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5779发布日期:2018-12-14 22:3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属于管道缺陷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因具有连续、快捷、输送量大、方便等众多优点而作为油气田开发、生产与油气外输的主要生产设施,管道运输已成为石油、石化、天然气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

在管道运输以其不可取代的突出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管道运输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的重视。一方面,管道老化严重,由于管线因腐蚀、磨损、意外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各类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建的管道几乎都是高压力、长距离、大口径的输油气管道,其施工地质条件都较为恶劣,并时常遭遇洪水、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和破坏,受内外介质的腐蚀、重压影响严重,管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管道凹陷、椭圆变形、弯曲和下沉等,严重的地方可能导致管道破裂,这都有可能导致油气泄漏,影响管道正常安全运行。

管道漏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铁磁性钢管充分磁化时,管壁中的磁力线被其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阻隔,缺陷处的磁力线发生畸变,一部分磁力线泄漏出钢管的内、外表面,形成漏磁场。与钢管做相对运动的磁敏感元件拾取漏磁场,将其转换成缺陷电信号,这些信号经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从而对缺陷进行判定。

现有技术中的缺点:遇到管道变形时,检测器很难顺畅的通过管道而造成检测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该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既可以使得支撑轮始终保持与管道内壁的紧密接触,又可以在遇到管道形变时为支撑轮提供可压缩的空间,保证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的通畅性与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包括磁化检测套筒、前驱动碗、后皮碗、前支撑筒和后支撑筒,所述前支撑筒、前驱动碗、磁化检测套筒、后皮碗、后支撑筒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磁化检测套筒进一步包括中心筒体、若干磁钢、钢刷和若干探头,所述若干探头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外表面形成探测环,所述若干磁钢分别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外表面形成第一磁钢环和第二磁钢环,此第一磁钢环和第二磁钢环分别位于探测环两侧,所述钢刷均匀密布于磁钢上表面;

所述探测环进一步包括支撑环、若干探头和若干探头支撑架,所述支撑环通过若干支撑片安装于磁化检测套筒的中心筒体外表面,所述若干探头支撑架沿周向安装于支撑环外表面,所述探头安装于探头支撑架上部;

所述前支撑筒和后支撑筒均进一步包括中心支撑筒和若干支撑轮机构,所述若干支撑轮机构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于中心支撑筒外表面,所述支撑轮机构进一步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转轴和支撑轮,所述转轴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靠近底座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一压缩簧组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探头支撑架为平行四边形支撑架。

2. 上述方案中,所述探头支撑架为聚氨酯支撑架。

3.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探头支撑架等间隔设置。

4.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磁钢环和第二磁钢环对称设置于探测环两侧。

5.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V字形板。

6.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驱动碗和后皮碗均设置有碗状部、环形部和连接部,所述环形部设置于碗状部相背于碗口的一侧,所述碗状部和环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7.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皮碗的中心筒体后端面安装有一里程轮。

8.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支撑筒的中心筒体前端面安装有一肋板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其支撑轮机构进一步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转轴和支撑轮,所述转轴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靠近底座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一压缩簧组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远离底座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轮,支撑轮机构中压簧组件的设置,为支撑轮提供弹性力,既可以使得支撑轮始终保持与管道内壁的紧密接触,又可以在遇到管道形变时为支撑轮提供可压缩的空间,保证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的通畅性与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其探测环进一步包括支撑环、若干探头和若干探头支撑架,所述支撑环通过若干支撑片安装于磁化检测套筒的中心筒体外表面,所述若干探头支撑架沿周向安装于支撑环外表面,所述探头安装于探头支撑架上部,检测器在管道内移动检测过程中,探头支撑架外侧在径向上与管道内壁之间为过盈设置,因此在检测器的移动过程中,因管道变形等原因,会对探头支撑架有挤压;支撑架的设置,为检测环提供可压缩的弹性空间;各个探头支撑架的间距设置,探头支撑架的柔性材质选择,都为探头支撑架提供的可压缩的空间,避免因管道内部的形变而阻碍检测器的前行;探头支撑架设置为平行四边形,使得探头支撑架即便在被挤压状态下,探头始终保持平行设置,以保证对磁路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局部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中探测环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磁化检测套筒;101、中心筒体;102、磁钢;103、钢刷;104、探头;105、探测环;106、第一磁钢环;107、第二磁钢环;108、支撑环;109、探头支撑架;110、支撑片;2、前驱动碗;3、后皮碗;4、前支撑筒;5、后支撑筒;401、中心支撑筒;402、支撑轮机构;403、底座;404、第一侧板;405、第二侧板;406、转轴;407、支撑轮;408、压缩簧组件;6、里程轮;7、肋板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包括磁化检测套筒1、前驱动碗2、后皮碗3、前支撑筒4和后支撑筒5,所述前支撑筒4、前驱动碗2、磁化检测套筒1、后皮碗3、后支撑筒5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磁化检测套筒1进一步包括中心筒体101、若干磁钢102、钢刷103和若干探头104,所述若干探头104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101外表面形成探测环105,所述若干磁钢102分别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101外表面形成第一磁钢环106和第二磁钢环107,此第一磁钢环106和第二磁钢环107分别位于探测环105两侧,所述钢刷103均匀密布于磁钢102上表面;

