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572发布日期:2018-12-25 20: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元件校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



背景技术:

各行业中只要涉及到需要温度工作的元件,就需要用到温度校验仪。温度校验仪是对温度元件校验的必备工具,能够提供可调控的稳定的温度,用于校验温度元件(热电偶、铂电阻 、温度计)、温度变送器(传感器)、温度开关及温度类仪表,同时也可作为标准温度发生器使用。

温度校验仪一般由电热丝、均热块、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利用电热丝对均热块进行加热,均热块快速升温到预设的温度值,保证插入均热块插孔中的标准元件与被校验的温度元件保持一致。

但是传统的温度校验仪具有温场不均匀,控温不稳定等缺点,影响校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水平温场及垂直温场好,控温稳定。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包括护罩、电热丝或电热管、温度元件安装组件、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护罩内设置有炉体组件和炉膛,护罩内设置有风扇,炉膛的顶部设有开口,电热丝或电热管缠绕在炉膛的外侧,温度传感器安装安装在炉膛的底部并伸入炉膛;

温度元件安装组件包括均热块和绝热块,均热块可拆卸地安装在炉膛内,均热块上竖向设置有若干个测试插孔,绝热块设置在均热块的上方。

所述炉体组件包括夹板和散热片,夹板竖向设置有两块并相对设置,夹板的顶端与护罩相抵,夹板的底端通过设置在风扇外的风扇安装架支撑,夹板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支块固定在护罩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炉膛设置在两块夹板之间且炉膛的顶部设置有隔热端盖,炉膛及隔热端盖与夹板之间的缝隙内均填充有隔离层,夹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各散热片均竖向设置且均匀间隔,各散热片的高度与炉膛的高度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炉体组件包括电热管固定夹和填充物,所述电热管通过电热管固定夹固定,电热管上套设有电热管保护套,填充物包覆在炉膛和电热管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炉体组件包括炉壳、护体和护套,炉壳位于护罩内且炉膛设置在炉壳内,所述护体包覆在电热丝缠绕在炉膛上的部分,所述护套套设在电热丝露出护体的部分,护体与炉壳之间填充有填充物,炉膛与电热丝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轴线与炉膛轴线平行。

优选地,各散热片通过散热片固定组件固定,散热片固定组件包括双头螺柱、支板及螺母,支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竖向设置在夹板的外侧,双头螺柱横穿夹板且双头螺柱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与支板固定连接,各散热片分别固定在支板上。

优选地,炉膛的下部与夹板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

优选地,所述护罩的顶部设置有拉手组件,拉手组件包括一个转动手柄和两个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均固定安装在护罩的顶部,转动手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安装座的底部开设有盲孔,盲孔的敞口处安装有滚珠,盲孔内安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盲孔底部和滚珠固定连接,滚珠的顶部与转动手柄的底部顶压接触。

优选地,绝热块上设置有与测试插孔相匹配的安装插孔,绝热块的上方设置有提手。

优选地,炉膛底部距护罩顶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80mm。

优选地,护罩的侧壁下部安装有电源接头和通讯接口,护罩的内部安装有变压器、电桥、滤波器、电容和调功器,电源接头、变压器、电桥、滤波器、电容、调功器和电热丝依次通过导线串联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电连接,温度控制器分别与调功器、通讯接口和风扇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均热块及散热片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温场及垂直温场温度均匀,避免温度集中,使得测量以及校验过程更为准确;本实用新型中的均热块可更换,均热块的测试插孔直径可根据用户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加工。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电热丝的加热功率及风扇的转速,可实现快速加温,快速降温,控温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结构紧凑,重量轻,携带方便,且护罩顶部的拉手组件能够使得在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更为省力,且转动手柄转动顺畅,不会乱晃,使用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中绝热块上的提手可方便用户拿取,绝热块由胶木制成,可防止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直接接触均热块烫伤手指,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对均热块具有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炉膛深度足够,供待测温度元件插入的深度同行业领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炉体组件和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均热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炉体组件和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电热管的固定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炉体组件和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温度校验仪包括护罩1、电热丝或电热管2、温度元件安装组件、温度控制器3和温度传感器4,护罩1内设置有炉体组件5和炉膛502,

护罩1内设置有风扇601,炉膛502的顶部设有开口,电热丝或电热管2缠绕在炉膛502的外侧,温度传感器4安装安装在炉膛502的底部并伸入炉膛502,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电偶传感器。

