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5253发布日期:2019-03-02 03:0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近些年,电动车凭其较好的代步性能、较低的存放场地要求和出色的价格优势在我国迅猛发展,得益于此,蓄电池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与消费者的新需求,对电池性能及寿命有着更高的要求。行业人士也争相去改善正、负极板性能,包括板栅材料、活性物质的优化改进,从而对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等进行相关验证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会根据电池测试结果来判断材料或者其它因素对于电池性能的改善,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面临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虽然方案设计初会尽量排除其他因素,选择单一因素作为研究点,但是实际上电池的装配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极板批量或者是小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致性控制较难,往往一致性偏差比单一因素影响要大,导致得出的结论会误导研究者;第二,在材料的筛选过程中,按照每一种配方都进行极板生产,工作量较大,测试时间周期较长,最后得到的数据也往往没有规律可言。

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很实用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可用于电极反应的性质、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也可用于定量确定反应物浓度,电极表面吸附物的覆盖度,电极活性面积以及电极反应速率常数、交换电流密度,反应的传递系数等动力学参数。针对铅蓄电池,在实验前期阶段,例如材料的筛选,可以通过电化学测试得到有效的结论,进而进行后续的电池装配实验。而电化学测试只需要制备好工作电极,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负极进行研究,工作电极的制备相比电池的制备,影响因素要少,而且都较易控制,因而得出的结论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负极工作电极的制备就显得较为关键。

在实验室常常用到电化学工作站,对新材料、新配方等从机理上进行预研究,这时制作电极样品显得非常关键,而工作电极制备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测试过程中,工作面积的大小会影响电流密度,因而影响后续测试的准确性,首先要保证每个电极的工作面相同。常常会因为样品制作不良或样品密封不到位等带来反应面积差异使得测试结果没有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能够保证电化学检测时,电极片的反应面积不会存在误差。

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包括薄片状的电极片本体及从电极片本体一侧引出的导电片,所述电极片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具有容纳电极片本体的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连通、用于容纳导电片的胶封槽,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不小于电极片本体的厚度,所述胶封槽的深度大于限位槽的深度;所述胶封槽中灌注有覆盖导电片的密封胶。

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与电极片本体的厚度相同。这样,电极片本体放置在限位槽中后,两者表面齐平。

所述限位槽的深度为0.15~0.3mm,所述胶封槽的深度为限位槽深度的3~5倍。这样可以确保将导电片用密封胶密封在胶封槽中,而电极片本体反应面由于位置相对较浅,不会被密封胶密封。

所述限位槽与胶封槽之间具有过渡斜面。过渡斜面从限位槽到胶封槽倾斜向下,这样导电片可以沿过渡斜面倾斜,逐步弯折,而不需要直接90°弯折,保证电极片本体与导电片连接处不被折断损坏。

所述胶封槽的一端在固定板的侧边具有开口,所述导电片从开口处伸出。固定板为扁平的板状,侧边是指厚度方向的面。

所述胶封槽的侧壁顶面具有向中间延伸的凸檐,所述凸檐覆盖胶封槽宽度的30%~50%。凸檐可以限制导电片及胶封槽中的密封胶掉出。

所述电极片本体与导电片一体成型。这样两者之间不需要焊接连接,减少焊接阻抗带来的检测误差。

所述电极片本体为方形,所述限位槽的边长比电极片本体的边长大0.1~0.5mm。

本实用新型电极片通过将电极片本体的非反应面进行密封,同时将导电片也进行密封,从而只有电极片本体的反应面暴露在外参与反应;同时用固定板进行固定,可以避免电极片本体发生形变,影响真实的反应面积,避免分析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化学检测用的电极片,包括薄片状的电极片本体1及从电极片本体1一侧引出的导电片2,导电片2用于导电,而不参与具体电化学反应,导电片2扁平细长的条状,当然一般的导线也可以使用,但导线与电极片本体1不容易固定。优选电极片本体1与导电片2一体成型,这样两者之间不需要焊接连接,减少焊接阻抗带来的检测误差。

本实用新型电极片还包括固定板3,固定板3具有容纳电极片本体1的限位槽4,以及与限位槽4连通、用于容纳导电片2的胶封槽5,限位槽4的深度不小于电极片本体1的厚度,胶封槽5的深度大于限位槽4的深度;胶封槽5中灌注有覆盖导电片2的密封胶(图中未画出密封胶)。密封胶的灌注以完全覆盖导电片2为目的,一般密封胶的灌注高度以与电极片本体1的上表面(反应面)为宜,过多的话,密封胶容易流淌到电极片本体1表面,影响反应面的面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槽4的深度与电极片本体1的厚度相同,这样,电极片本体1放置在限位槽4中后,两者表面齐平。

电极片本体1为方形,限位槽4的边长比电极片本体1的边长大0.1~0.5mm。

限位槽4的深度为0.15~0.3mm,胶封槽5的深度为限位槽4深度的3~5倍。这样可以确保将导电片2用密封胶密封在胶封槽5中,而电极片本体1反应面由于位置相对较浅,不会被密封胶密封。

限位槽4与胶封槽5之间具有过渡斜面6。过渡斜面6与导电片2靠近电极片本体1处配合,过渡斜面6从限位槽4到胶封槽5倾斜向下,过渡斜面6的最高点正好位于电极片本体1与导电片2连接处。过渡斜面6的设置使导电片2可以沿过渡斜面6倾斜,逐步弯折,而不需要直接90°弯折,保证电极片本体11与导电片2连接处不被折断损坏。

胶封槽5的一端在固定板3的侧边具有开口7,导电片2从开口7处伸出。固定板3为扁平的板状,侧边是指厚度方向的面。在向胶封槽5中灌注密封胶时,需先将该开口7侧面封住,避免未凝固的密封胶从开口7处流出。

胶封槽5的侧壁顶面具有向中间延伸的凸檐8,凸檐8覆盖胶封槽5宽度的30%~50%。胶封槽5的两侧均具有凸檐8,凸檐8在胶封槽5靠近限位槽4的一端距离限位槽4具有一定间隔,即凸檐8并未从胶封槽5具有开口7的一端一直延伸到限位槽4处,所留出的间隔方便将导电片2卡入胶封槽5内,同时灌注密封胶时,可从该间隔处灌注。凸檐8可以限制导电片2及胶封槽5中的密封胶掉出。

本实用新型电极片通过将电极片本体1的非反应面进行密封,同时将导电片2也进行密封,从而只有电极片本体1的反应面暴露在外参与反应;同时用固定板3进行固定,可以避免电极片本体1发生形变,影响真实的反应面积,避免分析误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