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528发布日期:2019-01-04 23:48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接线端子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由于接线端子具有传递电信号以及导电等功能,使得接线端子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装入器件上的接线端子会因各种因素(例如,在车载电源的装配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装配误差。)导致引脚针松退,使得产品出现不良,从而造成产品的返工返修。传统上,一般采用手持式器件的接线端子退针检测治具来检测接线端子是否出现不良。然而,上述检测治具检测器件的良率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效率高的接线端子测试治具。

一种接线端子测试治具,用于具有接线端子的器件的电性能检测,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引脚针,所述接线端子测试治具包括:基座、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定位部、测试部、连接所述测试部的驱动机构及电连接所述测试部的指示装置,所述器件固定于所述定位部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部朝向所述定位部上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引脚针移动,所述指示装置用于指示所述引脚针与位于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接触或者所述引脚针偏离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

其中,所述测试部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测试接口,所述测试接口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

其中,所述测试部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及连接所述固定部的滑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本体,所述滑动部可在所述基座上滑动。

其中,所述接线端子测试治具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滑轨,所述滑动部滑动装在所述滑轨上。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推杆及推板,所述推杆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推板,所述第二端活动装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推板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其中,所述测试治具还包括气体管道及气阀开关,所述气体管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气阀开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经所述缸体连通。

其中,所述指示装置包括LED灯,所述LED灯用于指示所述引脚针与所述测试部的接触状况,当所述LED灯亮,所述引脚针与所述测试部接触;当所述 LED灯不亮,所述引脚针偏离所述测试部。

其中,所述基座设有导线槽,所述指示装置经传导线与所述测试部电连接,所述传导线收容于所述导线槽内。

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基座表面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围成限位区域,所述限位区域用于限位所述器件。

其中,所述限位块可相对所述基座活动,以调节所述限位区域的体积。

由此,本实施例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测试部朝引脚针移动,并通过所述指示装置指示所述引脚针与位于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接触或者所述引脚针偏离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以准确且快速地检测所述器件的电性能。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测试治具的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测试治具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用于具有接线端子的器件的电性能检测,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引脚针。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包括:基座10、可在所述基座10上运动的测试部20、连接所述测试部20的驱动机构 30、电连接所述测试部20的指示装置40及设置于所述基座10上的定位部1。所述器件固定于所述定位部1上。所述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测试部20朝向所述定位部1上所述接线端子的引脚针移动。所述指示装置40用于指示所述引脚针与位于预设位置所述测试部20接触或者所述引脚针偏离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20。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位置表示的是当接线端子的引脚针未发生凹陷时(即接线端子为合格产品,其引脚针能够实现器件保持稳定且长期电连接的作用,从而保证器件的正常工作。),所述测试部20朝定位部1移动的至少一段距离。此时,测试部20与引脚针接触,指示装置40通电,测试部20所在的位置为预设位置。此外,所述器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车载电源。本申请以车载电源为例进行全文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测试部20朝引脚针移动,并通过所述指示装置40指示所述引脚针与位于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20接触或者所述引脚针偏离位于所述预设位置的所述测试部20,以准确且快速地检测所述器件的电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测试部20朝定位部1移动,可以保证在测试多个车载电源的接线端子时,测试部20运动的距离的一致性,从而一方面保证测试车载电源的良率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且可以实现批量检测车载电源的良率,以有效地节省车载电源测试的工时。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的材料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不锈钢、电镀锌钢或热镀锌钢材料,以保证测试部20、驱动机构30及指示装置40不会因基座10不稳固而发生晃动。此外,所述基座10包括承载面11。所述测试部20、驱动机构30及指示装置40均设于承载面11。承载面11平整均匀,以避免测试部20 在基座10上运动时,偏离运动方向,从而影响车载电源的良率测试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部20包括本体21和设于所述本体21的测试接口23,所述测试接口23用于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本体21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本体21具有两个测试接口23,另一个本体21具有四个测试接口23。当本体21的测试接口23与引脚针电连接时,指示装置40通电。指示装置40向工作人员指示引脚针未发生内陷,即该接线端子为合格产品。当本体21的测试接口23与引脚针不接触时,指示装置40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指示装置40向工作人员指示引脚针发生内陷,即该接线端子为不合格产品。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21的数量以及测试接口23的数量可以分别与车载电源的接线端子的数量以及接线端子上引脚针数量匹配。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部20还包括支架22。所述支架22包括固定部221 及连接所述固定部221的滑动部222。所述固定部221固定有所述本体21。所述滑动部222可在所述基座10上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2的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固定部221为板状。板状的表面平整均匀,以当本体21固定在固定部221上时,本体21在驱动机构30的驱动下能够沿一定的方向运动,从而保证车载电源的良率测试的准确性。再者,固定部221与驱动机构30连接。当驱动机构30启动时,驱动机构30向固定部221施加推力,使得固定部221通过该推力推动滑动部222相对基座10滑动。此时,固定部221 也随着滑动部222滑动,而固定在固定部221上的本体21也朝定位部1的方向移动至少一段距离。