所述探测环105进一步包括支撑环108、若干探头104和若干探头支撑架109,所述支撑环108通过若干支撑片110安装于磁化检测套筒1的中心筒体101外表面,所述若干探头支撑架109沿周向安装于支撑环108外表面,所述探头104安装于探头支撑架109上部;

所述前支撑筒4和后支撑筒5均进一步包括中心支撑筒401和若干支撑轮机构402,所述若干支撑轮机构402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于中心支撑筒401外表面,所述支撑轮机构402进一步包括底座403、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转轴406和支撑轮407,所述转轴406设置于底座403上,所述第一侧板404与第二侧板405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转轴406连接,所述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靠近底座403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一压缩簧组件408,所述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远离底座403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轮407。

上述探头支撑架109为平行四边形支撑架;上述探头支撑架109为聚氨酯支撑架;上述若干探头支撑架109等间隔设置;上述第一磁钢环106和第二磁钢环107对称设置于探测环105两侧;上述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为V字形板。

实施例2:一种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包括磁化检测套筒1、前驱动碗2、后皮碗3、前支撑筒4和后支撑筒5,所述前支撑筒4、前驱动碗2、磁化检测套筒1、后皮碗3、后支撑筒5依次固定连接;

所述磁化检测套筒1进一步包括中心筒体101、若干磁钢102、钢刷103和若干探头104,所述若干探头104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101外表面形成探测环105,所述若干磁钢102分别沿周向设置于中心筒体101外表面形成第一磁钢环106和第二磁钢环107,此第一磁钢环106和第二磁钢环107分别位于探测环105两侧,所述钢刷103均匀密布于磁钢102上表面;

所述探测环105进一步包括支撑环108、若干探头104和若干探头支撑架109,所述支撑环108通过若干支撑片110安装于磁化检测套筒1的中心筒体101外表面,所述若干探头支撑架109沿周向安装于支撑环108外表面,所述探头104安装于探头支撑架109上部;

所述前支撑筒4和后支撑筒5均进一步包括中心支撑筒401和若干支撑轮机构402,所述若干支撑轮机构402沿周向等间隔设置于中心支撑筒401外表面,所述支撑轮机构402进一步包括底座403、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转轴406和支撑轮407,所述转轴406设置于底座403上,所述第一侧板404与第二侧板405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转轴406连接,所述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靠近底座403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一压缩簧组件408,所述第一侧板404、第二侧板405远离底座403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支撑轮407。

上述前驱动碗2和后皮碗3均设置有碗状部、环形部和连接部,上述环形部设置于碗状部相背于碗口的一侧,上述碗状部和环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上述后皮碗3的中心筒体后端面安装有一里程轮6;上述前支撑筒4的中心筒体前端面安装有一肋板架7。

采用上述管道缺陷漏磁检测装置时,其通过支撑轮机构中压簧组件的设置,为支撑轮提供弹性力,既可以使得支撑轮始终保持与管道内壁的紧密接触,又可以在遇到管道形变时为支撑轮提供可压缩的空间,保证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的通畅性与稳定性;其次,检测器在管道内移动检测过程中,探头支撑架外侧在径向上与管道内壁之间为过盈设置,因此在检测器的移动过程中,因管道变形等原因,会对探头支撑架有挤压;支撑架的设置,为检测环提供可压缩的弹性空间;各个探头支撑架的间距设置,探头支撑架的柔性材质选择,都为探头支撑架提供的可压缩的空间,避免因管道内部的形变而阻碍检测器的前行;探头支撑架设置为平行四边形,使得探头支撑架即便在被挤压状态下,探头始终保持平行设置,以保证对磁路检测的准确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