的任意位置。

继续如图3所示,连接板41和固定板42构成类似于U型的结构,其中,固定柱10设置在两个连接板41之间,并通过连接板41上的螺栓孔44以及固定柱10上的导槽11配合实现对机械位移传感器30的固定连接。当需要固定所述固定板42连接的机械位移传感器30时,只需将螺栓穿过螺栓孔44,进行拧紧,直到螺栓的尾部抵紧导槽11的底部,而当需要移动机械位移传感器30时,只需将螺栓往外移动,使其不与所述导槽的底部接触即可,当将机械位移传感器30移动到固定柱10的合适位置时,再次进行螺栓的拧紧,直到螺栓的尾部抵紧导槽的底部,以此便完成了机械位移传感器30在固定柱10下方的移动和固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41和固定板42均为铁质,并且外表面做了喷漆处理。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牢靠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还包括:

分别与每个支撑柱20固定连接的底柱50;

所述底柱50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支撑柱20的设置方向构成T字形。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支撑柱20的底端(即远离固定柱10的一端)设置底柱50,以此增大了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整体与固定物体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实现该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的牢靠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说的固定柱10、支撑柱20和底柱50的整体厚度均为40毫米,即该固定柱10、支撑柱20和底柱50均可选用厚度为40毫米的铝型材,其中,固定柱10上的导槽11沿用铝型材上自带的凹槽结构即可。可选地,在一种使用情况下,固定柱10采用长度为800毫米的铝型材,支撑柱20采用长度为600毫米的铝型材,底柱50采用长度为150毫米的铝型材,且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固定柱10、支撑柱20和底柱50之间的连接,均采用角件和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柱10、支撑柱20和底柱50构成龙门框架结构,采用龙门框架形式,并加工一固定支架(即上述的连接机构)将拉线位移传感器(或引伸计)固定于龙门框架的支架下方,试验前标记固定位置,保证测量位置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位置测量装置,因铝型材价格便宜,使得装置整体成本较低,同时,该装置可以快速测量多个位置的位移变化量,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