如图1所示,所述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10的滑轨 50。所述滑动部222滑动装在所述滑轨50上。本实施例中,滑轨50的数量为两个,以保证固定部221平稳地移动。滑轨50分别位于驱动机构30的两侧。滑轨50朝远离驱动机构30的方向延伸。滑动部222朝向基座10的表面设有凹槽(图未示)。所述滑轨50滑动装于凹槽内。当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固定部221 移动时,滑动部222在所述滑轨50上滑动,以使所述本体21朝定位部1的方向移动至少一段距离,从而本体21与引脚针接触或者分离。因此,通过在基座 10上设置滑轨50,一方面可以方便本体21在基座10上滑动,另一方面又可以限制本体21运动方向,避免本体21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影响车载电源的良率测试的准确性。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0为气缸。气缸包括缸体31及推杆32。所述推杆3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321及第二端(图未示)。所述第一端321连接所述固定部221。所述第二端活动装于所述缸体31内。当所述缸体31推动所述推杆32朝远离所述缸体31方向运动时,所述推杆32推动所述固定部221运动,以使所述本体21活动至少一段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测试接口23的导电端子位于预设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32的数量为两个。当缸体31内充满气体时,缸体31推动推杆32朝远离缸体3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推杆32的第一端321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21,使得所述固定部221在推杆32推动下朝定位部1的方向移动,从而固定在固定部221上的本体21运动至少一段距离,使得所述测试接口23的导电端子位于预设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杆32的数量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端321的推板33。所述推板33固定在所述固定部22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33为板状。推板 33可通过螺丝或者螺钉固定在固定部221上,以保证推板33与固定部221的连接牢固度。当推杆32通过推板33连接在固定部221上时,可以保证固定部221 受到推杆32的推力均匀,避免推杆32直接作用在固定部221,固定部221因受力集中而偏离运动方向,滑出滑轨50,从而影响车载电源的电性能测试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所述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还包括气体管道60及气阀开关70。所述气体管道60包括第一部分61、第二部分62及第三部分63。所述气阀开关 7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71、第二开口72、第三开口73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开口71、所述第二开口72与所述第三开口73的第一阀门(图未示)、第二阀门(图未示)与第三阀门(图未示)。所述第一部分6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开口71。所述第二部分6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72,所述第三部分6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开口73,且所述第二部分62与所述第三部分63经所述缸体31连通。当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开启,所述第三阀门关闭,气体进入所述缸体 31,以使所述缸体31推动所述推杆32朝定位部1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阀门开启,所述第二阀门关闭,所述气体流出所述缸体31,所述推杆32朝远离定位部1运动。本实施例中,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包括气瓶(图未示)。气瓶与第一部分61连通。当工作人员需要测试车载电源的接线端子的引脚针是否位于预设位置时,打开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并关闭第三阀门。此时,气瓶的气体从第一部分61经第一开口71、第二开口72及第二部分62进入缸体31。气体推动推杆32移动,以使本体21在推杆32的推动下朝所述引脚针移动至少一段距离。

当工作人员测试完车载电源的良率时,工作人员打开第一阀门及第三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气体从缸体31经第三部分63、第三开口73及第一开口71流回气瓶。此时本体21与推杆32恢复至原位。因此,通过设置气体管道60以及气阀开关70,既可以实现气体的循环利用,又可以实现批量测试车载电源的良率,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此外,通过设置气体管道60以及气阀开关70,也可以根据控制流入缸体31内的气体的流量以调控本体21移动的所述至少一段距离。

如图2所示,所述指示装置40包括LED灯41(LED英文全称:Light Emitting Diode,中文简称发光二极管)。所述LED灯41用于指示所述引脚针与所述测试部20的接触状况。当所述LED灯41亮,所述引脚针与所述测试部20接触。当所述LED灯21不亮,所述引脚针偏离所述测试部20。本实施例中,LED灯41 的数量根据引脚针的数量设置,一个引脚针对应一个LED灯41。测试部20朝所述引脚针移动一段距离。当测试部20与引脚针电连接时,指示装置40通电,所述LED灯41亮。指示装置40向工作人员指示引脚针未发生内陷,即该接线端子为合格产品。当指示装置40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时,LED灯41不亮。指示装置40向工作人员指示引脚针发生内陷,即该接线端子为不合格产品。因此,通过LED灯41作为显示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作出快速判断,车载电源的接线端子是否发生内陷。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0设有导线槽(图未示),所述指示装置40经传导线(图未示)与所述测试部20电连接,所述传导线收容于所述导线槽内。此时,通过在基座10上设置导线槽,以将传导线收容在导线槽,从而保证基座10的表面简洁,以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时因器件与传导线发生缠绕而导致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发生故障。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部1包括设于基座10表面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块 12。所述限位块12围成限位区域13。所述限位区域13用于限位所述车载电源。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2的数量为四个。第一个限位块12和第二个限位块12相对设置,第三个限位块12和第四个限位块12位于第一个限位块12和第二个限位块12之间。第一个限位块12、第二个限位块12、第三个限位块12及第四个限位块12围成限位区域13。限位区域13用于固定具有接线端子的车载电源。具体的,基座1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限位块1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图未示),通过螺丝或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每个限位块12 固定在基座10上。由于螺丝或者螺钉为可拆卸固定方式,使得当限位块12重复使用而发生破损或者不能使用,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手动拆卸,并重新固定一个新的限位块12,从而提高了接线端子测试治具100的可维护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12的数量不仅限于四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外,限位块12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扣卡合等方式进行固定,本申请不作出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12可相对所述基座10活动,以调节所述限位区域 13的体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座10上设置滑槽,且第一安装孔位于滑槽内。当工作人员需要测量不同规格的车载电源时,通过滑动限位块12,以调整限位区域13的体积,从而适应收容该规格的车载电源。需要说明的是,当测试不同规格的车载电源时,需要同时调整测试部20的预设位置,从而保证测试部20 测试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