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638发布日期:2018-12-18 20:4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正常状态下(20℃,101.3kPa),蒸气压在0.1mmHg(13.3Pa)以上,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VOCs具有相对较强的活性,是一类比较活泼的气体,部分VOCs本身具有毒性,属于一次污染物,同时在大气中参与各类光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是大气颗粒物形成的前体物质。由于其对人体健康、能见度以及区域和全球气候与环境系统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全球变化和大气化学研究的焦点,而VOCs的研究是未来气溶胶领域很具有潜力的热点。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剧,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经济发展迅速,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尾气排放量增大,需要加强监管,VOCs监管治理刚刚起步,基础数据缺乏,需要加强监测,掌握环境中VOCs分布情况;分类监测VOCs,了解VOCs在大气中变化动态,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寻找和发现有毒有害VOCs种类,为提高空气质量提高依据;实时监测环境VOCs变化,及时预报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或对突发事件预警。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将挥发性有机物列为需重点控制的四项大气污染物之一;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新修订)首次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监管范围,写入“十三五”规划。针对VOCs样品的准确收集,以及化学分析是获得VOCs理化特征及环境健康效应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有效定量采样体积,体积大,重量大,无交流电以外的供电设备配备用于高原等野外采样工作。另外,现有的装置受湿度影响明显,样品进水后无法检测,影响实验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供电端通过铜线连接太阳能板或蓄电池,所述气泵的气体输入端通过导管连通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输入端通过导管连通铜管;所述铜管的气体输入端通过导管连通进样口,所述进样口安装有颗粒物过滤装置,前端套装有加热套。

进一步,所述气泵的供电端还连接有蓄电池。

进一步,所述加热套采用圆筒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铜管的内壁上涂覆有饱和KI溶液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更合理布局采样器内置,最大限度缩小采样器体积(11.5cm×10.8cm×19.5cm)至原便携式采样器1/4。

2、增加一套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给采样泵动力,可以将采样器用于野外等无电力场所使用。

3、在气路中间加装流量计,进行实时流量校准和累计,获得100%准确的总采样气体体积。避免因样品采集过程中,采样泵压损变化导致流量变化,使得总采样气体体积产生误差,并影响浓度计算的问题。

4、空气进气口加装“筒形”设计加热套,使气体相对干燥分散,解决采样过程中水凝不利于后续化学分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板;2、流量计;3、铜管;4、气泵;5、进样口;6、加热套;7、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采集系统包括:太阳能板1、流量计2、铜管3、气泵4、进样口5、加热套6、蓄电池7。

气泵4的供电端连接有太阳能板1,气泵4的气体输入端通过导管连通流量计2,流量计2的输入端连通铜管3。铜管3的气体输入端连通进样口5,进样口5的前端套装有加热套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气泵4的供电端还连接有蓄电池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套6采用圆筒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铜管3的内壁上涂覆有饱和KI溶液层。

本实用新型采取加装太阳能板1或蓄电池7给采样的气泵4供电(野外可选);在气路中间加装流量计2,进行实时流量监测和累计;采用饱和KI溶液涂布铜管3,用来吸收O3气体,减少对VOCs的采样影响;空气进气口加装“筒形”设计加热套6,使气体相对干燥分散,解决采样过程中水凝不利于后续化学分析的问题。可以实现野外自动供电采样、获得均匀分布的吸附柱(Cartridge)样品,以及准确的气体总采集体积;利于后续样品理化分析,获得挥发性有机物准确的浓度。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