温度元件安装组件包括均热块7和绝热块8,均热块7可拆卸地安装在炉膛502内,均热块7上竖向设置有若干个测试插孔701,绝热块8设置在均热块7的上方。

所述炉体组件5包括夹板501和散热片503,夹板501竖向设置有两块并相对设置,夹板501的顶端与护罩1相抵,夹板501的底端通过固定在护罩1下部且设置在风扇601外的的风扇安装架6支撑,夹板501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支块504固定在护罩1的两个侧壁上,所述炉膛502设置在两块夹板501之间且炉膛502的顶部设置有隔热端盖505,隔热端盖505的材质可采用胶木,炉膛502及隔热端盖505与夹板501之间的缝隙内均填充有隔离层506,隔离层506的材质可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夹板50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503,各散热片503均竖向设置且均匀间隔,各散热片503的高度与炉膛502的高度相匹配;

如图4所示,各散热片503通过散热片固定组件固定,散热片固定组件包括双头螺柱507、支板508及螺母509,支板508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竖向设置在夹板501的外侧,双头螺柱507横穿夹板501且双头螺柱507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母509与支板508固定连接,各散热片503分别固定在支板508上。

均热块7及散热片503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温场及垂直温场温度均匀,避免温度集中,使得测量以及校验过程更为准确。

炉膛502的下部与夹板501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20。

如图6所示,护罩1的顶部设置有拉手组件,拉手组件包括一个转动手柄9和两个安装座10,两个安装座10均固定安装在护罩1的顶部,转动手柄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座1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安装座10的底部开设有盲孔11,盲孔11的敞口处安装有滚珠12,盲孔11内安装有压缩弹簧13,压缩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盲孔11底部和滚珠12固定连接,滚珠12的顶部与转动手柄9的底部顶压接触。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手持转动手柄9,可转动的转动手柄9能够改变受力方向,使拉动过程更为省力,转动手柄9绕转轴转动时,滚珠12在压缩弹簧13的作用下时刻与转动手柄9的底部顶压接触,转动顺畅且不会乱晃,使用体验好。

绝热块8上设置有与测试插孔701相匹配的安装插孔801,绝热块8的上方设置有提手802,绝热块8上的提手802可方便用户拿取,均热块7由钢块制成,绝热块8由胶木制成,绝热块8可防止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直接接触均热块7烫伤手指,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对均热块7具有保温作用;均热块7的测试插孔701直径可根据用户需要而有针对性地加工,每个均热块7的测试插孔701孔数由内径的不同可加工一至四个,如果被测试的温度元件外径为Φ8mm, 则先将测试插孔701直径为Φ8mm的均热块7放到炉膛502内,再将被测试的温度元件放到测试插孔701中。

炉膛502底部距护罩1顶部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80mm。炉膛502深度足够,供待测温度元件插入的深度同行业领先。

护罩1的侧壁下部安装有电源接头14和通讯接口15,护罩1的内部安装有变压器16、电桥17、滤波器18、电容19和调功器,调功器为现有常规装置,图未示,电源接头14、变压器16、电桥17、滤波器18、电容19、调功器和电热丝2依次通过导线串联连接,温度传感器4与温度控制器3电连接,温度控制器3分别与调功器、通讯接口15和风扇601电连接。

温度控制器3根据设定的温度校准点和通过温度传感器4实测的温度变化控制电热丝2的加热功率及风扇601的转速。还可通过通讯接口15传输数据信号,配合其他设备或软件使用,适用性较强。

护罩1内置负载短路、负载断路、传感器保护等一系列保护功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至11所示,所述炉体组件5包括电热管固定夹510和填充物511,所述电热管2通过电热管固定夹510固定,电热管2上套设有电热管保护套512,填充物511包覆在炉膛502和电热管2的外周,该填充物511可以是陶瓷纤维棉。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至14所示,所述炉体组件5包括炉壳520、护体521和护套,炉壳520位于护罩1内且炉膛502设置在炉壳520内,所述护体521包覆在电热丝2缠绕在炉膛502上的部分,护体521由高温胶和陶瓷砂按比例混合制成,护体521将电热丝2的缠绕部分封闭后,通过焙烧凝固,所述护套套设在电热丝2露出护体的部分对电热丝2进行保护,护体521与炉壳520之间填充有填充物523,该填充物523可以是陶瓷纤维棉,炉膛502与电热丝2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的套管524,所述套管524的轴线与炉膛502轴线平行。

使用时,将待测的温度元件和标准温度元件分别插入到均热块7的测试插孔701内,设定校准温度点为:50℃,100℃,200℃,300℃,400℃,500℃,600℃,控制电热丝2对炉膛502及均热块7加热升温,测量并记录各个温度点待测温度元件和标准温度元件的实测值。

升温过程中,当实测温度接近校准温度点时,可控制电热丝2降低加热功率,使升温平稳,风扇601可辅助调节温度,使均热块7既能升温也能降温。

所述散热片503、电源接头14、变压器16、电桥17、滤波器18、电容19、调功器、电热丝2、温度传感器4、温度控制器3、通讯接口15、风扇601和半导体制冷片20均为现有常规装置,具体结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